文章目录:

1、山东东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流程再造按下“提速键”2、我们的新时代 | 河口区节能型材生产线项目签约落户3、东营:胜大集团优化产业结构 转型打出“组合拳”

山东东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流程再造按下“提速键”

打造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大力实施改革攻坚,积极进行流程再造,山东东营必须干在实处、跑在前列。

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掌上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内、实施“非工作时间政务服务”、建立重大决策研究论证机制……

今年以来,东营市坚决贯彻落实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聚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制度、科教、财税金融、资源环境、企业改革、开放倒逼、优化法治环境、市域社会治理等领域,按下了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流程再造的“提速键”,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从企业、群众的需求出发,打破壁垒,冲破框框,精简层级,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服务群众,简单便捷是方向

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就是要让群众办事少跑腿,简单便捷是标准和方向。

以往,东营市民看病,需要带上所去医院的就诊卡或病历本、个人社保卡,想要加快看病速度,有时还要多带上几个家人朋友,帮着排队挂号、缴费、拿药。不管大病小症,总得花费大半天时间。而今,东营市民看病只需要拿出手机,微信关注健康东营公众号,就能挂号预约,看完医生再使用社保卡账户缴费拿药,再不用拿着就医卡、病历本、社保卡来来回回排队等待了。市民看病方便快捷的现实,映射的是东营市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改革攻坚力度,加大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集中攻坚居民健康卡、社保卡不能互通“堵点”的创新努力。

为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东营市今年在公共服务领域流程再造上下了“绣花”功夫。为推动基层服务“就近办”和“随时办”,东营市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成166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针对办事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问题,东营市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非工作时间政务服务”、 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群众可在节假日、双休日和工作日午休时间办理社保、公积金等45项高频民生事项服务,也可以就982项事项,到服务区自助办理、查询,进行证照打印。

东营市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在全省首先开通政务服务e平台“东营掌上通”,使事关出生、教育、就业创业、婚育、医疗健康、旅游出行、养老助老、丧葬服务的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完事。东营市还着力打通了70多个政府部门数据壁垒,将43个省市自建系统纳入“一网通办”,开展“全程网办”政务服务,推动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市县两级“10+1”类42150项事项全部上网运行,推出了第一批48项“秒批、秒办”事项,使申请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5%。

环境打造,企业成了评分人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企业、项目落地生根,享受到更多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始终是推动改革攻坚、流程再造的使命。

今年4月初,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教学楼铝合金窗户更换及地面铺装工程负责人李泮林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1个工作日后,他收到了一份立项电子证明。这份由东营市行政审批局核发的“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电子证明,是东营市首张“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电子证明,也是山东省核发的首份立项批复电子证明。这张电子证明的核发,标志着东营市项目立项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限时办结、网上校验、系统共享”的全程电子化审批。

“线上申领项目立项电子证明省去了我们准备纸质材料、办事人员跑审批等环节,省去了我们拿着一张证明跑多个窗口的麻烦,省时又省力,为我们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加快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能够迅速开工建设,李泮林打心眼里对这样的改革创新表示欢迎。

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了1个工作日内,推出“政府免单”服务,促进企业开办“零成本”;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六简审批”,审批事项精简到63个,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分别比国家和省缩短30个、10个工作日;借鉴创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按照“依法放权、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采取直接下放、委托下放、窗口前移等方式,下放165个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在东营区、垦利区、东营开发区大厅办理,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同权审批”……东营市以“放、减、通、优”为重点,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系统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为改革攻坚行动打下坚实基础,为好企业、好项目选择东营、落户东营创造最优环境。

政务服务,提速路上一直跑

过去,办退休手续是个力气活,得连续多日 “跑手续”。从今年开始,东营市退休人员办退休手续,只需要到政务服务大厅,填一张表,十多分钟就能办完退休手续。这样的便捷和高效得益于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的退休“一件事”改革。今年以来,东营市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系统集成,将与企业职工退休关联的上下游25个事项(灵活就业人员26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现了“一窗办理”“一次办结”。

东营市聚焦“提速增效”,大力推进政府机关运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削减层级、减少环节、压缩时限,实现了决策提速、工作提速、落实提速。

为加快东营项目建设、落地,东营市实行重大决策研究论证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一项工作由谁决策,这项工作就由谁来召集、安排、论证,一抓到底,改变了过去自下而上层层传递的模式。

为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东营市建立最快协调推进机制,实行“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3”是市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市领导;“N”是重大项目和复杂问题涉及部门)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1+N”例会制度(即,分管副市长+N个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例会),领导牵头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加快推进工作开展。市级层面成立32个专班,对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重点工作,明确市级牵头领导,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抓落地见效。

为解决好“层层落实,而不是层层督查落实”的问题,东营市建立完善“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平台,赋予乡镇(街道)对需县级职能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解决有些工作“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

推动部门内部职责扁平化、部门之间流程协同化,完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机制,实现跨部门事项一次性办结率达到70%以上,部门间征求意见时长压减至1个工作日,文件会签时长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

