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热议政府工作报告2、辽宁多地氧化铝项目生变 盖州市政府:若有污染风险 政府将取消该项目3、李心亮||变迁

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看懂“施工图”全力当好“施工员”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委常委、大通县委书记 宋晨曦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绘制了2019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施工图”,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将“伟大梦想拼出来、干出来”,成绩令人振奋,目标鼓舞人心,部署催人奋进。

大通县委将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新蓝图、确定的新目标、作出的新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当好“施工员”,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大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提高政治站位,学习领会抓落实。把学习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两学一做”学习内容,抓实抓细传达学习宣传宣讲工作,夯实全面贯彻落实的思想基础。增强担当意识,自觉对照抓落实。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担当,逐项研究报告部署的九项重点工作,逐条研究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形成行动方案,并将其转化为指引大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路径。提升工作能力,创新举措抓落实。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不折不扣抓落实,当好一线“施工员”,努力争当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排头兵。 (记者 芳旭)

推进一优两高在大通落地生根

省人大代表、大通县县长 魏成玉

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客观全面、内涵丰富、顺应民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省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指明工作方向。

大通县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努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幸福大通新征程上实现新突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着力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探索建立脱贫解困长效机制,坚决抑制返贫和新生贫困现象,确保真脱贫、脱真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加快东峡片区、双新公路沿线旅游产业带建设,提升窎沟、景阳片区旅游产业带,推动旅游向全域全季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高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医疗保障、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高品质生活。 (记者 芳旭)

践行新要求 开创新局面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政协副主席、湟中县委书记 李晓舸

政府工作报告谈目标脚踏实地,谈措施务实可行,有高度、有新意,又很实在、很接地气,让人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决心更大。

2019年,湟中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把实施“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持续推动湟中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求普惠发展。二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协调发展。强化政策措施系统集成,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三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求绿色发展。四是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力求高效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按省市改革时序要求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高质量完成相关改革任务。五是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力求和谐发展。牢牢把握好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继续深化“平安湟中”建设,切实抓好社会公共安全工作,为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记者 王琼)

多点发力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多点发力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省人大代表、湟中县县长 赵冬

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家战略与省情有机结合,科学研判全省发展形势,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湟中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时代幸福西宁,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为主题,坚持“稳”字当头,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鲁沙尔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建设进程,培育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改”字为重,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试点,进一步简化企业设立手续办理,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坚持“攻”字不懈,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贫困县摘帽验收评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狠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好非贫困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坚持“民”字于心,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与西宁主城区的融合发展,加快鲁沙尔片区、多巴片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强化征地拆迁等保障工作,积极承接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转移,促进县域高端服务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争做“宜居宜业”大西宁湟中篇章的展示者。

(记者 王琼)

描绘好“高原画廊”湟源画卷

描绘好“高原画廊”湟源画卷

省人大代表、湟源县委书记 马建立

报告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一贯的坚定政治意志、鲜明执政追求、强烈责任担当和朴实为民作风,为推动湟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湟源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描绘好湟水流域“高原画廊”的湟源画卷,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在湟源落地落实。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三大攻坚战常态化。认真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问题整改工作,注重提升脱贫攻坚基础,做好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妥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好。三是推动各领域改革常态化。持续拓展深化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绿色有机“湟源地域品牌”。加快推进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产业聚集园项目,巩固和扩大“三块地”改革试点成果,持续做好“乡村旅游 ”这篇文章,不断提升湟源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 张弘靓)

以一优两高引领湟源新发展

省人大代表、湟源县县长 史超

报告通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挚情怀、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快干实干会干的责任担当,凝聚起了全省人民奋力追赶超越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

湟源县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全力聚集在“一优两高”引领下,找准“两会”部署与县域实际、发展需求与民生诉求的结合点,用忠诚之心、富民成果、创新实践交好历史答卷。一是始终坚守生态优先定力。持续巩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绿色发展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拓展、静态保护向动态保护升级、需求要素向供给要素转型。二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致力“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紧扣丹噶尔古城保护开发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在产业上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业引擎加快转型、全域旅游规划发展,空间上加快城市开发改造、特色集镇建设、实施美丽乡村,要素上推进创新驱动、资源集约利用、提高资本运营、审批监管服务。三是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为纲,注重从打赢向打好转变,精准严实提升攻坚质量。着眼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高品质生活”上求大突破、见大成效。

(记者 张弘靓)

