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门窗如何
文章目录:
1、原材料价格大跌 今年夏天空调价格会不会降?2、沪铝:20130 元/吨 偏强运行 关注阻力3、“半导体工业新粮食”“军用领域万能添加剂”……禁止对美出口的两用物项有哪些军事用途?
原材料价格大跌 今年夏天空调价格会不会降?
原标题:原材料价格大跌 空调是否会降价?
业内人士认为 近期价格较难松动 不排除厂家和商家挑起局部价格战
国际铜价持续下跌,已经创下近17个月的新低。上周,伦铜(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交易产品)一度跌破8000美元/吨,使整个二季度的跌幅达到了20%,创下10年来最糟的单季度表现。以铜为代表的重要工业金属的价格下跌,也直接对下游产业带来了影响。家电行业是用铜大户,其中铜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空调,其成本中20%左右都来自于铜。眼下正进入空调销售旺季,铜材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是否会带来市场上空调价格的下降?
铜价大跌
工业金属价格普降
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近来海外市场的工业金属正遭遇抛售潮。其中,铜、镍等工业金属都呈现出价格暴跌走势。上周,以铜、镍等为代表的工业金属价格大幅下挫。其中,伦铜一度跌破8000美元/吨。整个二季度,伦铜已经大跌20%;伦铝和镍二季度更是大跌30%,锌价也下跌25%。此外,LME六种基本金属指数也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南华期货在展望下半年行情时表示,未来铜价仍将以承压为主。
作为家电行业中用铜比例最大的产品,空调近年来一直面临着铜价暴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市场上空调的价格重心也在明显上移。前些年999元的空调如今已在市场绝迹多年,目前1匹空调的市场价格最低价也基本在1500元左右,较前些年的低点有50%左右的升幅。有空调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二季度以来的工业金属价格下跌,将对近两年来空调等家电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但目前判断家电价格会有所降低恐怕还为时尚早。
影响下游
空调企业曾提价自救
空调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比相当大,大约在70%左右。尤其是对铜、钢、铝、塑料等主要原材料的标准要求都较高,导致制造成本受原材料影响较大。其中,铜材在空调总成本中的占比能达到20%左右。在这种局面下,近年来工业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影响着空调企业的利润水平。
根据格力和美的两大以空调为主业的家电巨头的2021年财报显示,两家巨头都出现了净利润增速明显慢于营收增速的情况。对此,两大巨头在财报中都提及了原材料成本高企对企业利润的吞噬。格力电器称,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的铜材、钢材、铝材和塑料等,其成本占比较大。从2020年开始,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且持续高位运行,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美的集团则表示,公司消费电器及核心部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的铜材、钢材、塑料和铝材等,且家电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增长,或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使得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出现较大波动,而精益生产与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及终端产品的整体销售价格不能够完全消化成本波动影响,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北青报记者查询到,美的集团2021年原材料成本达到1751亿元,占到营业成本的84.47%,同比增长了21.2%。格力电器原材料成本则为862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更达到88.27%,同比增长13.64%。
“直到今年一季度,都是空调企业日子最难过的时候!”一位空调企业运营人士告诉记者,仅从今年初到3月中旬的70多天内,沪铜、沪铝、钢材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3.33%、8.8%和4.78%,其中铜价的迅猛上涨给空调企业带来的压力尤其大。
也正是在今年3月份,国内多家家电企业相继宣布涨价,涨价幅度在8%至10%不等。比如美的空调从3月16日开始涨价,其中家用空调价格调整幅度为8%。在涨价通知中,美的表示工厂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导致了生产成本增加。在这轮涨价中,美的冰箱、洗衣机和小家电也分别有5%至20%的价格涨幅。格力空调的出货价格也在今年3月初上调,幅度约10%。
业内分析
空调市价短期不会松动
按照历年惯例,每年6月下旬开始,空调进入一年中最热销的季节。今年赶在旺季到来之前出现的这一轮原材料价格暴跌,会不会影响到今夏的空调价格呢?
