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南宁铝产业走上央视《新闻联播》“鸟枪换炮”焕发产业转型活力2、国外垄断的大飞机技术,凭什么被广西掌握?背后有他一份功劳3、广西:跨步站上新起点 激活发展新动能

南宁铝产业走上央视《新闻联播》“鸟枪换炮”焕发产业转型活力

11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鸟枪换炮”背后的故事》,聚焦我市传统铝产业兴起“二次创业”热潮,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焕发新动能,很好地展现了绿城南宁的产业魅力。

广西铝土矿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铝产业是本地的特色产业。如何守好“家底儿”?《新闻联播》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的画面,讲述了这些年南南铝“鸟枪换炮”、南宁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

南南铝大胆创新实现了转型升级。图为南南铝加工的现代化生产车间。 黄维业 摄

南南铝的前身是广西第一家铝厂,广西的第一块铝锭就诞生在这里。但到了十年前,整个行业就已经出现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打破困局,当时主做铝合金门窗的南南铝开始试水新产品。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广西考察,鼓励艰难转型的南南铝大胆创新。

这份鼓励让上下求索的南南铝更加坚定,为了帮助企业向精深加工进军,南宁市政府拿出改革的魄力,投入23.6亿元,助力传统产业转型。自治区还出台《广西铝产业二次创业中长期方案》,打造铝精深加工新格局。

南南铝坚持“先研发、后建设”,配套建设了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无损检测中心,用“研发先导、人才主导”驱动转型升级。

2017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南南铝视察时,曾经生产铝合金门窗的工厂已经成为航空航天新材料的供应商。

今年,南南铝终于攻克了大尺寸铝合金抗裂度、纯净度和均匀度等多个技术壁垒,为我国新一代火箭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材料。而今,航空航天、高铁、手机等新材料产品占企业全年总销售量的50%左右。2017年南南铝年产值突破80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5倍。

“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总书记的嘱托不能忘,传统产业“二次创业”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来源:南宁日报)

国外垄断的大飞机技术,凭什么被广西掌握?背后有他一份功劳

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纵横驰骋的南宁地铁、穿云入雾的航空火箭、说出来您可能不信,这些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身上,都有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型材部件。

南南铝的前身是广西第一家铝厂,广西的第一块铝锭就诞生在这里。这家曾以生产铝合金门窗为主业的工厂现在已经成为航空航天新材料的供应商。

在南南铝“鸟枪换炮”创新升级的征程中,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团队的一份功劳。早在2011年南南铝准备上马铝合金汽车板和防风板的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线时,王国栋领衔的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扎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开始为南南铝提供技术服务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长期致力于钢铁材料轧制的理论、工艺、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聘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以来,他持续关注广西铝业 “二次创业”创新升级的发展进程。

在以王国栋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的支持帮助下,南南铝在舰船用材和轨道交通领域打破国外垄断,技术装备水平位列世界前5位。

如今,航空航天、高铁、手机等新材料产品占到全年总销售量的50%。2017年南南铝年产值突破80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5倍。

2018年4月,经王国栋院士提议和推动,南宁市政府与东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6月,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目前该中心的专家团队正在为南南铝研制替代进口的首台国产铝合金薄板热处理大型气垫炉、铝合金厚板和型材热处理辊底路生产线。

根据王国栋的构想,接下来广西先进铝创新加工中心还要利用东北大学国际领先的选矿技术,将广西高含铁的铝土矿进行分选综合利用,并进行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工艺改进,解决铝加工原有工艺成材率低,半连续铸造流程存在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实现铝加工质量和效益双突破。

广西:跨步站上新起点 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南宁2月14日电 题:广西:跨步站上新起点 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 王念、黄浩铭

春节到来之际,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仍然热火朝天,工人们在加班加点生产用于大推力火箭的超大直径锻环用坯、动车组型材、汽车用铝型材等行业高端产品。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西在新的起点,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2017年,GDP、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超过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产业增至10个。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焕发新活力

广西南南铝这个曾经以建筑门窗等普通型材起家的传统制造企业,从2012年开始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走上以精深加工为主的发展之路,所生产的高端铝合金产品5年内一跃成为行业的顶尖代表,从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出一片蓝海。2017年,南南铝产值突破80亿元。

铝、糖、机械、冶金等产业是广西传统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广西以技术改造为重点,通过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广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过去5年,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8.1个百分点,达到50.5%;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2.8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数据显示,2017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8.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重点领域深化改革集聚新动能

凭着一张纳税信用A级证明,广西南宁乔顿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提交贷款申请后一周就接到了银行的放款通知,解了公司发展经营的燃眉之急。凭借纳税信用,就能获得银行贷款,是广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成果之一。

作为后发展地区,过去5年,广西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推进1083项重点改革,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广西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模式,公布自治区、市、县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权责清单并实现“两单融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64项,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2000多户。

出台降成本41条、28条和物流业降本增效48条,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免税费1900多亿元……一项项政策红利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8%,加工贸易实现倍增。

5年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2:45.6:40.2,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产业增至10个,其中电子信息等7个产业超2千亿元,食品产业突破4千亿元。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26.8%,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53.3%,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民生投入加大突出“获得感”

在广西公布的经济数据中,一项数据特别亮眼。5年内,广西累计投入3176.1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由2012年的76.1%提升到81.3%。

在大瑶山深处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刚刚摘掉贫困户帽子的黄通福对此感受颇深。“前几年从村里走到乡里,5公里的泥巴路要走1个多小时,走完之后常常是灰头土脸,现在水泥路直通村头,老板们开着车来收购生姜、香菇、木材等特产。”坐在自家易地扶贫搬迁新房里,谈到未来的日子,黄通福的眼中充满希望。

仅在脱贫攻坚方面,2017年,广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6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5亿元,52.3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95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6个以上贫困县摘帽和10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

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广西提出实施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730亿元以上,实施包括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等教育提升八大工程,推进建设10000所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在内的“十百千万”建设计划,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隔音降噪门窗

高档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断桥铝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