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上午在京举行。上海广播电视台同天推出系列中英合拍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以国际视角和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人类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首批两集纪录片每集30分钟,2月25、26日登陆东方卫视、纪实人文频道、上海外语频道,百视TV移动客户端也可同步收看。

以国际视野呈现中国故事

《行进中的中国》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联合摄制,是“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大项目,也被纳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2025年“十四五”重点纪录片选题、上海市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首批推出的两集纪录片通过两位外籍主持人安龙和珍妮的国际视角,聚焦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在总导演陈亦楠看来,中英团队联合参与纪录片拍摄,让《行进中的中国》天然具有国际视野以及适合海外传播的叙事语言。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中方团队研读了众多国内扶贫案例,并提供给英方团队,最终由英方摄制组为每集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4个故事。“英方团队10余人,曾拍过《中国新年》《孔子》等纪录片,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陈亦楠介绍,“同时,纪录片故事的选取、镜头语言及叙事视角,也都是海外观众所熟悉的。”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第一集纪录片,包括偏远地区少数民族非遗绣娘发展产业、西部地区沙漠化治理如何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云南普洱农民种植咖啡豆、上海期货交易所通过金融产品精准扶贫天然橡胶产地四个故事。从中国西南部的农场到东部的沿海城市,再到西北部的大沙漠,外方主持人安龙和珍妮一一深入现场观察和采访。

“纪录片中的人物都是国际社会目前关注的中国农民工、女性、网红、弱势群体等,地域上也考虑到中国西南部、东部和西北部的多样性。”陈亦楠告诉记者,每个故事背后都对应一种扶贫模式,例如非遗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的故事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而她所带领的摄制团队,一开始就想通过这个纪录片,向世界提供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和模式。

以个体故事展现宏大叙事

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的开篇,是一个关于独臂绣娘的故事。60岁的梁忠美是贞丰县村落中最有经验的布依族绣娘之一。几年前,来自北京的设计师夏华遇见了梁忠美,并生发出把她的刺绣作品与时装结合的想法;后来,布依族绣娘与夏华的时装作品一起参加了伦敦时装周。这成为非遗扶贫的有效实践。

“为了帮助周边的年轻女性摆脱贫困,梁忠美在村里带了很多学徒。”陈亦楠说,每个故事都有个主人公,但背后有群像,“梁忠美就代表了许多的布依族绣娘”。

生态扶贫的故事则发生在“蚂蚁森林”中,这也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扶贫手段。主人公郭翊是一名蚂蚁森林护林员,和他雇佣的500个护林员驻扎在甘肃省古浪县,这里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当人们在城市里利用“绿色能量”种下虚拟树以后,还能够通过林地里的摄像头远程看到真实种下的树。几年来,这个项目种下了2.2亿棵树,创造了73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2020年2月,古浪县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到了纪录片的第二集,则聚焦中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行各业如何有序地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的故事。展现在新形势下中国产业结构发生的调整、不同行业的恢复与兴起、中国企业快速应对和转型创新,以及人们如何调整心态适应新变化新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有外卖小哥、酒吧经营者、网络主播等。

“《行进中的中国》是以个体故事来展现宏大叙事。它非常风格化、节奏轻快、故事丰富、视野开阔。选取的采访对象代表性广泛,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陈亦楠说,在几个月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面临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在云南拍摄时当地突发疫情等。

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为这部片子带来不小的挑战。摄制组首次采用了“云合作”的国际合拍模式,所有的策划、沟通、配音都通过越洋视频完成。中方完成初剪后,寄到英国进行精剪,回来后再通过视频商量修改事宜。陈亦楠至今还保存着一张摄制组消毒从英国寄来的剪辑硬盘的照片。

据悉,国内播出后,《行进中的中国》后续将在海外播出。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来源:作者:张熠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