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省人大代表、城东区区长 李志坚

刘宁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谋划思路清、推进措施实,是一个高举旗帜、主题鲜明、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建设新青海的战略思考,彰显了政治情怀和责任担当。

城东区将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整装再出发,从三方面全力抓好省“两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切实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理解把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西宁工作时讲话精神,多层面、多渠道、多领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二是狠抓贯彻落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着力增绿增景打造幸福西宁花园城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服务业提质发展,增强项目建设能力,推动城区功能完善,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三是强化履职担当。深入推进“四个奔着去”大抓落实活动,聚焦突出问题狠下功夫,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精力聚焦在干事创业上,以工作实绩推动省“两会”精神在东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 施翔)

鼓舞了斗志提振了信心

省人大代表、城中区委书记 石鑫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伟大梦想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以及六项工作要求,为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鼓舞了斗志,提振了信心。

城中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对标“领头雁”“排头兵”“施工队”的新要求,以“两个绝对”为标准,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聚焦目标,拼搏实干,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谱写好中区篇章。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全区上下践行“两个维护”思想行动的一致性,进一步发挥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的“43433”工作法作用。二是全力以赴促发展。不断朝着“首善之区”的高标杆努力,大力推进国道227线(城中段)沿线、元堡子片区、西宁八中等重点项目征迁和水井巷特色街区改造工作,盘活资源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坚持不懈打基础。秉承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大南山和城区绿化工作,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推进市政设施养护、开展城市修缮、完善城市配套;全力加大法治中区建设力度,继续抓好“三个文明”,不断增强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记者 肖芳)

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报告精神

省人大代表、城中区区长 吉辉

政府工作报告面向大众,贴近代表,以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为目标,描绘了青海今后美好的发展和未来,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在工作中切实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报告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城中区将按照省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注重打好“破、立、降”组合拳,牢牢把握新时代幸福西宁更美中区篇章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准确聚焦发展目标,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深化“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在应对风险中砥砺奋进,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逐梦前行,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先导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让中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中区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

(记者 肖芳)

奋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新西区

省人大代表、城西区委书记 张爱红

报告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尊重发展规律,聚焦新的历史方位,瞄准新的时代坐标,是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施工图、作战表。城西区将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报告精神,对标王建军书记、刘宁省长调研西宁工作时的讲话要求,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时代幸福西区。

一是争当经济实力的“领头雁”。围绕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建设,走好以政治责任为底线的“攻坚之路”和以转型升级为抓手的“绿色之路”,加快总部经济集聚区、楼宇经济集聚区、现代金融集聚区、高端商贸集聚区“四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争当“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把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方法和实践载体,巩固提升“两个绝对”具体化试点经验做法,坚持不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座右铭。

三是争当民生幸福的“施工队”。着眼提升群众高品质生活,以科教大厦、中央厨房、体育公园和区级医院、学校新建等项目为抓手,在努力破解群众“衣食之忧、医疗之忧、就业之忧、求学之忧、养老之忧”中建设新西区、创造新生活。

(记者 小言)

在推进一优两高中展示西区新作为

省人大代表、城西区区长 贾栋

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展示了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是一个突出省情特色、符合群众意愿、凝聚发展共识的报告。

西区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传达贯彻好报告精神,扎实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为打造宜居宜业大西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作出新贡献。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本底。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城市双修、海绵化改造、雨污分流等工作,将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打造成全市绿色发展的样板工程,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质效并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商贸、金融、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聚集区的目标,加快推进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科技教育大厦建设,打造以绿地中心、大象城、天地巷子等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新商圈,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坚持民生导向,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围绕“八个注重”的要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城市,高标准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让西区群众拥有更多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小言)

北区当好“排头兵”

交出民生新答卷

省人大代表、城北区委书记 赵宁军

聆听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报告站位高、思路清。报告从六个方面客观总结我省过去一年来之不易的成绩,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奋斗目标,让我们对青海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充满干劲。

今年,城北区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当好新青海建设的“领头雁”、“一优两高”的“排头兵”、大美青海的“施工队”。

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结合北山片区、北川河核心段、门源路三期开发项目,确保目标任务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完成,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作出积极贡献。

交出生态保护新答卷,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荒山绿化2500亩,推进“河长制”工作,做好“两川”水系生态保护和修复,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交出民生福祉新答卷,推进石头磊、莫家庄等新村安置建设和朝阳、小桥等片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让更多群众“出棚入楼”圆安居梦,以扎实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创建高品质生活,筑牢“一优两高”的民心长城。

