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家里窗户所有铝合金门窗 不到两年全“生锈”2、从“锡器”到“锡艺”——鹿港陈氏用创新守护传统技艺3、莱尔斯特:根植传统文化 演绎门窗“神奇”

家里窗户所有铝合金门窗 不到两年全“生锈”

东南网6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陆军航 实习生李钰莹)安装不到两年的铝合金窗竟然严重锈蚀,是质量问题还是环境因素?

事件 不到两年就“生锈”

“这都什么质量啊!”不久前,家住同安区新民镇梧侣村的柯先生遇到一件闹心事。

两年前,柯先生将新房装修工程发包给隔壁村的包工头林师傅。现在他发现,铝合金门窗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他(林师傅)表示,如果是质量问题,他愿意全部承担,但隔天又改口是天气潮湿、风大造成的腐蚀,和铝合金质量没关系。”

柯先生介绍,他了解到,铝合金门材料是在西柯镇一个代理铝合金的老板那边采购的,材料上写的是广东生产的钛美铝材。

眼看锈蚀现象日渐增多,他忍不住找到代理商林女士,“她也是一口咬定产品没问题,是外界环境造成的”。此后,柯先生多次与他们协商无果。

近日,导报记者来到柯先生家看到,1楼到6楼的阳台、房间、洗手间的门窗金属框,都有不同程度的锈蚀,呈现出锈色粉末状,斑斑点点,甚至发黑,窗户下部尤甚;最为严重的是顶楼,所有门窗“无一幸免”。

导报记者致电林师傅和林女士,但他们均不予表态。

鉴定 铝材不符国家标准

在朋友的建议下,柯先生委托SGS认证公司(第三方产品质量技术鉴定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结论显示,该批铝材不符合国家标准。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厂家为追求利润“短斤少两”,减薄铝合金型材厚度。由于板壁较薄,在较大荷载下,很容易使表面受损或门窗变形,降低了抗风压能力。

随后,柯先生将林师傅告上法庭。应双方要求,法院重新指定检测单位,其检测结果显示,该批铝合金质量确实不符合国家标准。

判决 林某赔偿8.3万元

近日,同安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形成承揽合同关系,被告林某未根据委托人要求完成承包工程,致使合同目的不达。林某向第三人采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铝型材,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应视为根本违约。

依据《合同法》,承揽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揽人承担修理、重作、减少报酬、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林某应向柯先生赔偿已付工程款83000元,并支付鉴定费及取材费23659.6元。

从“锡器”到“锡艺”——鹿港陈氏用创新守护传统技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台北5月9日电(记者贾钊、陈键兴)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器中即有锡的成份。可如今,锡器早已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锡匠这个行当也日渐没落。

不过,在台湾中部的鹿港小镇,有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这项技艺,并在传统锡器基础上,开拓新题材、创造新技法,推出了别具一格的锡雕艺术品。

在闽南话中,“锡”和“赐”同音,寓意吉祥赐福。因而锡器得以广泛运用于闽粤一带的庙宇宗祠和婚丧嫁娶,富贵人家也会选择锡制的日常用具。后来,锡器文化和打锡的手艺也随着闽南先民渡海来到台湾。

鹿港的陈万能家族祖籍福建同安,清末来台落脚嘉义鹿草,后来扎根鹿港。陈万能1942年出生,14岁起跟父亲学艺,是家族锡艺第三代传人。父母在他年轻时相继离世,兄姊各自谋生,无人继承家业,陈万能也几度转行谋生。

1959年,陈万能偶然发现家传的从福建带来的寿山石制锡模具,心生感念,决定不让祖传技艺在自己这一代失落。

但是,当时台湾工业化兴起已大大改变了锡器市场。因材料缺乏,含铅量高的锡铅制品给人们留下易泛黑和易垮的坏印象。铝、不锈钢等新材料也逐渐成为批量加工日用品的主流。

陈万能只能给这门手艺寻找新的出路。1968年,他创造性地把祭祀用的锡制柑灯和龙烛台整合在一起,龙身以手工立体雕塑,工法独树一格。他把龙柱柑灯带到台北去卖,虽经周折,但收获了肯定,鼓舞了信心。

1979年,“万能锡铺”在鹿港开张。陈万能也逐渐在探索新工法、新题材的路上越走越远。他的题材不再仅限于制作香炉、烛台,而是探索锡雕艺术品新门类。从十二生肖到熊猫、孔雀,件件栩栩如生,动物皮毛的纹理和质感让人无法相信是锡制品。后来,他的作品也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认可,被誉为台湾锡艺代表性人物之一。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前,向“万能锡铺”订购了多件“伴手礼”,其中锡雕“牡丹凤凰”后来被赠与北京大学。陈万能还曾向位于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赠送锡雕“居家和乐”。

在传统基础上力求创新并不容易,陈万能的做法也曾遭到同行非议。不过,他坚持认为传统工艺要在创新中延续,今日的传统其实就是昨日的创新,今日的创新也将成就明日的传统。泥古不是真正的传承,反而会让传统被时代所淘汰。

