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重庆南川:奋力推进工业提质 铸造发展强引擎2、看病更省钱了?医保新变化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3、二期完工 南川河秀出高颜值

重庆南川:奋力推进工业提质 铸造发展强引擎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是南川立区之基、强区之本。

“十三五”以来,重庆市南川区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率先实现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南川工业园区将“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以集群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南川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将达2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解决就业3万余人。争取打造1~2家主板上市企业,培育1~2家百亿元龙头企业,将南川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瞄准供给侧,

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尽管天气寒冷,但位于南川区工业园区南平组团的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金鸿纬公司是国内最大钢结构企业之一、深交所上市公司鸿路钢构的全资子公司。1月11日,鸿路钢构发布2020年年度经营情况简报称,2020年,该公司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约173.6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24%;公司钢结构产品产量约250.58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34.36%。

在鸿路钢构去年取得不俗业绩的背后,金鸿纬公司功不可没。

作为鸿路钢构在国内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金鸿纬公司主营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加工、钢结构工业建筑、新型建材产品生产销售、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定制化洋房、高端智能立体车库制造运营、工业地产投资建设运营、绿色钢结构房产开发等,其在南川的一期和二期工程拥有20万平方米厂房、员工1400人,已具备年产20万吨钢结构的能力,产品销往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周边多个省市。目前,公司正规划建设三期30万平方米厂房,未来有望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基地。

鸿路钢构金鸿纬公司无疑是南川区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南川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发展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突破,培育壮大新型建材、铝材料、页岩气、机械制造、消费品工业等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

按照组团差异化发展要求,南川工业园区不断“强龙头、补短板、聚链条”,通过产业链引进、培育、整合,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框架。

目前,园区内主导产业投产企业164户,占投产企业总户数的87.23%。其中,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产业2020年分别实现产值33.44亿元、38.83亿元、13.03亿元,占比从2015年的10.74%、8.43%、3.82%分别提升至18.76%、21.78%、7.31%;铝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2020年分别实现产值41.76亿元和11.41亿元,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49.73%、18.16%下降至23.42%、6.4%;新培育发展的页岩气产业实现产值29.06亿元,从无到有实现占比达16.30%。

与此同时,园区优质企业不断加速集聚。目前,南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110户增加到现在239户。鸿路钢构、水江氧化铝、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超群轮毂、铝器时代等一批企业逐年达产增效;同昶科技、龙勤精密、吉鑫冶金、岩城矿业、蓝保建材等项目陆续投产;涌泉环保、隆富远大、智昇筑科、优钛实业等项目正在抢抓工期,加快投产步伐;信达消防、中筑智装、鸿庆达二期等项目陆续开工。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2家,其中,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3家企业产值均超5亿元,先锋氧化铝、水江氧化铝、鸿路钢构3家企业产值均超10亿元。

聚焦高质量,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赋能

去年以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以电动汽车电池铝托盘为主打产品的重庆铝器时代公司“有幸”站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风口上。

从2018年5月签约入驻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到2019年产值1870万元,再到2020年产值1.8亿元……很难想象,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家公司的业绩就翻了近10倍。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汽车电池托盘,其中竟隐藏了80多项专利技术。例如,看起来很大很重的新能源小汽车的电池托盘,成年男子双手不太费力就可拿起;汽车托盘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螺丝孔,最多的达到500个左右,每个孔经过特殊处理后,还解决了铝合金不耐摩擦的难题;托盘的内部则是中空的,加入循环冷却系统,可为电池主板散热。

这一“爆款”产品的背后,凝结的是科技与创新的结晶。“多年来,公司一直以产品轻量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制造出国内第一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电池铝托盘并获得国家专利,开创了用铝型材制造汽车电池托盘(底盘)的新型行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铝器时代公司已成为比亚迪、吉利、广汽、小鹏汽车和上海大通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企业,形成了年产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托盘50万套的生产能力。

无独有偶。同样位于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的超群工业,则是一家致力于“超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轮毂”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前不久,该公司刚刚被认定为“2020年重庆数字化车间”。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顺应这一趋势,超群工业在全球率先将搅拌摩擦焊、低温低压铸造与冷旋压技术相结合,用于制造汽车轮毂,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嬗变。”超群工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该公司在产品性能指标比传统产品提高25%的前提下,实现产品重量减轻25%的突破;在安全性能指标上,时速100~0公里的刹车距离缩短了3~4米,时速0~100公里的加速时间减少0.15~0.2秒;在环保节能指标上,同等使用条件下可降低8%~10%的汽车燃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去年疫情影响,超群工业不仅克服了产品出口国外不畅导致的订单下滑,还开发出了国内市场,与国内北汽、吉利、东风等汽车集团加强合作,加大拓展轻量化汽车轮毂的国内市场,实现了逆势上扬。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点燃了南川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南川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截至2020年末,南川工业园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2.51%;市级科技型企业94家,年度实现工业产值100.79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6.53%。累计建成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家,有35家企业获得104项发明专利。园区现建成公共服务平台9个,其中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

