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木门厂
文章目录:
1、东阿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建引领扶贫,香瓜变成“金疙瘩”2、东阿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建引领扶贫,香瓜变成“金疙瘩”3、水城法治行|探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好做法,采访团走进东阿
东阿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建引领扶贫,香瓜变成“金疙瘩”
东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和抓发展相融互促,立足土地流转实际,建成扶贫大棚,搭起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趟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通过贫困农户土地托管、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香瓜园,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可享受分红,扶贫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实现了产业化持续稳定增收。
大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亿看着“金疙瘩”说道:“俺们村的香瓜早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品牌瓜,连王县长都帮我们‘带货’,采摘上市仅五六天,就呈现出顾客盈门的喜人景象,真是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庆科)
东阿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建引领扶贫,香瓜变成“金疙瘩”
东阿铜城街道大店子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和抓发展相融互促,立足土地流转实际,建成扶贫大棚,搭起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趟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通过贫困农户土地托管、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香瓜园,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还可享受分红,扶贫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实现了产业化持续稳定增收。
大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亿看着“金疙瘩”说道:“俺们村的香瓜早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品牌瓜,连王县长都帮我们‘带货’,采摘上市仅五六天,就呈现出顾客盈门的喜人景象,真是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庆科)
水城法治行|探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好做法,采访团走进东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怀磊 通讯员 赵晓翠 刁丽杰
挖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助推全市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聊城市司法局“记者走基层·水城法治行”媒体采访团一行7人走进东阿县,实地采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采访团先后走进东阿县姜楼镇陈店新村、铜城街道大店村、铜城司法所、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地,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治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司法所等工作进行采访,并在东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座谈会。
姜楼镇陈店新村:法治护航 强企兴村
姜楼镇陈店村于2018年3月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该村过亿元的钢铁企业两家,全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整个新村投资2个多亿建成28栋住宅楼。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化“七五”“八五”普法依法治村工作等方面在全县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走进陈店新村,随处可见的普法宣传栏彰显着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一排排整齐的住宅楼展现着乡村发展的现代化气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采访团实地参观了陈店新村德治长廊、法治一条街、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并观看了该村《法治保障更民主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宣传片,采访团对陈店新村德治法治无缝衔、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公共法律服务室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陈店新村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采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村民自治,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形成了村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民主法治环境。同时,组织法律顾问和人民调解员积极为驻地群众和钢铁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走出了一条“法治护航、强企兴村”的新路子。
近年来,结合村已有的钢厂,该村激励和调动具有不同优势的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村还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冬天对村内所有群众免费提供暖气,不断健全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深化落实养老扶幼、扶贫助残等工作,给予村中弱势群体特别的帮助和关怀,确保该村社会和谐。目前,该村过亿元钢铁企业有2家,建有高标准住宅楼28栋,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和谐村、幸福村。
铜城街道大店村:法治先行 共建和谐
铜城街道大店子村积极探索实施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的建设模式,交通方便,是铜城街道打造乡村振兴的亮点样板。大店子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设在北京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把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尤其是东阿县开展“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以来,联合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法律顾问团队力量,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着力矛盾纠纷化解,让法治的温暖与力量护航乡村振兴。
采访团一行实地到大店村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老张调解室等进行采访,了解到大店村基层法律顾问团队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法治护航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根据调解工作实际,总结出了调解“五前工作法”,即组织建设走在预测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议事前、议事工作走在调节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村”,筑牢社会维稳第一道防线,实现万事和为贵的和谐局面。
铜城司法所:“品牌调解室”谱写和谐乐章
东阿县司法局铜城司法所位于东阿县的城乡结合处,担负着辖区51个村和城区社区5.1万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普法宣传、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等工作职责,是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采访团一行实地参观了铜城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付茂生调解室、社区矫正宣告室等,对法律顾问、法律援助、调解等法律服务窗口建设以及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铜城司法所,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窗口在一楼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次排开,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
在二楼办公区,从楼梯、走廊到办公室,各种法治文化宣传标语、图版随处可见。这里设有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老付调解工作室、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指挥中心、立法联系点、律师团队工作室、社区矫正宣告室等设施,每个房间工作制度清晰明了、办公环境井然有序,尤其是工作人员的信息全部上墙公示,标有个人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让服务群众零距离、心贴心。
在老付调解工作室,铜城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付茂生激动地告诉记者:“铜城街道位于城乡结合处,下辖51个村和5.1万城区社区人口,人多事多,‘知人知事知情况、心里装着活地图’,是我做好调解工作的底气,我有信心干好!”。
像付茂生一样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在铜城街道还有很多,他们常年奔波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为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用情服务惠及民生 履职尽责为民解忧
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采访团处处可以感受到“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这一理念。在东阿县公证处,采访团一行听取了东阿县公证处主任刘桂民的工作介绍,一项项便民举措、一个个骄人成绩,得到了采访团的一致称赞。
据介绍,东阿县公证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优化服务更好地利企便民,以公证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提升公证行业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以创新理念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公证服务、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0多年来,东阿县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万余件,创造了“国内公证零错误、涉外公证无退回”的记录。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警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山东省文明公证处”“山东省优秀公证处”等称号。公证处主任刘桂民,担任省公证协会常会理事、省公证质量委员会主任委员、聊城市公证协会会长;荣获“山东省司法行政系统2017年度人物提名(公证员)”、“山东省优秀公证员”等称号,多次被山东省司法厅、聊城市司法局、东阿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个人”、记个人“三等功”、“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好人(敬业奉献)”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7日,“忠诚 担当 奉献 ”聊城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刘桂民作为聊城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代表、以“践行为民初心 无悔公证人生”为主题,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与会人员讲述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守护公平正义的公证故事,展现了司法行政人的精神风貌。
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正热心地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墙上挂满了一面面群众赠送的锦旗。近年来,东阿县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创新机制办实事、多措并举惠民生、用心用情普新法,大厅实行AB岗工作制和一站式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将受理、审批、指派、信息输入、回访、监督等六项服务集中到大厅窗口,定岗定责,规范有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2021年以来,东阿县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000余人,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74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真正为困难群众撑起法律“保护伞”,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在社区矫正工作室,记者了解到,东阿县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充分运用全省社区矫正智慧矫正监管平台、安装使用钉钉等实现信息化核查全覆盖,实现社区矫正实时动态监管;对身体不便或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等实行上门办理社区矫正入矫接收手续以及规范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帮扶教育等,凸显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东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思维引领,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活动最后,“记者走基层·水城法治行”走进东阿县座谈会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东阿县司法局党组书记李安林、局长刁中燕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采访团分别听取东阿县司法局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法治建设和执法工作等情况的介绍。
近年来,东阿县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进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网上运行。同时,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推行精准执法、柔性执法、说理执法,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以法治思维引领市场监管方面,开展了现场执法监督,做到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为净化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调解工作基础扎实、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此次近距离接触东阿县司法行政工作,切身感受到东阿县在发挥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接下来,东阿县司法局将以此次“记者走基层?水城法治行”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治东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不断满足乡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