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稿|“制造”企业家:鲍杰军的再转型
一个人背着包,站在海边。他的眼前没有任何光,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国内某大型陶企创始人最低潮时的画作。2012年,他卸任董事长一职,离开企业。很少人知道,那时他已不堪企业经营带来的忧郁。
鲍杰军特地把这幅画挂在归然书院。2016年,先后打造出两家上市企业的鲍杰军创立“归然书院”,一个旨在帮助老板成长为企业家的私塾。在他看来,这位创始人的忧郁,是企业家群体成长问题的缩影,也是归然书院希望解决的问题。
洞悉到这一问题的并不止鲍杰军。总裁班、商学院、EMBA班……因应企业家的成长需求,国内已形成一个企业家学习产业。其中还催生一类由企业家兴办的大学,比如京东刘强东创办的众创学院等。
归然书院则是佛山第一所由企业家创办的书院。崇文重教的佛山,历来不乏书院。但归然书院的诞生,更像是佛山这座城市传承焦虑的产物。
毕竟以制造享誉全球的佛山,如今正面临着“制造”企业家的焦虑。
数据显示,佛山已有市场主体近百万,步入了二代接班的密集期。在这座万亿城市再前行的路上,人们总在急切地期待着,除了何享健、杨国强、庞康等人,下一个令人惊艳的佛山“新面孔”,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
佛山已有市场主体近百万,步入了二代接班的密集期。
四川夹江到广东佛山,有1600多公里。
每个月,周云峰和妻子肖思源都会坐上两个半小时的航班,飞到佛山。这对年轻的80后夫妻,是一家四川陶瓷企业的负责人。去年起,他们成为归然书院第三期学员。
进入归然书院一年多来,尽管是跨省上课,周云峰夫妻没有落下任何一节课。书院每月只有两天的课,但周云峰夫妻每次一定会在佛山待上一周,为的是单独向归然书院创始人、也是书院院长鲍杰军请教。
自2016年创立后,创立人鲍杰军成为了书院第一位老师。课堂授课、游学、拍砖大会、私董会……鲍杰军负责了书院内不少课程。
而许多学员也是奔着鲍杰军才来到归然书院的。
但所有学员无一不是奔着鲍杰军才来到归然书院的。
“夫妻创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人搭配得太好,团队反而很难成长。”肖思源至今还深刻地记得鲍杰军第一次见他们夫妻时说的话。“简直是一针见血。”肖思源深感,他对企业的诊断实在太犀利。
她一直为晚于丈夫周云峰一个月入学而感到遗憾。实际上,考虑教学效果,归然书院过去是不招夫妻学员。但肖思源三番四次请求后,书院最终扛不住这位四川姑娘的软磨硬泡,打破5年多的规矩,破格招收了书院第一对夫妻学员。
“现在岩板产能不足,还要不要做终端布局?”4月2日的下午,周云峰夫妻又跑到书院内,请教鲍杰军。“岩板的方向是错不了,现在你们做经销商市场,代价太大了。”鲍杰军说。
这句话对夫妻俩来说太珍贵了。“鲍杰军是建陶行业教父级的人物,能这样交流很难得。”直到现在,每次见鲍杰军,肖思源依然略显羞涩。她笑言,就像见偶像一样。
在建陶行业里,人们把鲍杰军熟悉地称为“鲍公”。最开始喊的“鲍工”,鲍工程师的称谓,后来随着他当上外公,大家干脆称他为“鲍公”。
这一称谓,也有尊称的含义。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鲍杰军,是佛山创一代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他曾被评为佛山大城企业家,是建陶行业公认的领军型企业家。
一个重要的“战绩”是,他曾先后创立了两家国内建陶上市企业。1992年,鲍杰军进入了日后被誉为中国建陶行业“黄埔军校”的佛陶集团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卢勤、边程等人,后来他们共同创立了科达制造。直到2000年,鲍杰军二次创业,创立了欧神诺陶瓷,同样在后来成功上市的国内知名陶瓷企业。
不仅仅是鲍杰军,以制造业享誉全球的佛山,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比如何享健、杨国强、庞康、黄联禧等人。但佛山企业家的一大特点是,分外的低调。与鲍杰军同期的佛山创一代企业家,大多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科达洁能车间。戴嘉信 摄
但有教书经历的鲍杰军则很不一样。在企业工作时,他一直以老师自居。经常被邀请到不同场合做分享演讲。日后很多进入归然书院的学员,不少在早期就曾听过他的演讲。“当时听完就觉得很有收获。”佛山心海伽蓝董事长张爱民说。
鲍杰军也是佛山第一代企业中,罕见的学者型企业家。他酷爱写作与思考,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读书,写日记。助理肖海波算过,每年光手写日记本就有10多本。鲍杰军还会把自己的管理心得归纳总结后出书,从2007年开始,前前后后就出了5本书。
鲍杰军也承认,自己有强烈的教书情结。要知道,归然书院是一家公益性、非盈利性的书院。也就是说,书院收取的学员费用全部用于教学。鲍杰军身兼院长、老师多职,却分文不取,是一位“0”薪酬的院长。
