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绣花功夫修护胡同,京华再现“老巷幽宅静树依”2、“共生院”推动老城复兴,东城区雨儿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3、东城小黄庄前街忠旺断桥铝60系列香槟色封阳台换窗户

绣花功夫修护胡同,京华再现“老巷幽宅静树依”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北京的面孔不只有宽宽的马路和簇新的高楼。那些横亘于老城里,穿越了历史尘埃的胡同,是老北京最具标志性的特色之一。胡同里的古树老宅,沉淀了历史的沧桑,蕴藏着游子的旧梦,也承载着千年古都的乡愁。这里的一砖一瓦历经岁月雕刻,于无声处讲述着古都的变迁。

从衰草离披到花木扶疏

许多人喜欢胡同,或许是因为这些纵横交错的京城脉络为他们的创作营造了鲜活的灵感——

老舍眼中的北京胡同,是少年时代的难忘记忆,艰辛却有滋有味儿的日子;郁达夫文中的北京胡同,是悠然乐天的市井生活,“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恬淡惬意;沈从文笔下的北京胡同,是灯屏琉璃、宝玩填街的繁华景象……

随着时代发展,北京胡同曾一度被指在“衰败、没落”,不少四合院被相继盖成了气派的高楼,弄丢了古宅老树、闲花满地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北京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创新改造方式。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明确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在部分老城区,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去或留”,外迁出去的,住上了设施现代化的楼房;留住居民则利用腾退空间改善居住条件,装配现代化厨卫浴等设施。

经过“绣花功夫”的修缮保护,曾经衰草离披、令人怅望的老胡同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文化味儿——古都记忆苏醒了,“老巷幽宅静树依”的京华风韵回来了。

走进东城区南锣鼓巷的玉河畔,仿佛一下子告别了闹市的喧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景象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珠凝翠叶荷花动,潋滟清波映碧天”的盎然生趣。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行人的脚步在这里缓下来,心也静了下来。

北京市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顺着河畔蜿蜒的石子路走进雨儿胡同,一条东西走向、不算宽敞的小巷映入眼帘。两边一水儿的青灰色砖墙,每隔几步就是一个院落。院落有门檐、台阶,门楣有吉祥的彩绘,门下有造型不一的门墩,门楼一般有雕花的墙砖,门面有精致而绝不重复的对联。

院落间,藤花闪烁、花香荡漾,从灰墙内伸出的老树枝,仿佛时光的手臂,书写着昔日的老故事。

雨儿胡同13号院是齐白石旧居纪念馆。高墙上透出的几竿修竹,让院内的静谧与禅意隐隐泻出,凝住来往行人的脚步。画家齐白石晚年曾经居住于此,他许多“融前人精粹、取民风自然”的画作也诞生于此。

“小园梅树檐前雪,著我蓑衣数落花”。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郑智威说,每当介绍馆里那些描绘鲜活生动世俗生活的作品,会不自觉地想起齐白石老人的这首题画诗。对齐白石来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上游的,无一不可入画。这种广泛、平实的创作取材,和悠然安适的意境,来自胡同文化肌理为画家铺就的温暖底色。

纪念馆不远处的30号院,是最早修缮改造的院落之一。青砖灰瓦、朱门楹联,石纹苍老、花木扶疏。院内,71岁的老居民崇宝才坐在小院已经挂果的核桃树下,细数着秋藤、冬雪、春雨、夏荷这些“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美景。

30号院原为清代值年旗的杂物房,后来收归国有,作为直管公房,给住房困难的职工家庭居住。1988年,崇宝才一家三口搬进30号院的一间北向小屋。那时,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住了14户居民,每户的居住面积也就十几平方米。

谁家都不够住,怎么办?只能不断在院子里私搭乱建。“自家门口,往前推一块,就搭出个厨房。等家里孩子大了,就把厨房再扩大点,连住人再带上做饭都在一块儿。”回忆起密如蛛网的胡同里房屋杂乱得挤成一团的艰辛,年过古稀的老人凝视着院里被风吹得微微晃动的丝瓜藤,陷入沉思。

