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融合仲恺高新区将建可回收物智能小屋,让垃圾变资源
7月15日,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暨仲恺高新区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启动仪式举行。这意味着仲恺将推动环卫可回收物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实现“两网融合”,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据悉,目前,仲恺高新区将按照“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循环利用”的思路,推动再生资源和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可回收物智能小屋,规范环卫工人捡拾行为和全区再生资源经营主体建设,构建可回收物前、中、末端收运处置新体系。
一方面,在前端强化人员统筹,聘请仲恺现有的2000余名环卫工人为“可回收物新专员”。环卫工人除了每天按照业务质量标准进行作业外,还要负责所清扫片区的可回收物收集、清运等工作,并将收集到的可回收物投递至附近的“两网融合”服务站点(即可回收物智能小屋)。
另一方面,在中端细化分类暂存,由区环卫部门将现有的环卫设施改造成为可回收物智能小屋;由区经济发展局协助推动无证废品站(点)转为“两网融合”服务站点,全面实施“区中转、资源中心集中收集”的可回收物转运形式。目前,全区已建成10个可回收物智能小屋试点。与此同时,在末端加强数据录入,建立连接居民、社区、回收利用系统的收集“新网络”。市民投递可回收物可按实际重量对应换取金额和积分奖励,累计相应积分还可换购生活用品。
在启动仪式上,仲恺高新区委常委、区两委办主任王云波就如何深化“两网融合”体系建设提出三点意见。他建议要在运行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支持“两网融合”体系建设,人人争做垃圾分类的引领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要加强行业转型,顺应“互联网+回收”发展趋势,培育做大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并鼓励企业尝试再生资源回收积分和提供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要强化协同联动,形成监督管理大合力,推动“两网融合”管理智慧化发展。
此外,当天仪式上惠州市天汇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获授“仲恺高新区‘两网融合’运营单位”牌匾;环卫工人代表获授“可回收物新专员”聘请书及徽章。
【记者】于蕾
【图片】刘铭
【通讯员】惠仲宣
【作者】 于蕾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