(记者 芳旭)

辽宁多地氧化铝项目生变 盖州市政府:若有污染风险 政府将取消该项目

新京报快讯(记者 赵毅波)8月以来,辽宁多地氧化铝项目陆续生变。8月5日,盖州市政府也发布通告,若有环境污染的风险或污染物指标不可控,政府将取消此项目。

盖州市政府表示,从昨晚到今天,部分网友对盖州市大南山氧化铝项目产生了热议,个别不明真相的人也借题发挥随意编造、制发了一些不实信息,诸如“氧化铝项目上马会影响营口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危害营口市人民的身心健康,引发癌症、小孩发育不良、中老年人记忆力丧失或成为白痴”等。这些毫无根据并对项目情况毫无了解的说法,不仅扰乱了群众对氧化铝项目的认知,而且扰乱了群众的思想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盖州市政府称,自2016年以来,主动与我市洽谈的氧化铝项目有重庆博赛集团、中铝集团、新疆众合三家企业。为防止项目对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盖州市政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项目进行了多地考察,咨询了相关院所,并进行了充分论证。经对三家企业的评估比对,同意与重庆博赛集团进行前期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公开信息显示,2月2日,总投资60亿元的重庆博赛矿业集团年产25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落户盖州。该项目将在盖州市建设世界一流氧化铝生产企业,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东北地区无氧化铝生产的空白,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实现税收5到6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总资产超100亿元,年销售额达200亿元,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50强企业。

盖州市政府表示,此项目选址在盖州市沙岗镇新兴村,尽管此项目在污染物处理等方面能够达到可控范围,但考虑或避免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在选址上,我们坚持远离居民区、水源等敏感区域,与城市饮用水源、水系无任何交汇。

盖州市政府还表示,此项目的立项和规划环评已经结束,项目环评正在进行中。动迁和土地整理正在进行中,除动迁开工外,主体项目因环评没有结束,并没有开工建设。

对于下一步工作,盖州市政府表示,一是在项目环评中,我们将组织多方专家对此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作进一步论证,并征求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若有环境污染的风险或污染物指标不可控,政府将取消此项目。二是涉关土地整理动迁等工作继续进行。此地块已调整为工业用地,尽管此项目不上,也需要动迁安排其他项目。

在盖州之前,8月1日,朝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停止氧化铝项目的公告称,朝阳氧化铝项目正在进行园区环评公示征求意见。因市民提出不同意见,市政府决定停止该项目。

据当地媒体报道,年产1000万吨氧化铝项目5月7日在沈阳举行签约仪式,这一总投资约230亿元、年产1000万吨氧化铝项目是锦国投、锦州港、国家电投集团铝电公司在朝阳合作建设的一项重大工业项目。

8月4日,辽宁阜新市政府也发布消息,8月4日17时市政府就取消氧化铝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停止进一步洽谈,取消氧化铝项目,已由太平区政府在太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相关信息,并与意向投资方进行了沟通,对方表示理解。

李心亮||变迁

变 迁

◎李心亮

出蓬莱城西第一个村是西庄。西庄村的地形有些古怪,四面不见邻村。从东北到西南,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由东到西散落着南北长山,庙岛,大小黑山等十数个岛屿;从西南到东北,依次从高到低排列着五座山,山山相连,从最东端老山东到最西端夼门口恰似一扇扇屏风,锦绣天成,东西两山悬崖峭壁直接插入海里。五座山连成一个半环,汪洋大海连成另一个半环,合起来犹如一片乾坤八卦镜,严丝合缝,牢牢封住了进出西庄的东西通道。