厕所,只有胡同里的公厕。遇上下雨、下雪,上了年纪的人用起来特别不方便。冬天,得买煤烧炉子。各家各户在窗根儿底下垒个池子放煤,一个冬天烧煤要花近千块。大雨天,整个院子积水难消,只能蹚水进院。有好心人会捡几块砖头,间隔着放在积水里,于是街坊四邻们就像走梅花桩一样,小心翼翼、摇摇晃晃地踩着走进屋……崇大爷比划着,无奈地笑笑。

拼版照片,上图为:腾退修缮中的沈家本故居(资料照片);下图为:2020年6月10日拍摄的沈家本故居(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新华社发

“这几年,修缮改造后,我们四合院的温情味儿、惬意劲儿回来了。”崇宝才说。

绿荫之下,风动蝉鸣。“以前,我们心心念念盼着拆迁。现在,老街坊们愿意留下来了,家家户户种菜种花,闲暇时就搬个凳子坐在树荫下聊聊天、下下棋。”

“拆除了私搭乱建,阳光照进了我的屋里,也照进了我的心。心情好了,我的身板也硬朗了。大杂院变成了我曾经羡慕不已的中式大院。”这位抗癌10年的老人的脸上皱纹舒展,眼里闪动着光。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和他身后的梁檐窗门上,院子里树影婆娑、花香阵阵。

雨儿胡同30号院内盛开的凌霄花(2022年6月27日摄)。

一位作家曾说,抚慰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不是大修大建,而是在文化滋养下,普通民众在寻常生活中对美生生不息的追寻。

绣花功夫“抚慰城市心灵”

胡同,又写作“衚衕”,意为小巷。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胡同”出现在元杂剧中,取材于三国故事的关汉卿杂剧剧本《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衚衕(胡同)来”之句。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到底有多少条胡同?据清末《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的北京城共有2077条街巷,其中直接称胡同的有978条;2007年出版发行的《北京胡同志》记载,截至2003年底,北京四城区共存有胡同1928条。

近年来,为在修缮过程中保留老房子的味道,北京研究考证自清乾隆以来的演变过程,恢复胡同的规制格局,重视四合院老材料、老构件的保护和再利用,用传统的修复技艺代替了以往的大拆大建。这些对传承风貌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对局部构件损坏导致构架变形的,用传统支顶加固方法抽换构件;部分墙体存在风化、酥碱、开裂、歪闪等情况,按原规格传统做法,使用剔补、查补、拆砌等施工方案;柱根部糟朽严重时,采用墩接柱子的方法进行修缮……

雨儿胡同30号院因规划定位为片区公共活动交流的共生院,设计师专门为院内的会客室——“槐香客厅”的地面搜集了原汁原味、当时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使用的民国南洋地砖。

关于这些地砖的发掘,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雨儿胡同30号院内,腾退后的房子改造成的“槐香客厅”,成为居民议事、活动的公共空间(2020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

“槐香客厅”内的地砖。新华社记者王秋韵 摄

当时,改造务工人员的宿舍恰巧被安排在一个二进四合院形制的大杂院里,而这些宝贵的地砖正“隐藏”在房屋的地面中。工程师们带着惊喜,如获至宝地将它们小心清理出来。经过研究,这些地砖最终使用在了30号院里,负责雨儿胡同改造工程现场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郑天介绍说。

不仅如此,设计方案在保护老建筑风貌的同时,也兼顾了居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在设计初期,设计师提出希望将雨儿胡同30号院的门统一为木门,但有居民担心木门会受潮、变形,于是就提出了能否安装断桥铝户门的想法。设计师们经过研究,最终为居民们安装了双层门。这样一来,屋里面的一扇门是断桥铝制,保证不受温度、湿度影响,关门严丝合缝,冬天不漏风;外门还是木制,保持色调和建筑风格统一,同时又满足了居民需求。