甚至鲍杰军还自掏2000多万对书院进行装修的。鲍杰军笑称,日常连书院内泡茶的茶叶,他都会选择自费购买。
但真正让鲍杰军下定决心成立归然的书院的原因,还在于他深刻地感受到企业家群体的焦虑。
最初有一批人以朋友身份经常向他请教。2010年,鲍杰军开始担任佛山江西商会会长。在佛山,光在佛山江西商会就有1200多位会员,江西商人并不少。他们大多从事泛家居产业。
随着请教的人多了,鲍杰军开始总结问题类型。“他们多为草根出身,野蛮成长后因为财富的迅速积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鲍杰军见到许多刚过创业期,自信心爆棚后到处投资的人,有的甚至染上赌博的恶习。
王值纲就有过疯狂投资的时候。2017年,他所创立的佛山市蓈森环保包装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突破1亿。当时,他感觉连走路都快飘起来。“实现了财富自由,很满足。”那一年,王值纲总觉得自己的主业不好做,前前后后投资了起码10个行业,但最终铩羽而归。
即便企业经营得太好,企业家也可能会遇到问题。鲍杰军至今还记得,某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上市后曾对他说,企业发展得太快,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跟不上。后来这位企业家主动提出分拆企业的建议,并在2012年选择退休,定居香港。
更多人是因为企业停滞不前,深感困惑。2013年,皮秋如离开南方电网,创立广东港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尽管在体制内积累了经营和管理经验,但创业后,当皮秋如独自面对市场时,发现从前的积累根本不够用。
“当时碰到了很多困难,感到非常的迷茫。”皮秋如回忆道。
“品质革命”调研组在方太集团参观。林东云 摄
这也是企业家群体更真实的一面。聚光灯下,人们看惯了企业的造富神话,而企业家的成长问题,更多时候是他们的台下功夫。
大多人都会主动去寻求学习。从2007年开始,只有中专学历的张爱民几乎就没有间断过参加各种培训班。总裁班、MBA、EMBA、后EMBA、商学院、国学班…….作为佛山市伽蓝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几乎把各种类型的班都学了个遍。
在佛山,大多企业家在学习上都有很强的行动力。据佛山市工商联曾统计过,其200多名执委常委企业,有过半的人都读过EMBA。80后的李婧,是高登铝材二代,在她刚接班那几年,一年甚至有近80天都在上各种培训班。
针对企业家的学习热,市面上也充斥了各类企业家培训机构。但谈到学习效果,大多毁誉参半。
读出经验的张爱民深感,不少总裁班的学习七零八凑,课程之间没有太多连贯性。好学的他认为,终归能学到一些东西,尽管有限。
王值纲也专门上过商学院的课,“课程偏理论,授课者都是学者型,没有太多实操经验。“当时王值纲上完第一节课后,就丧失了继续上课的动力。后来他还专门上过一些短期培训班,但现在回想起来,他只记得在课上,老师疯狂的教他们喊口号。“感觉就在打鸡血,然后就结束了。”王值纲说。
“很多人去上培训班,最后沦为混圈子,或者变成一起搞投资。”鲍杰军也曾经到过高校读EMBA。他见到过相对专注学习的培训班,但他身边大多人最后都把总裁班之类的培训学习,处理成一种赶时髦。
当时因为担任商会会长的原因,很多会员都会主动来找鲍杰军交流经营的困惑。最初在江西商会内部也会组织一些小型的交流会,帮助会员企业解决问题。2016年,在会员的强烈建议下,他下定决心要成立归然书院。
于是,归然书院刚开始也蒙上了浓厚的江西商会色彩。书院的第一期学员几乎都来自江西商会。书院也自然安排在佛山赣商大楼中。最早在赣商商会工作的吴锦成为了归然书院的“1号员工”。而她换岗的仪式感在于,办公位置从商会大楼的4楼搬到5楼。
在此之前,市场上也不乏企业家发起的培训机构。
从发起人类型看,各种企业家的培训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各大高校固有的商学院、一类是机构发起的总裁班、短期培训班、一类是媒体人发起的平台,比如正合岛、吴晓波的企投会,还有一类则是企业家发起的。
归然书院属于企业家发起的学习机构。这类机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因为发起人本身是企业家,他们更能与学员共情,也更懂学员的感受,“许多经营的问题,他们本身就有解决的经验。” 简舍岩板创始人顾中飞说。
王值纲也曾经想去企业家办的大学学习。结果连报名资格都够不着。当时他卡在了3位推荐人那里,那一所培训机构要求必须有校董或者往届学员推荐。
鲍杰军也专门去一些企业家办的大学看过,他认为和归然书院的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归然书院更强调的是书院的属性,而目前市面上其他企业家办的大学更偏向于商学院。
佛山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营举行开学典礼。
