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园博园广西园:山水人文交相辉映 共筑“八桂天境”胜景
人民网南宁1月28日电 (彭远贺、实习生梁植)第十二届园博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恰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广西园自然成为南宁园博园内令人瞩目的“明星展园”。
广西园围绕“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延展“山、水、林、田、湖”共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集中体现广西园林景观特色,展现广西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
“花山叠瀑”巧妙地将花山岩画与瀑布景观结合,瀑布随山石倾泻而下,落入潭中,流水飞瀑间,暗红色的岩画图腾在雾气弥漫中依稀可辨。
花山岩画记录了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的巫术活动,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于2016年成功申遗,不仅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也是中国第五十个世界级文化遗产。
锦绣楼以“天南奇观”容县真武阁为原型设计,采用岭南传统格木搭建。四周环植的适合广西石山环境生长的特色名木,与蓝天碧水,隆栋蜚梁,斗窗云槛互相衬托,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明媚的画卷。锦绣楼不仅是广西园区内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展现广西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风雨廊下避风雨,八桂大地满桂香。风雨桥作为侗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桥不仅是沟通江河两岸交流往来的纽带,也承载着侗族人民的美好祈愿,更是民族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在风雨廊的四周,是广西常见的热带季雨林植物。树影婆娑间,桥跨两岸,宛若飞龙。
八桂大地常见的灌溉水车,在奔流溪水冲击下慢慢旋转着。广西地区山多地少,勤劳的广西人民开辟梯田耕种,水车引渠灌溉,不仅高效利用自然地貌,与农耕结合,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广西人民勤劳勇敢,不向自然低头的坚韧精神。
“一院一景,一步一花。”天香榭的建筑原型为邕宁的五圣宫,为典型岭南庭院,园内栽植有一株300多年树龄的黄葛榕。院内通过栽植岭南特色果树、榕树,景观空间的层次得以丰富,岭南园林淡雅自然,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得以一一呈现。
盘古文化蕴含着壮族先民自然崇拜的思想,“天净池”的营造,表达了壮族先民对上天的自然崇拜。“无边界”镜面水池犹如一座纯净的天池,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宛如天境。
山水人文交相辉映,共筑“八桂天境”胜景,广西园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千百年来,在这碧水青山间,蓝天白云下,广西人民在探索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园中的大大小小景观,便是广西人民丰富多彩的劳动果实的缩影。(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