修缮完成后,虽没有拆旧建新的大变样,但保留了院落的历史沧桑感,延续了古城的古韵与气脉。

“以往,我常常修复建筑,但这一次,我感觉更是在修复城市,修复她的文明基底。”郑天深有感慨。

崇古厚今世代传承

位于前门地区的草厂胡同,因旧时为积草之地而得名。这里从西至东整齐排列着十条胡同,是北京保存最好的老胡同片区之一。清朝时期,百余家会馆在这里形成特有的商贾文化,如今,亦有近千个院落坐落其中,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

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的雕花砖墙。新华社记者王秋韵 摄

“胡同里一砖一瓦都有故事。让房顶结构或柱子保持通风干燥的通风砖叫‘透风’,家家户户有不同形状的雕刻纹样,有宝瓶状的,寓意平平安安;有葫芦形状的,寓意福禄双全;有喜鹊形状的,寓意着喜上眉梢……”草厂胡同居民、61岁居民李彩仙娓娓道来。

位于大门底部,用来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叫抱鼓石或门墩,不少四合院的门墩由工匠巧手雕刻了图案装饰,显示着主人的门第和地位。最常见的两种是箱型和鼓型的门墩,也就是常说的方形和圆形的。

“有一种说法是方形门墩儿是文臣家的,因为方形即箱型,取其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也有人品方正的意思;圆形门墩儿是武将家的,代表击鼓进军,身先士卒……”这位在胡同里长大的老北京津津有味地讲述着。

除了门墩,还有雕花砖墙、门簪门楣……胡同里到处是文化和情结,让宅院有了生命。

自去年起,因热心肠、好帮忙而被街坊四邻称为“仙儿姐”的李彩仙,成为前门社区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定期向中外游客介绍老北京的文化肌理。“把这些有生命的历史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些老居民的责任。”

走进胡同深处,槐荫掩映的老墙让时光涌动,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前来感受胡同风貌的年轻游客身影随处可见。在千千万万像李彩仙一样的老街坊的热情讲述中,胡同故事,代代流传。

市民走在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2019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任超 摄

崇古厚今,兴城利民。从草厂胡同向北,登上北京景山,俯瞰整座城市,明清时就形成的千百条胡同依旧纵横交错、脉络清晰,在不断持续的修缮改造中,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名人故居、戏园会馆、百年老字号、非遗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载体深嵌于胡同之中,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穿梭流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千年古都的精神力量更加充盈。

越过草木葳蕤的景山,就是筒子河围绕的故宫。

曾经,故宫的角楼,是人们寄托对老北京思念不多的魂牵梦萦之处。如今,宫墙下的黄昏,依旧是带着浓浓的历史年轮、刻勒着岁月的痕迹。但人们会更多地在灰瓦青砖的四九城胡同里流连,亲手触摸老北京越来越清晰、满是烟火味的纹理,品读历史的故事、签注时代的标签,在心里酣畅地感叹一声:北京,我的北京!(记者王秋韵、张漫子)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共生院”推动老城复兴,东城区雨儿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东城区雨儿胡同30号院作为修缮整治提升的样板院落,坚持“共生院”的修缮定位,打造为“雨儿人家”,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环境,并搭建集合了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等功能的社区治理空间。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以往上厕所,顶风冒雪都得奔胡同口,汛期下雨还得蹚水进出院儿;如今新居里上户厕方便卫生,连绵雨水落地淌走,青砖地干干净净。在雨儿胡同30号院住了大半辈子,70岁的崇宝财说:“这两年,我家生活翻天覆地!”

小家焕然一新的背后是老城复兴。2015年起,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通过“申请式腾退”的创新政策,对雨儿胡同30号、20号、4号等一批院落进行腾退改造,外迁改善一部分居民,留住居民生活同步提升。如今,“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四合院景致渐渐回归,胡同居民迎来了现代生活,并探索出“共生院”等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