在他看来,工艺是生活中产生的东西,生活中用得上才有发展空间。工艺家要随时代而变,才能延绵不断继续创作下去。

陈万能的儿子中,三个子承父业。三子陈志扬还曾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求学,回台后又进入台南艺术大学攻读,目前是成功大学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博士生。

陈志扬和父亲共同创作的锡雕“佛教四大天王·风调雨顺”,突破传统造型范例,大胆借鉴了西方雕塑在人体肌肉线条的呈现手法。而他自己创作的西瓜和哈密瓜造型茶叶罐几可乱真,融合青铜、黄铜等金属材质做成的山水题材容器则极富现代感。

“万能锡艺馆”一层展出着陈万能父子的诸多作品,陈志扬和弟弟陈志升逐一介绍。作为新一代传人,他们都认为,所有创新都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做出的。

无论从作品题材、寓意或是故事和细节,陈家的作品里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陈志扬和陈志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再现传说人物的造型、服饰、兵器和神兽形态,创作者需要经常查阅各种典籍,并从庙宇、字画和各种雕塑作品中多方求证。

在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中,每一件都表现一个中国古代故事,比如牛是老子骑牛,虎为武松打虎,鸡为闻鸡起舞。陈万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时光流转,从“万能锡铺”到“万能锡艺馆”,从家庭作坊到课堂教学,陈万能和他的后辈努力传承弘扬传统工艺。

莱尔斯特:根植传统文化 演绎门窗“神奇”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廖志南、廖志山、廖志标三兄弟就已经踏入铝合金幕墙门窗行业。廖志南三兄弟始终坚持把握科技、创新、文化三把“宝剑”,将莱尔斯特打造成文化底蕴深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如今,面对“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成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利好,莱尔斯特再次扬帆,开拓新蓝海。

记者 刘丽英

创新传统产业 光伏幕墙门窗可发电

“在上海交大学习时,廖会长非常认真,凌晨一点钟提交了一份学习体会,针对厦门自贸试验区对企业带来的利好,提出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建议,确实是一位善学如流的企业家。”提起第二期会长班的学习收获,厦门经管学院副院长周钟晋对学习委员、莱尔斯特(厦门)幕墙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廖志南印象深刻。

幕墙、门窗都属传统产业,但莱尔斯特的产品却极具科技创新含量。廖志南说,公司对开发能源情有独钟,眼下公司正打造的光伏幕墙门窗,就肩负着开发新能源的重任。“光伏幕墙是一种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装饰功能于一体,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此外,企业还与国内外知名上市企业合作,开发薄膜发电、晶硅发电等新能源产品。“计划今年底至明年推出,这些新能源产品将具有革命性。”廖志南信心十足。

此外,可遥控开窗、关窗;可防盗、防蚊;易清洁;可过滤空气……莱尔斯特将原本普通的门窗演绎得更“神奇”,满足人们的深层次需求。

布局“一带一路” 接单生产外销产品

闽商对于商机有着异常敏感的嗅觉。出身于安溪的廖志南,在国家发布“一带一路”等利好政策时,就早早把握先机。

“去年和今年,我们在澳门两次办展,并与澳门商会、协会战略合作,共同开拓‘一带一路 ’市场,吸引了很多葡语系国家关注我们的幕墙、门窗等建材,眼下企业已接不少订单并在实施中。”廖志南认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企业可从中获得很多发展机会。我国在海外签署了大量订单,这些订单的签订,不仅有利于打通我国与各国交通方面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加深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也有望在“一带一路”政策下得到化解。

“我个人认为,在10年内没能跟紧‘一带一路’战略的企业,不是主流企业。”廖志南断言。

弘扬儒家传统 企业文化产生凝聚力

廖志南在打造企业文化方面有独特的建树。在他看来,治理企业的最高境界不是利润、市场规模,而是“人”与“仁”。一个世纪前,廖志南的祖父在安溪修建了拥有99间房的“四海楼”,每副楹联都蕴含“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精神。在治理企业的过程中,廖志南将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形成独特的莱尔斯特文化。

在莱尔斯特的展厅内,一大堆高科技建材产品中,出现一个展示闽南制茶文化的区域,令展厅顿时变得充满乡土的温情。原来,廖志南三兄弟小时候在学业之余,都会拿着小锄头跟父母上山做农活,练就了他们根植大地、吃苦耐劳的本色,这也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廖志南认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是成功的关键,而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又源自企业文化。莱尔斯特已形成底蕴深厚、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重视人才,德为先。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好好做事,真实做人。

【人物名片】

廖志南:厦门总商会副监事长、厦门市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厦门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厦门总商会与厦门经管学院第二期会长班学习委员、莱尔斯特(厦门)幕墙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企业名片】

莱尔斯特:是一家专业从事设计、开发、施工、维护、对外加工、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大型专业幕墙门窗公司,国家建筑设计与施工一级、全国AAAA级优秀企业。在厦门同安投建40000平方米幕墙门窗加工基地,并在厦门岛内投资3亿多元自建了企业总部办公大厦。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铝合金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