……

破痛点、疏堵点、消盲点,在改革攻坚、流程再造的道路上,东营市正以舍我其谁、冲锋在前的勇气和担当,不断推动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力度再加大,努力跑好流程再造“马拉松”。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我们的新时代 | 河口区节能型材生产线项目签约落户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日前,河口区人民政府与山东海螺型材有限责任公司达成2万吨/年节能型材项目合作意向,举行投资签约仪式。该项目位于河口经济开发区山东海螺型材公司现有厂区内,在现有土地及厂房的基础上改扩建,投资总额1.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促进北方区域型材、铝材、门窗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有效辐射环渤海、京津冀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海螺型材公司是世界五百强、全球最大的国有建材企业集团之一——安徽海螺集团下属的海螺新材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高中档塑钢及铝合金型材、门窗等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以及家居产品的全屋定制,并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出系统窗、被动窗、静音窗、耐火窗等高端系列产品,海螺65五腔及以上系列门窗可满足75%建筑节能标准,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刘化娟)

东营:胜大集团优化产业结构 转型打出“组合拳”

大众网东营3月11日讯近年来,胜利油田胜大集团面对主营业务不突出、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为载体,优化资源,打出了转型发展的“组合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连续七年超额完成油田下达的经营承包任务。

服务升级版的胜大超市来了

2014年5月16日,胜大超市与优鲜果吧联手打造出东营地区第一家高档水果经营电商品牌。“胜大超市优鲜果吧”从事各种进口水果、国产水果以及鲜榨果汁的经营,客户通过微信、淘宝店铺可以完成在线预订。

上大一的小王说,“胜大超市‘触电’,给我们这些90后的顾客带来了更多惊喜。以前,我都是到实体店去买东西,费时费力,现在好了,一个微信,货就到家。”据了解,近三年以来,胜大超市没有新开门店,而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挖潜、增值服务上。期间先后开展代售报纸、手机话费充值、速递、销售飞机票和火车票等业务,努力打造油田职工“十分钟商圈”,实现了为民服务的转型升级。

作为东营地区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胜大超市建起了占地2万平米的物流中心,采购单品2.3万个。去年以来,他们加大源头采购力度,在广州、北京、淄博、威海等地设立外购基地,形成了立足山东、覆盖全国的12个采购基地网络,打造出农产品采购、批发、配送一体的专业化采配平台,生鲜中心出库额超过2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油城一线职工,胜大超市转变经营思路,搭建共享服务平台,推出职工食堂工程配送项目。三年来,共开发出600余个油城职工食堂网点,每年配送额达8000多万元,一线员工对“安全、营养、健康”的胜大食品纷纷点赞。商工农产业链提质升级步伐加快。

胜明节能门窗进入北京市场

2014年,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落户胜明公司。依托院企联合、校企联合,胜明公司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应用的一体化运作,相继研发出以SM70、SMHDL、胜明皇家等隔热节能窗为代表的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产品计6大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创十项全国第一,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山东省节能奖2个,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致力于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先后承揽了胜中、胜东社区10多万的住宅节能改造项目,节能效果显著,冬季室内温度平均提高2℃。“胜大”牌节能窗K值为2.1,比普通铝合金单层玻璃窗高出50%以上,绿色低碳效应显著,全国53条地铁专线配套使用胜明玻璃,公司先后被评为“低碳山东模范企业”、“山东省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新技术十佳典范企业”。以绿色节能产品通过国家认证为契机,胜明公司加快走出“胜利”,完成了中石化办公楼、公寓楼门窗维修两个项目,和平里、蓟门里两个门窗改造项目签订合同,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北京项目的成功运作,标志胜明门窗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提速。新年伊始,胜明公司瞄准建设东营市节能门窗技术研究中心的目标,生产更多的节能产品,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新型工业项目发展实现新跨越。

昔日的撂荒土地

不再荒凉

1月22日,农业公司承办了山东省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专题工作会议,来自全省9个地市的林业负责人在实地参观后,对胜大生态林场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胜大生态林场成为油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此前,这里土质好一点的地承包给附近的村民,只能偶尔见到小片树林。从2011年起,农业公司抓好东营市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在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上建设胜大生态林场,2013年通过东营市的正式挂牌,成为油田唯一的生产综合林场。

“去年,我们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发挥林场的综合效益,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公司副经理朱照明说。2104年,农业公司与东营市园林局合作,建成了黄河三角洲容器苗基地,容器苗木被广泛运用到园博园及市政绿化工程,还远销到环渤海湾地区,深受用户好评。

10年前的莱州湾一片荒凉,近四年来,水产公司加强与东营市合作,开发建设胜大所属莱州湾撩荒土地,建设现代农业优质渔业生态产业基地。目前,随着第三期“山东省优质鱼产业开发项目”的完成,如今的莱州湾已建成3万亩标准化养殖池,昔日的滩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传统农业盘活土地资源、转型发展获得成功。

隔热隔音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高档别墅门窗

高端系统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