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铝合金回收
文章目录:
1、如果你家大玻璃自爆砸到车到底由谁来赔? #断桥铝2、南南铝:从建筑型材到航空交通高端铝合金新材料3、从电解铝到铝精深加工
如果你家大玻璃自爆砸到车到底由谁来赔? #断桥铝
大玻璃自爆砸到车、掉下来,门窗保险会赔吗?
高楼层的玻璃自爆掉下来砸到车或者砸到人,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到底是由谁来赔偿?业主、商家、工厂、玻璃厂以及保险到底是哪一方来赔偿?今天就来聊一聊在广西南宁华润西园的事情。
去买定断桥窗的时候,很多时候商家会介绍说玻璃是买有保险,人保、太平洋保险或者是什么之类的。你知道他买的保险到底意义是什么吗?其实保险是有两种,一种是保这块玻璃自爆,有人来赔偿这块玻璃。还有一种是这块玻璃自爆以后掉下去砸到东西造成了损失,赔这个东西。
所以大家一定要考清楚去看的东西,保险到底是保什么东西,要让他给你拿出保单,拿出条款来看。这一次来聊一下一些品牌窗和本地门窗关于这方面到底是有什么区别。
本地的门窗其实一般都是保险是由玻璃厂来出,玻璃厂那边可能买有保险也可能没有保险,只是这块玻璃上一定是写了保险认证之类的。至于发生事情以后到底有没有效,会不会来赔玻璃或者会不会赔砸到车的损失,这种事情其实目前发生还很少。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便宜的窗怎么帮你赔?总共生产一下赚上千块钱,让他赔十几二十万可能吗?明显不现实对不对?这个时候就要聊到真正有用的保险是哪一种。
以目前像唐工代理的广东品牌窗为例,这个品牌的保险是怎么样子?大家看一下这个保险,它是整个公司买的保险,是整窗保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玻璃自爆,包括了框掉之类的。反正杂七杂八都含在里面。
这一个保险正常来说是一年一买,每年公司都会去买保险,它的额度是什么样子?就比如遇到华润西园的这一个案例,怎么赔?按照这一个条特别约定的条款,整个公司的上限是1000万,也就是说今年整个公司出问题,赔偿的上限不能超过1000万。
单个项目,比如华润西园这个项目,如果是我做的,砸到车的赔偿最高限是150万,这个事情不能超过150万,如果超过150万还是要自己承担。楼下十几二十辆车,应该修个玻璃或者修个漆之类,没有真正的破损太多,基本上额度也够。伤人事故,人有损伤之类的,大概赔偿额是50万。
这一个就是保险的条款,每个品牌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定的是大品牌的窗,可以细问一下它到底是怎么个保法。因为一直说的质保10年、5年这种,其实保的是玻璃坏了,我帮你换上去。很多人其实是没有说到,玻璃真的砸到车会有什么效果,该怎么保你。
所以大家去问品牌本地的四百、五百、六百的窗,基本上就不用去考虑这个事情,因为加工厂首先规模不是很大,不会花很大的代价去买这个保险,因为也完全没必要。
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从安全角度来说,至少防的玻璃掉落砸到人,砸到车有个赔偿的,肯定选大品牌,但是这个概率其实是很少的。可以去看新闻,真的破了掉下来,是不是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新闻。
还有一个,尽量去不要做大玻璃,因为大玻璃像前两期说了,大玻璃的自爆概率就会比小玻璃大,可以像上一期讲的,从源头上减小它的自爆率,这个时候就会安心很多。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小玻璃,精致超白玻,再加个大品牌窗,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还是有蛮多人喜欢大玻璃的。我就建议如果你要做4米、5米、6米的这种超大玻璃,选一个好的品牌,选一个带有这种真正保险的品牌去做,千万不要就是选那种本地的窗了,因为风险还是蛮大的。
南南铝:从建筑型材到航空交通高端铝合金新材料
一件件高端铝合金型材被生产出来,成为地铁车厢、高铁车辆等轨道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预热、挤压、淬火、拉伸……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挤压制造中心,经多道工序后一件件高端铝合金型材被生产出来,成为市民日常可见的地铁车厢、高铁车辆等轨道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电解铝到建筑型材,再发展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海洋等领域高性能铝材产业,随着南南铝年产20万吨航空交通高端铝合金新材料项目全面投产,产能正加速释放,历经多次蝶变升级的南南铝也已然成为南宁高端铝产业的“代名词”,南宁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量的主力军。
五年一跃,技术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同行业前五
无论是踩在脚下的人行天桥,还是握在手中的智能手机,甚至是风驰电掣的高铁、地铁列车,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铝合金材料,而不少铝合金材料的研发和供应都源自于南南铝,源自于这地地道道的“南宁制造”。
从低端的建筑型材铝加工企业到高端铝精深加工“佼佼者”的华丽转身,在于从产品、理念再到产业的全面创新。
“在2010年启动年产20万吨航空交通高端铝合金新材料项目之前,我们就发现了铝合金应用的新市场——航天航空、船舶、轨道交通等交通领域高端铝合金材料。”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经理刘俊生告诉记者,高端铝合金材料有市场、有政策、有需求,南南铝要做的就是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以转型升级引领企业发展。
南南铝过去五年的“成长史”,也是不断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历程。
