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酒店
文章目录:
1、上海老建筑修缮记|“玖园”里的陈望道苏步青旧居与复旦精神2、衡山·和集宣布不会闭店:在熟悉的十字路口继续驻守3、衡山公安快速反应、跨省追捕,9小时破获重特大系列盗窃刑事案件
上海老建筑修缮记|“玖园”里的陈望道苏步青旧居与复旦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位于上海杨浦区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第九宿舍被称为“玖园”,在此曾居住过陈望道、苏步青、谈家桢、蒋学模、谷超豪、陆谷孙等多位名师大家。
近日,复旦大学启动了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及周边环境的修缮和改造工程,预计今年七一前建成对外开放。修缮后的苏、谈旧居将与陈望道旧居形成互动,构成“玖园名人旧居群”,集中展现人文传统和学科发展脉络。
澎湃新闻记者日前探访了修缮中的“玖园”,在高耸的杉树映衬下,两栋砖木结构建筑正被脚手架环绕,旧居前边院子里几株紫藤几棵梅花仍然活着,可遥想先生当年。通过负责此次旧居修缮项目建筑师的描述,可勾勒完工后的“玖园”概貌。
复旦九舍,星光熠熠的“玖园”
复旦第九宿舍又被称为“玖园”,是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园外边的一个宿舍区,宿舍大门朝西开,位于国顺路上。这里因居住过复旦校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而显得与众不同。比如《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复旦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陈望道,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蒋学模、《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都曾在玖园居住。
“玖园”修缮后效果图
循着国福路幽静的小路,来到玖园宿舍区东侧,3栋独立小楼相邻而立,由南向北分别为陈望道旧居、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的旧居。周边杉树映翠。
陈望道旧居是一幢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式洋房,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2018年刚刚完成修缮,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陈列馆向公众开放。
陈望道
修缮后的陈望道旧居
初造时期,陈望道旧居为私人营造的别墅建筑。1956年,复旦大学出资购买并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部分格局和功能发生改变,建筑的二三楼为陈望道先生居所,底层作为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所用,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一个语言研究中心,由陈望道亲自主持。
陈望道旧居室内的马赛克地坪十分精美
据负责陈望道旧居修缮项目的上海市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沈晓明介绍,当年陈望道先生在这里带学生,语言研究室的老师也在这里工作,可以想见师生之间的关系、互动都是非常亲密的。
“陈望道故居修缮时,我们通过复旦大学找到陈望道先生的亲属、语言研究室的老师,通过他们的叙述勾勒旧居面貌。他们提供了很多历史照片,通过历史照片,我们又在仓库找到了陈望道先生用过的茶几、椅子等家具,这些原物修复后大部分陈列在陈望道旧居纪念馆里。”
复原后的陈望道书房原貌
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其实故居和物都是载体,希望通过对载体的保护修缮,追寻着先人的足迹,在他们曾经身处过的空间内,达到精神的交融与共鸣。”沈晓明说。
屋前几株“紫藤”、“梅花” ,遥想先生当年
北边两栋分别是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当下两栋建筑正被脚手架环绕,外观较为破旧。
被脚手架环绕的旧居施工现场
叶国平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旧居内部需要修缮的结构
项目施工方负责人,建筑装饰集团叶国平向澎湃新闻介绍,施工前,旧居窗户被铁栅栏围绕,外墙则爬满藤蔓,旧居里面是空置的,堆放着一些老家具。施工进场后他们对藤蔓和家具进行了清理,拆除了铁栅栏和损坏的地板门窗,并加固了施工脚手架,对谈家桢旧居的屋面也进行过翻新了。按照施工规划,屋面、外墙、窗、木质楼梯和地板等是旧居最为要紧的部分,是要保护的,其它地方则要进行墙体加固、防水、粉刷。
修缮前的苏步青故居, 它位于九舍东南边,陈望道旧居之北
修缮前的谈家桢故居, 它位于苏步青旧居之北