所谓书院,最大的特点便是一对一,高度个性化的教学。鲍杰军本人会走访每一家学员的企业,把他们的企业作为教学案例。很多时候,课堂上讲授的案例,就是学员自身的案例。
有时候为了研究学员的问题,他甚至会开展调查。一次,当一位学员谈到自己企业经营不下去时,鲍杰军悄悄地去找了他的创业伙伴,其妻子。甚至把该学员妻子的发言录下来,拿着妻子的看法,再与学员探讨。
这在很多商学院是不可想象。张爱民印象中,和商学院老师的关系往往在下课时就结束。而归然书院内,还非常倡导企业之间互相走访,很多学员的企业,王值纲都去过三四次。
在教学理念上,归然书院也有自己旗帜鲜明的一套。那便是强调“道”层面的修为。
鲍杰军认为企业的经营者本身要区分为老板和企业家,如果境界达不到,一个企业经营者只能称为“老板”,而不是“企业家”。他认为,先有优秀的企业家,后有优秀的企业。只要企业家的修为到家,企业自然就会走向优秀。
这也就是归然书院的愿景所在,帮助老板成长为企业家。
鲍杰军还专门梳理出了从老板走向企业家的进阶之道。去年,在疫情期间,他花了整整2个月,梳理“归然之道”。他把一个人从老板再到企业家划分为四重境界,即突破小我、成就大我、追求无我、达到忘我。期间,一个人要实现12项精进,才能带动自身段位的升级,最终走向优秀企业。
3月1日,鲍杰军曾在“佛山商道讲坛”的活动上分享归然之道。一位坐在台下的佛山企业家忍不住对旁人问道,“企业经营,从修道开始,真的靠谱吗?”
王值纲则认为,修“道”,是改变人生底色的教学理念。
他在归然书院的拍砖大会上体验过。在这门课上,每一位学员都要轮流上台,畅所欲言。
这不是考验学员的即兴演讲,而是一门希望触达他们内心的课程。王值纲那一次上台,讲述了自己高一辍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希望家人多给1200元让他读更好的学校,但是因为父母最终没给,他耿耿于怀多年。但台下的鲍杰军和学员在一路追问后,认为父母其实很关心他。
那天在台上,说着说着王值纲就哭了起来。后来为了帮助他解开心结,归然书院的学员甚至还陪他回了老家,帮助他和父母交流。
“看起来似乎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但实际上会影响他经营企业的理念。”鲍杰军说。
“这更像是心灵的修补。”王值刚后来悟到,父母当时不能给他最好的,但是已经给了他,他们能够给予的最好。这个道理后来他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和员工交流时,他会真切地说“这是企业能力范围内,能够给予的最好。”
王值纲认为那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此前,王值纲在商学院也体验过拍砖,“说的都是皮毛,没有人会真心说,台下的人也不敢真心的评。”
王值纲拍砖。
和王值纲一样,在拍砖大会上真情流露的学员极多。“本质上是希望帮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鲍杰军说。
这种“道”也是一种底层逻辑的架构能力。皮秋如是2016年归然书院的首期精进班学员。按理说一期班级只有2年的学时,但是他结束后又再次报名,在书院学到了今天。
他深感收获巨大。作为一位初创者,皮秋如来到书院时,企业遇到了很多问题,尽管他参加过很多培训机构,但是效果一直很不好。来到归然书院后,面对他提出的各类问题,鲍杰军对他说,要把企业当作一个生命体,去思考如何在大生态中生存。
皮秋如突然顿悟到,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要规范化的经营,才能有长足生命里。他开始对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以前我们的企业文化、愿景和使命相对来说比较空洞,是‘成就团队、成就组织’。现在我们将企业上升到社会大生态里面,将企业的愿景改成了‘打造行业领先水平智慧电力科技平台’,企业使命改成‘智慧电力践行者’,这样我们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更加清晰。”
从首期精进班到首期精研班,皮秋如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也推动了港博科技的发展。2018年,顺应电动汽车的推广,港博科技开始做充电桩建设,经营业务扩展到充电桩的规划到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如今这家初创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的新秀。
期间,他除了定期在归然书院上课,课后还经常与鲍杰军进行交流,两人有时还会用信件交流。
“书院教导的是底层逻辑,只要掌握了底层逻辑,我们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皮秋如说。