——2012年7月10日,南南铝年产20万吨大规模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的第一个制造中心——挤压制造中心开始投产,该中心的第一根轨道交通型材成功诞生;
——2013年,南南铝年产20万吨大规模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的第二个制造中心——熔铸制造中心投产;
——2014年8月,南宁地铁1号线车身铝型材顺利通过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首检;
——2015年1月,成功研发了国家航天重大工程用超大规格2219铝合金锭坯。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具备超高难度的超大规格高质量铝合金锭坯的生产和供货能力;
——2015年4月,最后一台大型设备——冷轧制造中心气垫炉顺利投产,标志着南南铝年产20万吨大规模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的全面投产,从建设期转入生产经营期。
这也意味着,随着年产20万吨项目全面投产,南南铝实现了世界同行业前5的技术装备水平,产能正在逐步释放,2016年产值已经突破60亿元,一个以航空航天、轨道、汽车、IT、电子等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企业已经逐步打造形成。
鸟枪换炮,“两条腿”走路让南南铝跑起来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实地了解企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海洋等领域高性能铝材产业情况。习总书记说,上一次是看传统产品,今天看了新产品、高端产品,鸟枪换炮了。
为什么南南铝能实现“鸟枪换炮”?“就是在于我们做到了‘两条腿’走路。”刘俊生说,所谓“两条腿”就是指大型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创新的理念,“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为此我们打造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结合国外专家的先进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企业实现快速成长,让技术水平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他说。
在打造现代化的先进硬件设备的同时,南南铝成立了广西南南铝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下设航空所、轨道所、汽车所、船舶所、复合材料所、中试所等6个研究所,以及广西铝合金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无损测验中心,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研发机构,构建了目前国内最完整的大规格高性能硬铝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体系。
为支撑高端新材料的研发,南南铝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组建了由德国、瑞士等国的铝加工行业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国外专家团队,以中国工程院左铁镛院士、王国栋院士以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南大学张新明教授组成的国内高端铝材研发专家团队,以中国金属结构协会专家、2014首届南宁市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尹昌波以及全国劳模、门窗结构设计大师朱建成组成的产品结构设计专家团队,并引进了2名博士后、10名博士、82名硕士。其中,博士每人一个研发团队、一个研发方向,在与众多高端客户合作开发中为进入高端铝材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企业研发的中坚力量。
在“两条腿”的支撑下,南南铝从简单低端的建筑型材加工朝着高端的铝精深加工方向嬗变,企业发展更是一步一个新台阶。据数据显示,2012年南南铝工业总产值为18亿元;到了2016年,南南铝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了60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27%左右,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南宁天桥南宁造”“南宁地铁南宁造”等一大批标杆产品也随之应运而生。
第三次升级,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高端制造转型
作为南宁铝加工产业的领军企业,南南铝一直在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延伸产业链,踏出企业第三次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打造南南电子汽车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产品向新能源汽车部件等铝深加工智能制造转型,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高端制造转型。
据介绍,该项目计划建设智能制造高端铝材精深加工中心(年产20万套新能源汽车轻质合金车身及零部件轻量化项目)、高端铝特种装备工程中心、汽车新材料制造中心和电子新材料制造中心,配套建设高水平铝合金精加工研究所。一期工程计划在今年10月实现部分投产。“该项目的墙面板和屋面板都是我们使用铝材料自行生产、加工、安装的,具有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南宁工厂南宁造’。”南南铝相关负责人说。