听老辈人讲,民国初年,进出蓬莱城西门的官道,是出城后由西关到拦驾疃,经曲家庄村北,然后进入落驾夼。西庄人进蓬莱城,需要翻过一座大南山,登上山顶,再下山插入拦驾疃的官道(现在的蓬莱市第一中学门前),然后拐向东进入蓬莱城。七八十年前的老辈人都是这样翻山越岭,用脚步丈量,空身子走人还累得直流汗,如果肩上担着鲜鱼,筐子里挑着水菜,可是需要相当的体力,往往是“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集”。翻山越岭,从村里赶到城里,腿脚快的也要将近两个钟头。解放后,整修烟潍公路,截弯取直,炸开了西庄村的东山头,劈山填海,沿着海边,一条玉带般的沙土公路沿西庄村南而过。西庄人,这才有了条正八经的进蓬莱城的大道。八十年代中期,沙土路铺上了沥青,是一条窄窄的单车道;八十年代末期,我上初中时,骑自行车往返村里学校,要二十多分钟;而现在开私家车进蓬莱城,一脚油门,三两分钟就到了市里,办什么事情可就迅捷方便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里出产的鱼虾水果蔬菜,再也不用翻山越岭爬大南山了,老百姓们进城回村,都开心地哼唱着小曲。这条通往龙口、莱州的大动脉,整天车水马龙。经济实力上去了,人们也有了闲心欣赏路边的美景。“人人都说家乡好”,公路两侧,风景如画。站在当初父老乡亲们钢钎铁镐敲开的东山头,公路的南侧是高峻的石壁;公路的北侧装有铁索栏杆,扶着栏杆往下望,几十米高的悬崖,岩石深紫,巍然峭立,海浪在悬崖下汹涌澎湃,鸥鸟在浪里穿行。浪来时,飞珠滚玉;雾去后,怪石嶙峋。抬头往西北望,海天空阔,是一片敞洋大海,无边无沿;无意间收回远眺的目光,像怀抱着自己最小的孩子一样欣喜,西庄村小小的,悄悄的,静静的,舒展眉眼,卧在这山海之间的一块平原上。晨起披素练,夕照一片金;四时着翠袄,向晚舞彩裙。常常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游客,停车在俺村东山头,欣赏天风碧涛,沧海落日,用相机把我家乡的美景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怪石,奇松,碧浪,金沙,落日,白鸥,蓬莱市摄影家协会高远主席的一幅获得国家级金奖的作品,就是以我的家乡为背景摄制的。

要是登上村西南墨绿松柏簇拥着的黑峰台,整个蓬莱城风光便尽收眼底——春秋佳日,既可远观艳阳晴空,青山碧海;又能近赏林间花草争艳,枝头百果飘香。东望三仙山琼楼玉宇,宛如瑶池仙境;八仙渡绿水白帆,一似海上瀛洲;北瞰蓬莱阁端雅撷秀,田横山白塔金波;这欣欣向荣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景陶醉了无数为她辛勤工作奉献的人们。

西庄小村,民风淳朴,耕渔为业。乐天知命,勤劳不辍。在这块祖先选择的福地上繁衍生息。六七十年前,西庄村户不满百;六十年后的今天,西庄村户过三百,人口逾千。原先烟潍公路沿村南而过,老村孤缩在路北,仅有三条又窄又长的小巷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村里人丁繁衍旺盛时期,村民在东南山脚下盖房立屋,黑瓦红瓦间杂,条石青砖混用,这一片六七十户人家称为南庄,现在可都是五十年往上的老房了;路北的老村,从立村就没挪过老窝,上百年的老屋比比皆是,鱼鳞小瓦,青石古巷。间或一株老杏喷霞,探出墙头;常见三五株高过房檐,粗可尺半的大香椿,让人恍若穿越到清朝末年。改革开放后,新居接二连三拔地而起,接老村往西,原先的村里菜园地,盖起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白墙红瓦,黑漆大街门,路旁花草,门前果树,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适龄青年结婚时的新房,现在他们的孩子也都到谈婚论嫁的年纪了。206国道南又新建了两个居民区,206国道变成穿村而过。国道南,村西南山脚下,依山势而建的,是2000年以后结婚的小年轻们新起的婚房,一色二层独门独院小楼,铝合金门窗,不锈钢阳台,干净漂亮的孩子在奶奶姥姥的照看下,在门前的花树下玩耍,光可照人的私家车整齐划一停在统一规划的停车区内。

党和政府重视老百姓的安居事业,花大力气把村北和南庄的老房,旧房,危房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造,进行了整体的搬迁安置。八幢现代化的小高层电梯洋房全部分给了辛勤劳动了一生的父老乡亲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们,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集中供气供暖的新楼房。

一村的道路房屋,是一村人的脸面。从旧到新,一张张“面孔”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村逐步走向小康,走向富裕的征程。

“百年沧桑幸有党,人间再现桃花源”!

(编辑:高一平)

(本文摄影:张虎)

作者简介

李心亮,男,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理事,烟台散文微刊副主编。首届蓬莱市文艺精品工程奖获得者。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断桥铝门窗品牌

隔热隔音门窗

高端隔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