苏步青、谈家桢旧居为独立式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1956年,原为中央特批教授别墅。2015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两栋建筑空间形制相同,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皆为197平方米。
因建造年代久远且空置较长时间,现旧居室内外建筑构件损坏严重,外观破旧且存在安全隐患。
沈晓明表示,从建筑本身而言,这两栋旧居是1950年代所建的最为普通的砖木结构建筑,是非常简单、朴素的,但是“玖园”作为复旦大学名人旧居群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片区,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对玖园的修缮、改造和挖掘可以更好地把复旦的人文传统传承下去。
“玖园”内被高耸的树木环绕
旧居周边绿树映翠,令人惊喜的是,苏步青旧居院子前当年栽种的几株紫藤,谈家桢旧居院子前的几棵梅花都还活着,去年冬天还开花了。
“我们也正在挖掘和梳理先生们在旧居的过往,以及亲属和学生眼中的苏老、谈老是怎么样的。”沈晓明说。
修缮前航拍图
苏步青除了是裴声中外的数学大家,更精于诗词书法,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诗人。与苏老以诗结缘的“忘年交”,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宋连庠曾在追忆苏老文中写道:“……我常于清晨,自衡山路住所脚踩凤凰轻便车,驰往复旦九舍看望苏老。那时客厅兼书斋内尚无空调,苏老衣着随便,上穿短衫,下着布裤、布鞋,轻摇芭蕉扇扇凉。许是墙外爬满了葱郁浓绿的长春藤,屋前是花树掩映、芳草如茵的小花园,坐定下来,两人一起观赏图片,谈诗说文,雅趣盎然,似觉清风徐来,也就不怎么觉得热了。”这些寥寥数语谈及苏老在复旦九舍的文字,隐约可勾勒苏步青旧居和在旧居时光。
苏步青
谈家桢
谈家桢
苏步青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谈家桢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1952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步青和谈家桢来到复旦大学授课、治学并作出重大贡献。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7平方米的两栋小楼,就其简单、朴素的外观与几位先生的名望相去甚远,但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前辈学人的治学风范。
苏步青旧居修缮后效果图
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后效果图
按照规划,修缮后的旧居将传承苏步青、谈家桢和陈建功先生的精神内涵,完整还原旧居和玖园面貌,并分别以“爱国”、“科学”为主题,与以 “信仰”为主题的陈望道旧居形成互动,构建“玖园名人旧居群”,集中展现人文传统和学科发展脉络,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开展理想信念和科学人文教育的新地标。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张亮亮
衡山·和集宣布不会闭店:在熟悉的十字路口继续驻守
9月10日,衡山·和集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宣布不会闭店。
衡山·和集发文截图
今年8月,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衡山·和集传出了即将关门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从2015年开始,这个集合了书店、杂志博物馆、展览沙龙地的空间逐渐成为了文艺爱好者们的交流驿站。然而,和许多的上海小店或独立书店一样,由于疫情以及租金上涨,衡山·和集也面临着从城市中“消失”的危机。好在经过与业主方的不断协调,和集最后留了下来。
衡山·和集门口
9月9日,衡山·和集举办了一场“回望会”,通过交换旧书等形式,回顾书店过去7年的故事。在衡山坊3层独栋的小洋房里,如同身处一个室内集市,人们来来往往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其中图书标出了“6.8折”,杂志按照新旧从1折到8折不等。在二层的换书区,各个年代的书籍和杂志摆放在桌上,上方则悬挂着曾在这里举办过的各类活动海报。
杂志打折
就在“回望会”当天(9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在店内询问店员时,和集的去留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到晚上,该店创意总监令狐磊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和集会留下来。在他看来,这次“停业”危机是一个契机,让人思考在后疫情时代的上海,文化生活的意义和可能性。