对此,多位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不同的预期,但普遍认为近一两个月市场上的空调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估计空调价格松动最快也要等到这个夏天过完。也就是说,今夏销售旺季中消费者购买空调恐怕很难直接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但不排除有厂家和商家为清理库存挑起局部价格战。
受到价格传导周期的影响,短期内空调价格不会下降基本是行业共识。因为空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进入生产环节有一定周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按照行业惯例,空调的生产都是在旺季到来之前早已完成,并且完成对渠道的压货,因此目前渠道中的空调其实是数月前已经生产完成,成本不会受到近期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此外,据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空调厂家在原材料采购方面都会做期货套期保值,因此大宗价格的下降不会直接传导到价格上。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空调的销售价格还与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夏季空调需求量大,因此往往也是一年中空调价格最高的时候,加上这段期间的安装、维修等成本都明显提升,空调厂家恐怕很难开降价的口子。不过,这也要看未来的天气走势,如果今夏高温天明显,空调走货量大就势必支撑价格坚挺;如果气温偏低整体销售形势不佳,不排除有厂家或经销商为了消纳库存掀起价格战。预计这种情况要到8月份才会出现,目前空调厂商肯定还会保持观望状态。毕竟在前一段时间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罕见高温天气中,很多经销商都出现空调断货的情形,所以现在手中握着货源的商家还希望再赌一阵天气。(记者 张钦)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沪铝:20130 元/吨 偏强运行 关注阻力
【财经聚焦:铝市及氧化铝市场动态】周五沪铝主力收于 20130 元/吨,环比上涨 1.05%,伦铝收于 2540 美元/吨,环比上涨 0.71%。氧化铝收盘主力收于 4073 元/吨,环比上升 1.57%。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 50 个基点至 4.75%-5.00%,为 2020 年 3 月来首次降息。小幅下调今年 GDP 预期,全面上调 2024 年至 2026 年失业率预期,下调近两年 PCE 和核心 PCE 预期。 供给及成本方面,上周电解铝产量 83.08 万吨,环比增加 0.04 万吨,氧化铝产量 163.8 万吨,环比增加 0.7 万吨,氧化铝与电解铝周度产量比值 1.97,环比上升 0.01。9 月 9 日铝锭出库 12.61 万吨,环比增加 2.33 万吨;铝棒出库 3.85 万吨,环比减少 0.01 万吨。加工环节开工率 63.5%,周环比上升 0.6pct。截至 9 月 12 日,国内铝锭+铝棒社会库存 86.04 万吨,周环比减少 5 万吨,其中铝锭减少 4.6 万吨至 74.8 万吨,铝棒减少 0.4 万吨至 11.24 万吨。LME 库存 82.09 万吨,周环比减少 1.26 万吨。氧化铝港口库存 5.42 万吨,周环比增加 0.22 万吨,站台/在途库存 102.4 万吨,周环比增加 1.3 万吨。铝土矿港口库存 2158 万吨,周环比减少 40 万吨。目前沪铝现货即时进口盈利-1758 元/吨,沪铝 3 个月期货进口盈利-1848 元/吨。氧化铝边际成本 3307 元/吨,电解铝加权完全成本 17688 元/吨。 铝市方面,降息 50bp 落地,短期宏观利多出尽。国内旺季叠加双节备库,对价格形成支撑,但需警惕巩义现货热度随价格快速反弹而降温。海外方面,LME 库存持续去化,结构再度走强;马来铝厂事故,对海外铝供应造成扰动。氧化铝市场呈强现实弱预期格局,近月偏强。矿石供应仍紧,7 - 8 月虽有提前备库动作,但 9 月到港仍有较大走弱压力,铝土矿供应难言充裕。氧化铝环节,原料限制下,氧化铝产能 9 月难言进一步增量;此外,铝厂原料库存偏低,有较强补库需求。预计流通现货短缺问题出现显著好转前,正套机会仍有出现可能。 南华观点认为,铝偏强运行,关注 1.99 - 2.05w 附近阻力。氧化铝偏强运行,关注 4000 - 4100 附近阻力。
“半导体工业新粮食”“军用领域万能添加剂”……禁止对美出口的两用物项有哪些军事用途?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编者的话:中国商务部3日发布公告,宣布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该公告同时强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被外界视为中国针对美国滥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的反制。《环球时报》注意到,中国商务部公告主要针对的是相关材料的军事用途,那么它们都可以用在哪些武器上?对美国相关产业和美军影响有多大呢?