在不久的将来,该项目打造的南南产业园将建成具有年产值50亿元规模的西南最大的铝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并以南南产业园为上游延伸产业链,引进全铝厢挂车、油罐车、特种车、乘用车等新能源车及全铝车零组件生产、整车组装及新能源电池等下游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届时,更多的南宁制造新标杆将不断衍生出来,进一步推动南宁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电解铝到铝精深加工
南南铝生产车间一角。
说起铝型材不少人都会想起铝合金门窗,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常见的手机外壳、苹果电脑背板、电脑机箱中的散热器甚至是地铁车厢、高铁枕梁都使用了高性能的铝合金型材,这些高性能的铝合金型材相当一部分产自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南铝加工”)。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让我们从南南铝加工的蝶变发展中寻找答案。
10月25日上午,在广西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与加工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员饶庆东将一块175mm×12.5mm的矩形铝合金样块放入Z100材料试验机中,进行样块力学性能的检测。
“10N,20N……18000N”饶庆东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的计算机,随着拉伸力量不断增大,检测样品终于被拉断。根据实验结果,他详细地记录下了每一项数据:样品编号×××;受力程度×××。
事实上,正在进行检测的铝合金材料可不简单,这是用于南宁地铁车厢制造的高性能铝型材。
尽管南宁的第一辆地铁在株洲生产下线,但1号线的生产建设过程不乏“南宁制造”的身影:如今,南南铝加工已交付了25列地铁列车用铝型材,这些型材将用于南宁地铁1号线车体材料。
“这些铝型材在进行批量生产前,必须先在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材料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弯曲性能和疲劳寿命的测试,确保各项指标满足且优于地铁型材的需求后才可以量产。”分析检测中心的技术专家梁国说。
“南南铝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市场前景广阔。”梁国说。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依稀看到了南南铝的峥嵘岁月:公司创始于1958年,前身为“南宁铝厂”,最早以门窗、把手等铝加工起家,2000年以前,南南铝90%的产值依靠电解铝。自国家限制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以后,公司开始寻求转型。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在轨道交通型材、高端铝合金复合铝板、商用中厚板、汽车铝板等方面研制开发出一批质量过硬、市场广阔的新产品。
与过去相比,如今南南铝加工的厂房设备日新月新。一走进南南铝加工的生产车间,凉爽舒适的环境,从德国、美国、奥地利等地引进的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堪称“高大上”,自动生产流水线让铝型材加工变得高效快捷,国际一流的铝熔体除气除渣技术让人叹为观止;在挤压制造中心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车间内整齐地放着各种铝型材。“地铁列车车厢的铝型材就在这里‘诞生’。” 南南铝加工技术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文标说。
“目前,国内航空、高铁、地铁使用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有90%以上为进口,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可谓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周文标说“我们公司不仅实现了‘南宁地铁南宁造’的创新品牌,也为大规格挤压产品实现铝合金工程应用多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年产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去年底建成投产,南南铝加工的亿元产能正在逐步释放:2013年公司的产值只有一个亿左右,2014年,已经达到了约5个亿, 2015年的目标是要达到20个亿。
南宁市工信委主任陈世平介绍,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南宁市的工业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宁模式”,其中包括以南南铝加工为代表的国有产业资金引导核心技术突破模式;依托对原有骨干企业培育,经创新、技改不断滚动发展壮大模式;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模式。这三种模式并举形成了首府特色工业发展模式,使南宁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逐步探索出了具有首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成效显而易见。目前,工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亿元企业拉动工业快跑,其中今年1-3季度,全市9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292.70亿元,同比增长16.5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8.52亿元,同比增长8.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