去年,南川区还建成了铝器时代、朗铂光电、超群工业等市级数字化车间。并在全区实施了智能改造项目52家,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组织16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和“上云上平台”免费调查,“智能基因”在企业中不断壮

培育新动能,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20亿立方米!这是2020年南川页岩气开发达到的年产能。

南川是全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富集区,页岩气预测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探明储量2387亿立方米。立足这一资源禀赋,过去5年,南川区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建成页岩气开发平台42个,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3.55亿元。

为加强南川区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去年1月中石化重庆页岩气公司正式落户南川。目前,南川页岩气日产量达到510万立方米,常压探井单日产气量达到32.8万立方米、刷新了国内纪录,正在全力打造重庆页岩气新能源基地。

除了地层深处的页岩气,高海拔地区强劲的风力也成为南川绿色发展的动力源。

南川山水风电项目位于南川区水江、三泉等乡镇,场内海拔高程在1350~1650米之间,安装28台单机容量3.2MW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100米,叶轮直径141米,总装机容量89.6MW。目前,山水风电首台机组已经实现并网发电,香树岭风电并网在即。两个风电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发电可达3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8亿元,年纳税可达千万元以上。

如今,南川依托于页岩气和风电的新兴能源产业,正蓄势待发。下一步,南川页岩气还将持续推进以网电为核心的全电力开采技术,让效益开发与绿色环保并重,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望‘十四五’,南川区将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行清洁生产,形成循环利用率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生产方式,突出生态比较优势,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绿色低碳、文旅、大健康、高品质生活消费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重庆日报 图片:喻梵 汪新 甘昊旻

发布:阳光

复核:刘长禄

看病更省钱了?医保新变化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

最近一段时间,与医保有关的新闻很多。本周一,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启动,在9个省份的31个统筹区,个人账户里的钱不仅能给省内的亲属使用,也能给省外的亲属使用。此外,还有一项与我们就医息息相关的改革也在推进之中,国家医保局陆续公布了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那么这项改革,能怎样改进就医体验,给患者带来实惠呢?

到医院做几个检查,动辄几百元上千元,而且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省份价格差异很大,这是很多患者就医时的共同感受。针对这些“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今年10月,国家医保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对血栓弹力图试验等四个项目开出指导价,价格高的省份需要下调项目价格。在辽宁省大连市,11月中旬,新的项目价格已经在各级医院正式落地。

薛女士的妹妹,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住进医院。她的心血管中发现了严重的血栓,在药物治疗和心脏支架安装的过程中,有一个要多次进行的检查项目“血栓弹力图试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血栓弹力图试验”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查手段,此前在各省价格差距较大,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价格最高的是辽宁,为360元每次。国家医保局在规范治理中给出了170元每次的指导价。薛女士的妹妹在住院期间,这项检查已经从360元降到了170元,降价超过5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负担。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过去一年,在牙科门诊选择种植牙的患者,也享受到了价格大幅下降的实惠。

国家医保局部署的种植牙专项治理,去年在浙江全面落地。治理的亮点之一是实行“技耗分离”,把种植体、牙冠等耗材的费用和医疗服务费剥离开来,并通过国家集采实现了耗材的大幅降价。

前不久,国家医保局公布了产科类、护理类等17批立项指南,其中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此前种植牙专项治理时确定的项目保持一致。在其他类别的指南中,也延续了此前的改革思路,对相同服务产出相关的价格项目“合并同类项”,统一指导各地规范价格项目。

26岁的代灿,3个小时前刚刚顺产生下一个六斤二两的男孩。虽然是第一胎,但聊起生孩子的过程也没有觉得害怕。她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院提供了“亲情陪产”,丈夫可以进入产房,一直在旁加油、鼓励。

这项“亲情陪产”服务,就是最新的《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中单独立项的项目之一。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目前“亲情陪产”的价格是30元/小时。家属按照医院的要求佩戴好口罩、头套、外套、鞋套后,就可以进入产房,共同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许多丈夫除了见证了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瞬间,也对妻子的辛苦有了感受。