镓:“半导体工业新粮食”
香港《南华早报》4日称,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的镓储量占全球70%以上,2023年中国生产了全球98%的镓。相关资料显示,全球镓资源远景储量超过100万吨,绝大部分伴生在铝土矿床中。但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报告中提到,铝土矿和锌资源中只有不到10%的镓具有潜在可采性。目前镓主要来自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副产品。
对于镓资源的战略地位,全球早有共识,美国的《关键矿产战略》报告、欧洲委员会的《欧盟关键矿产原材料》报告、日本的《稀有金属保障战略》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未来持续技术用关键金属及其循环回收潜力》报告均将镓作为战略性或关键性矿产资源。2011年,我国也将镓列为战略储量金属之一。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实行出口管制。美国《纽约时报》4日称,自1987年以来,美国就再也没有开采过可用于半导体的镓。报道提到,中国出台相关管制措施后,美国更多地依赖从日本等其他国家购买半加工材料,这些国家可以直接从中国购买。“在美国进口的镓中,日本占26%,中国占21%,德国占19%。”
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被认为是一种战略性和关键金属,早期原子弹为解决钚弹的加工难题,就添加少量镓以形成钚镓合金作为解决方案。如今镓依然在核反应堆领域有广泛应用。
镓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尤其重大,它被称为“半导体工业新粮食”,主要用于复合半导体、集成电路、雷达、电视和手机屏幕、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在军事方面,砷化镓和氮化镓是先进雷达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例如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斗机装备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F-35隐形战斗机搭载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都采用第二代砷化镓电子元器件。相比之下,氮化镓材料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频率特性,使用氮化镓技术的相控阵雷达具备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可以在体积和重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探测距离和提供更精确的目标锁定能力。目前美国空军正计划为F-35配备采用第三代氮化镓技术的AN/APG-85有源相控阵雷达。基于同样的理由,号称可以发现隐形战斗机的美军E-2D和E-7预警机,或是美国海军主力驱逐舰,它们配备的先进雷达也都离不开镓。
F-35隐形战斗机搭载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
锗:红外设备的理想材料
相比于其他稀有金属,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锗储备,占全球的45%,略高于中国(41%)。与镓的储藏情况类似,锗也没有单独的富矿可供开采,而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分布在含硫化物的铅、锌、铜矿以及特定的煤矿中。美国的锗资源虽然丰富,但主要以铅锌伴生矿为主,这也意味着美国需要大量生产铅锌,才能从中提炼出极少量的锗,而中国锗资源主要来源于褐煤矿,开采相对便利。此外,美国从1984年以来,就将锗作为国防储备资源进行保护。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中国占美国锗进口量的54%。2023年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锗,但在中方去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中国没有向美国付运任何锻造和未锻造的锗或镓。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的加尔格对《南华早报》表示,锗是国防应用中光纤和红外光学的关键材料。例如锗玻璃在红外成像仪工作的2-13微米波段具有高透光性和色差小的特性,是制作高性能红外成像系统中光学镜头和光学窗口的理想材料。无论是单兵红外侦察仪,还是先进红外制导导弹使用的焦平面红外成像制导装置,或者是太空中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都离不开锗。同时,随着全球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已经离不开光纤,而高纯度四氯化锗正是制作光纤预制棒的重要原材料。
此外,锗基太阳能电池具有空间抗辐射、耐高温、高光电转换效率等特点,正在取代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目前蓬勃发展的新一代低轨卫星星座普遍采用基于锗衬底的高性能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极大推动了全球对于锗资源的需求。