30号院是一座公房院,原是清朝值年旗衙门的杂物房,共有南中北三排房。腾退之前,这里总面积300平方米,共有14户居民。

2015年,东城区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对30号院进行改造,居民可自愿决定去留。因为喜爱四合院,包括崇宝财家在内的2户居民留住了下来。拆除违建、留下老物件、原址修缮……一系列改造措施下,30号院成为一座散发古韵、新老共生的“共生院”:红门铜环、月白灰墙,穿过道、绕影壁,眼前豁然开朗,南中北三排房子古色古香,青砖铺地、窗棂雅致,廊架下绿萝、水仙生机勃勃,墙上的黑板报、摄影展各具特色,挨屋转转,“槐香客厅”“议商暖阁”“值年小站”“文馨书馆”“琢玉学堂”五大服务功能兼具。居民们在此读书、看报、议事、开展文化活动,“雨儿胡同开放空间讨论会”“社区金点子大赛”等居民活动在此举办,还有志愿者在“值年小站”为大伙儿义务理发。

再瞧瞧改造后的崇宝财家,外观还是老四合院特有的古韵,室内却是一应俱全的现代设施:断桥铝门、透风纱门两道门安全实用,白墙地砖干净整洁,厨房卫生间方便卫生,“又敞亮又方便,住着倍儿痛快!”崇宝财说。

眷恋四合院生活,崇宝财希望在新居的院子里搭起葡萄架。尊重居民意见,设计师们专门设计了廊架,让园林小景为小院儿增添生机。“问需居民,留住胡同四合院肌理、老城生活方式,并通过新型业态的引入,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这是30号院修缮整治、打造‘共生院’的重要思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负责30号院改造的建筑师吴晨说。具体来说,就是对腾退出来的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老胡同形成一种建筑共生;引青年人入住,和爷爷奶奶等老住户做邻居,形成居民共生。

“共生院”只是老城复兴的探索模式之一。南锣鼓巷四条胡同改造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雨儿胡同20号院,因为是历史上逐渐演变形成的边角杂院,无传统规制,且留住居民较多,设计师就围绕留住居民需求,植入厨房、卫生间,改排水、实施强弱电入地、修缮破损房屋,并发动居民营造园林小品,让院落更加宜居;雨儿胡同4号院,名为“乾井院儿”,因在院落改造中发现了乾隆年间的一口井而得名,留住历史、保留原物件,这口井被原地保存下来。如今,这座院儿的居民全部腾退,全院改造为中式复古风建筑,落地玻璃窗、深棕色窗棂,槐树、山楂树自由生长,是胡同里最幽然静美之处。

据了解,南锣鼓巷四条胡同共有院落118个,其中公房院57个,通过申请式腾退,共腾退居民437户、1332人,共涉及院落56个。截至去年年底,四条胡同初步呈现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公共环境得到提升、社区生态得到重塑的整治提升效果。

传承了文脉、保障了民生、留住了乡愁,南锣鼓巷的探索还将继续,老城复兴的画卷将愈加韵味悠长。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李瑶

流程编辑 吴越

东城小黄庄前街忠旺断桥铝60系列香槟色封阳台换窗户

窗户用料概述

安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小黄庄前街14-4-14**

门窗材料:忠旺断桥铝60系列

颜色:室内白色,室外白色

五金:DBS德邦斯内开内倒五金,共使用6套

纱窗:隐形纱窗

玻璃:双层中空玻璃

定制面积:11.45平米

价格:7222元

门窗设计特点

老式住宅楼阳台的面积并不大,有一个正面右侧有一个侧面。正面的开窗设计是使用四个立柱装窗户分割为五个区。间隔式的设计,内开内倒窗两扇在正面。右侧面使用一个立柱,将窗户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在靠近左侧的位置设计开窗以上,右侧为固定玻璃窗。

卧室的窗户使用和阳台一样的设计方案。采用地处将窗户进行间隔式分割。一块儿固定玻璃窗,一个开扇。

门口的窗户宽度不足一米,高度接近一米五。在右上区域设计内开内倒窗一扇,其他区域为固定玻璃窗使用横梁立入金分割。

北京日祥门窗厂整理实拍东城小黄庄前街忠旺断桥铝60系列香槟色封阳台换窗户安装案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新日期:2020-07-28 14:24

标签: 封阳台 忠旺断桥铝 60系列 换窗户 香槟色

原文地址:https://www.rixiangmenchuang.com/fengyangtai/dongcheng/1122.html

高档别墅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