9月9日,衡山·和集的换书活动。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图
衡山·和集并非只是一家书店。2015年,创立了文化品牌方所的毛继鸿在上海衡山坊的四栋洋房里打造了衡山·和集(The Mix Place),延续其“方所”系书店的理念,和集以“当代都市文化实验空间”作为定位,由书店dr.white、例外女装成衣概念馆the red couture、独立设计师概念馆my black attitude,以及例外绅士生活馆和美食图书馆mr. blue四栋建筑组成。受到今年上海疫情的影响,客流大幅减少,外国文化品牌资源也难以引入,和集中的设计与餐厅部分受到重创,而留下的书店也面临关门的危机。
衡山·和集过往橱窗展示
在徐家汇商圈的各类业态中,书店只有衡山·和集和大众书局美罗城店两家,而和集“文化集成空间”的理念使其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也让这里成为更多的人驻足与交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第一家影像主题专业书店,也是中国大陆最全最专业的进口杂志书店。和一般的文学类书店不同,影像、设计、艺术类图书在这里占了大头:一楼是电影主题空间,结合了电影文学书店与咖啡文化,开辟影像咖啡空间;二楼以设计与艺术类图书为主,设有快闪空间“蛋屋”,旨在期望这个私密空间能激发人们的创意与灵感,还有展览空间,为插画家、青年艺术家等举办展览;三楼的“杂志博物馆”聚集了令狐磊挑选引进的百余种全球杂志。
衡山和集举办过的部分活动海报
杂志是吸引很多人来到和集的原因,从二楼走上三楼的台阶两边就已经摆上了各类杂志,在三楼的杂志书架上还有一些便利贴标识,向人们介绍诸如“Hot Shoe”“Fudge”等国外知名杂志的特色。2015年,当国内许多纸刊相继停刊时,令狐磊作为多年的杂志人,选择在这个老式的空间里为杂志安放一个“出口”,让喜欢杂志的人在这里聚集,也让很多路过的人了解杂志。杂志“magazine”一词源自阿拉伯语的“makhzan”,意指存放物品的抽屉、仓库。起初所有的书都叫做 “magazine”, 被看做“知识的仓库”,直到19世纪末这个词才专指“期刊”。从这个意义上说,每本杂志都是一只抽屉,而和集三楼的杂志博物馆里搜集着全球杂志,也成为这个城市里的小小的“知识的仓库”。
三楼的“杂志博物馆”
2015年11月,令狐磊以“十个杂志人”为题举办了衡山·和集的开幕展,其中,华人杂志人施养德的形象被做成一个霓虹招牌,悬挂于二楼的玻璃窗上。在令狐磊看来,未来杂志人会演变成“混杂身份的人群”(Mixing Generation),在创意、创作等多重身份中存在。
施养德霓虹招牌
而衡山·和集显然是一家“混杂身份”的店铺,和集主张“首先是文化社群,然后是文化商店”。这里曾举办过作家金宇澄的首个版画展、日本《花椿》杂志风格展,也举办过建筑师张永和、导演贾樟柯等各个领域代表人物的讲座沙龙。在过往的上海电影节期间,很多观众会走进和集,消磨进入衡山电影院观影前的时间。在令狐磊的设想中,当人们漫步来到“衡山·和集”,随意拿起一本杂志,通过阅读将激起他们的另一种行为,而这种变化恰恰是由和集而引起的。书店不该是线性的传达,而是相互聚合与辐散的过程。
在9月9日的“回望会”上,见证了衡山·和集一路成长的人们分享了他们的寄语。令狐磊说,“和集是一所社会大学。”建筑摄影师田方方则说,“一个城市中会有这么一个地方,会无形中影响很多人,这些力量是不可见的,也不能用市场和资本去衡量。”
衡山公安快速反应、跨省追捕,9小时破获重特大系列盗窃刑事案件
衡山县警方将4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红网时刻衡阳5月5日讯(通讯员 阳洁 记者 宋美君)5月3日,衡山、衡东县城内多家手机店门窗遭到暴力破坏,店内大量手机被盗,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接警后,衡山县公安局多警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9小时快速破案,在福建省福州市将4名嫌疑人抓获归案,并追回部分被盗手机。
当日5时许,衡山县解放北路某手机专卖店大量手机被盗。衡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经分析研判,民警发现该案与衡东县当日凌晨发生的2起手机被盗案系同一伙人所为,遂进行并案办理。经初步清点,被盗手机价值达30余万元。
衡山县副县长、公安局长王海鸥高度重视,要求办案民警克服困难,快速侦破此案,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永华亲自坐镇指挥调度。刑侦大队、城关派出所民警通力合作,迅速锁定涉案车辆,并确认了4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民警在侦查中发现,该涉案车辆往福建方向逃窜。刑侦大队迅速反应,立即组织警力前往追踪抓捕。在湖南省公安厅、衡阳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福建警方的全力配合下,省、市、县三级公安联动,办案民警于当日15时许在福州市成功抓获4名盗窃嫌疑人,并追回部分被盗手机。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到案,该案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