锑:军用领域的万能添加剂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23年全球锑矿储量约为217万吨,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玻利维亚、吉尔吉斯斯坦、澳大利亚、缅甸等国。美国境内没有锑矿资源,主要盟友中也仅有澳大利亚有少量储备。美国《防务新闻》2022年提到,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长期以来是“最大的锑矿开采和精炼国,也是美国的主要进口来源。根据美国国防战略储备的锑资源储备,一旦被切断相关供应,美国最快在2025年就将出现短缺。”
报道称,锑对国防工业供应链至关重要,锑和锑化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弹药生产、红外制导、核武器、火箭阻燃剂等领域,例如三硫化锑是生产子弹底火的重要组成成分;锑化合物具有高耐热、低电阻的优良特性,常被用来制造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各型导弹的导引头,其中锑化铟是红外导弹中电子元器件的核心材质,是用于制作波长为3-5微米的红外探测器的重要材料;锑作为高能阻燃剂,经常被用于现代战斗机以及远程战略导弹的发动机,使发动机能承受更高的燃烧温度从而得到更大的推力;加入少量的锑还能够增加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用于枪管和炮管的制造等,可以很好地避免枪管炮管发热膨胀造成的精度下降。
超硬材料:“工业牙齿”
中国商务部在公告中没有明确点名超硬材料的具体定义。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对超硬矿物出口的禁令可能会引起美国国家安全界的特别不满”。正计划在美国内华达州开采钨矿的一家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弗里森表示,这一禁令似乎是针对中国的钨矿出口,钨对于制造穿甲子弹和炮弹至关重要。他说,在内华达州新开一座钨矿需要近三年的时间。
据介绍,钨作为一种战略金属,也被誉为“工业牙齿”。由于硬度大熔点高,钨金属被广泛用于各种军事装备,包括坦克、导弹、飞机发动机和穿甲弹等,堪称“战争金属之王”。美国媒体称,中国是钨的生产大国,掌控了全球供应链的80%以上。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引述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美国自2015年起已经没有商业开发钨矿的活动。今年8月,美国政府的研究人员考察了位于韩国首都首尔东南187公里处的桑东钨矿,试图绕开中国寻求强化美国的钨供应链。
除了钨矿之外,美国媒体猜测超硬材料也可能包括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除了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外,金刚石有着带隙宽、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载流子迁移率高、耐高温、抗酸碱、抗腐蚀、抗辐照等优越性能,使其在高功率、高频、高温领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金刚石超高的热导率和绝缘性成为卫星热沉材料、雷达功率组件散热中的新秀;金刚石拥有从紫外波段到远红外波段乃至微波的超宽透过波段,因而成为高功率激光、微波装备及大通量光源的理想窗口材料。金刚石膜也具有极高的抗激光损伤阈值,将其沉积在各种红外窗口材料表面,可作为光电对抗的防护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事光学设备的抗激光干扰能力。
石墨材料:耐高温部件的关键材料
与“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不同,中国商务部对于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的要求是“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目前石墨在冶金、航空航天、军事和新能源领域有广泛用途。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提供了全球97%的石墨电极。而在军事领域,石墨能够承受非常高的温度,具有熔点高、重量轻,易于加工、耐腐蚀的特性,因此在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高纯度、高强度、高密度的石墨被用于弹道导弹的鼻锥、发动机喷管内衬和扼流圈等需要耐受数千度高温的重要部位。此外石墨也可用于核反应堆作为中子减速剂和中子反射体,它的耐高温、纯度高特性是核反应堆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
海牙战略研究中心去年的一份报告称,天然石墨和铝是军事应用中最常用的材料。由于供应商集中及与供应国相关的不稳定性,面临相当大的供应安全风险。在列出的40种关键材料的临界程度中,天然石墨被评为“非常高风险”。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门面临的风险是对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严重依赖,这将直接阻碍其关键防御系统和设备的制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