在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中,另一项引发关注的独立项目就是“无痛分娩”。这项技术通过从椎管对产妇进行局部麻醉,减轻生产时的剧痛。

除了最为群众关注的医疗服务项目外,此次新编制的立项指南,还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纳入临床应用中,分别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设立了“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

今年7月,程渡洋因运动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在重庆南川区人民医院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到了11月底,他转诊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骨科门诊接受进一步治疗。

原以为需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出乎意料的是,医生直接在电脑上调取了他之前的检查影像资料。因此,原本需要3天才能确定的治疗方案,现在仅用1天就完成了。这种效率的提升,归功于当地建立的市级医疗检查结果互认体系。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负担,也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

针对检验数据中心云平台技术的运用,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2027年实现省域内互认超300项,除此之外针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提出实现跨省互认。此指导意见发布前,成渝两地便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川渝两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明确四川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面至7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扩增至161项(临床检验80项、医学影像81项),实现四川省内互认、地区互认、川渝互认“三并轨”。

除了优化就医时的检验检测流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之外,本周二,国家医保局提出,将在两年内逐步推广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为患者带来实惠,特别是在降低就医成本方面。在川渝地区,重庆市医疗保障局作为试点,已经成功完成了川渝地区首笔“医保钱包”跨省双向转账业务的验证。除了用于就医和购药,医保钱包的应用场景还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二期完工 南川河秀出高颜值

麒麟湾刘蕊摄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蓝天碧水,河水中绿色水生植物一块块分布着,河畔金色红色树叶与五彩鲜花相互映衬,好一幅美丽的天然油彩画。

南川河及两岸迷人美景,凭着其颜值成为眼下西宁最热拍照地之一。夜晚的南川河频频登上抖音,景观桥、亲水平台、绿地等在灯光映衬下变得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居家伴碧水,举目望青山”,市民看到,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实施的这一个目标基本实现。

记者从西宁水利水电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经过一年的施工建设,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完成,计划还将开展三期工程建设。该项目是我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大力推进“河湖清”建设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通过河道底质改良、微生物净化、生态浮床、水生植物配置等水生态治理措施改善水质,通过岸线改造、设施修补美化、柔性化改造、局部栏杆修复、湿地绿化等措施提升沿岸景观,来展现南川河流域作为西宁城市客厅的独特魅力。

丰富的水下“森林”

睡莲等水生植物还原清澈水质

悠悠南川河从发源地拉脊山北口潺潺而来,最后在西宁市区长江路桥(报社桥)处汇入湟水河。

南川河两岸地形山高坡陡,沟壑众多,上游来水含沙量大,存在河底淤泥污染,水草疯长等现象。据技术人员介绍,目前资源性缺水是造成南川河城区3.4公里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水草疯长的主要原因。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水务部门实施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解决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体富氧化等问题。

西宁市通过水生态治理,致力构建水下“森林”,营造会“呼吸”的河流,提升河道自净化能力。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首先采取措施对河道本底进行底质改良,据统计,项目中共实施河床底质改良达14.2万平方米,利用微生物制剂和水质调养剂高效净水14.2万平方米;然后在河底种植水草,主要种植的沉水植物有改良耐寒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小茨藻等,部分地方种植浮水植物睡莲,共种植苦草等水生植物14.2万平方米,安装生态浮床1750平方米,这不仅对河道形成净化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美化的效果;再次是为景观河道注入清水,并采用微孔管道曝气系统加速水体上下交换,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使断开的生物链得到有效修复,同时破坏蓝绿藻的富集层,目前在南川河上安装超微孔增氧设备14套。通过这些举措使水体得到自净化,还原河道自然清澈水质,目前治理效果已显现出来。

美丽宜人的南川河畔

亲水平台湿地岛组成亲水空间

10月17日中午,记者在昆仑桥辅桥上看到,不时有人用相机或手机留下南川河畔最美秋景。

这是一幅以湛蓝天空和金黄色南山为背景、清清河水与两岸公园相融合的美丽画卷。

据介绍,南川河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大力实施沿岸景观优化提升工程,完成新建亲水平台24个,修补钢坝装饰面5625平方米,坝体柔化置石美化1032吨,修建湿地岛5530平方米,种植湿地植物8853平方米等。景观优化提升构建出一个宜人的滨水空间,与现有绿道、沿线公园绿地有效衔接,营造多功能的游赏体系,使南川河河道两岸的亲水性得到提升。

铝合金门窗品牌

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端门窗

别墅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