“底层逻辑就像是一栋高楼的地基,能建多高,靠的就是地基。”佛山市和谐家园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说。在归然书院上课后,他常常和身边的人说,“我现在虽然做不了50亿的企业,但我知道50亿的企业需要什么。”
王值纲的公司曾徘徊在1亿的销售停滞不前,但在归然书院读书这几年,今年公司的目标已经是冲刺2个亿。而曾经不爱做远期规划的张爱民,更给公司立下了5年要冲刺20亿的目标。
也有读不下去的学员。在归然书院的每一期学员班中,都会有一两个学员退出的。鲍杰军觉得,能不能读下来也是讲缘分的。
每一期学员开班前,都会有喝一次拜师酒,就是学员一口气喝上好几杯,那是鲍杰军读博士时感受过的一个环节。他深感这一做法,某种程度上会让本无约束的学员,能够有更深的入学仪式。
有一次一位学员怎样都不肯喝,后来干脆说不来上课了。“这是不能勉强的,不想学更不能勉强。”鲍杰军说。
时至今日,归然书院已接收了300多位学员。而最初以佛山江西商会会员为主的学员特点早已不存在。这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慕名前来报名的企业家。一开始,归然书院也是秉着有教无类。
从2018年起,书院也设置了面试环节。鲍杰军算过,这几年书院面试的通过率大概在三分之一。比如去年开的三期班,前前后后有100多人来报名,但最终只有30多人通过了面试。
有太多的人想进来,一些进来的人又不想离开。作为书院工作人员之一的李婷婷笑称,归然书院是一所结业不毕业的书院。比如归然书院最早的20位学员,现在还有接近一大半继续在归然书院上其他课程。
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到了归然书院。去年,佛山市工商联就主动找到了鲍杰军,希望共同开展青年企业家培训的问题。今年3月,佛山市工商联与归然书院共同开展了“佛山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营”,归然书院又迎来了50名新学员。
佛山培养优秀企业家的需求愈发强烈。2012年起,佛山已明确提出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同期,一场涉及数千亿的制造业二代传承也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以佛山二代为主体,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已成为佛山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
佛山的二代数量并不少。但猛然新增的50位青年企业家,对归然书院来说,已带来不小的挑战。
佛山开设企业家成长班,助青年创业者及创二代成长。 主办方供图
“我们要如何改变书院手工业式的教学方法?”鲍杰军问道。那是4月2日的下午,成长营开班前两天,鲍杰军与书院的教务团队开展了一次长达一个下午的研讨。
每一次上课前,鲍杰军都要做大量的准备。过去为了每月两天的课程,这位没有双休的老师需要准备接近一个月。其中大量的时间用在走访学员的企业,这种深入学员企业一线的“备课”方式,对鲍杰军的教学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衍生的一个问题是,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到了去年,鲍杰军不得不扩容了书院的教师团队。引入了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学者。这批加入不到半年的新老师,共同坐在了4月2日内部研讨会的现场。但对于这种匠人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应对不断增加的学员数量,他们似乎一时也没想到什么办法。
毕竟,鲍杰军本人就是归然书院最大的符号。但鲍杰军一人难敌越来越多学员的问题已经凸显。去年在一次到西双版纳游学的时候,精研班的学员就直接当面抱怨,鲍杰军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另一个班上。
这是个性化教学与批量化“制造”企业的矛盾。
书院作为传统的载体,在工业文明时代,近乎手工式的教学方法,与批量生产的目标上有一定的冲突。
新增的老师就位后,一定程度上也在缓解这个问题。但另一方面,鲍杰军也开始忧心书院的传承问题。毕竟如果书院要长久地经营下去,光靠书院那点还不能补足教学成本的学费并不可行。
可喜的是,一部分初期的学员开始主动回馈书院。去年在一次会议上,张爱民一把抢过鲍杰军的麦,突然宣布希望捐款100万给书院。还有学员也主动把企业的股份捐给书院。
他们都希望书院可以一直地经营下去。
鲍杰军也坦诚,书院的力量仍然是微薄的,毕竟佛山有近百万的市场主体。但他想只要扎扎实实去做,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撰文】叶洁纯 华声宇
受访者供图
【作者】 叶洁纯;华声宇
佛山经济学人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