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公安局虞关派出所816抗洪抢险记实
8月14日以来,虞关乡遇到了五十年一遇的强降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8月16日11时许,嘉陵江暴涨,江水漫过虞关乡许家坝江堤,江水倒灌进入许家坝,繁华的街道瞬间变成一片泽国,许家坝192户500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
许家坝为5.12地震后新规划建设,虞关乡政府、信用社、虞关小学、派出所均建在该处,配套建设了农贸集市等,许家坝有住户192户,因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和老年人较多,紧急避险能力弱,若不能及时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险情,虞关派出所五名民警深感责任重大,义无反顾的冲上了抢险救灾的最前线,和乡政府干部一起用喇叭喊话通知撤离、挨家挨户督促群众按计划路线转移、帮助老弱妇幼紧急转移物品,叮嘱群众携带好贵重物品,锁好门窗,关掉电闸,转移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开展。本该休假在家的所长鲁小军在入户帮助一居民撤离时,因楼梯湿滑,从二楼楼梯滑倒,连跌数个台阶,起来时右胳膊已是鲜血淋淋、红肿淤青,他像没发生过一样默默地坚持和战友们继续帮助群众转移,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紧张工作,许家坝192户、500余名群众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
此时许家坝街道已全部被淹,积水约90厘米。虞关派出所驻地地处许家坝地势较低洼路段,此时洪水已涌入院子,洪水马上就要涌进办公楼一楼,“户籍档案不能受损啊,电脑等物资能转移的就要转移”。虞关派出所民警决定和洪水抢时间赛跑,对档案资料及办公设施紧急转移,几名乡政府干部提出愿意协助均被民警谢绝。
此时派出所已无法从正门进入,五名民警由地势较高的乡政府围墙翻入派出所后院,凭借对环境的的熟悉,涉过浑浊冰凉洪水进入办公楼,五名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对档案资料及电脑等办公设备进行了转移,最终在洪水涌入办公楼一楼时,户籍室重要档案资料、办案区所有电脑设备全部转移至派出所三楼,当他们锁好大门拖着疲惫的身躯撤离时,办公室一楼进水已达10厘米。
下午18时许,嘉陵江洪水逐渐回落,群众急切的进入家中查看受灾情况。所长鲁小军对伤口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后马上带领民警查看群众受灾情况,确认无人员伤亡及重大损失后,又带领民警帮助受灾较重、人力单薄的受灾户搬运物品、清理屋内积水淤泥,同时叮嘱群众“洪水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有可能发生第二波洪峰,大家把屋里的重要东西收拾一下,晚上我们还要全部继续撤离到安全地带”。
回到派出所,民警从被淹墙面观察发现派出所一楼进水达约40公分。晚上还要督促群众撤离,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用分工、不用指挥,五名民警配合默契,对一楼12间房和一个楼道的积水、淤泥进行了清理,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一遍又一遍,汗水湿了警服又被体温暖干了;鞋袜及脚上裹满的泥巴冲了又裹上,经过民警一个多小时的奋战,除了墙面,办公室一楼终于清理干净,但院子里淤积的淤泥和杂物没时间清理了。
21时许夜幕降临了,该疏散群众到安全地带过夜了。群众对多年打拼建起的新家恋恋不舍,民警还是采用警车喇叭喊话、挨家挨户敲门查看的方式转移群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决不能落下一人。
经历过一次洪水的群众配合多了,很快都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及过夜的必须品撤离到了安全地带;派出所民警又和乡政府干部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确认群众一个不落的都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后,五名民警又配合乡政府干部对安置点逐个检查撤离群众安置情况,并且嘱咐群众晚上切忌不能回家,照顾好小孩,看管好随身贵重物品。为了随时监控汛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让撤离群众能睡上一个踏实的觉、保护群众财产安全,23时至次日8时,派出所民警分成四组编入乡政府巡逻队伍,对河道汛情及镇区街道开展监测观察及治安巡逻防控工作。
8月17日9时许,嘉陵江虞关段水位下降,汛情趋于稳定,乡政府号召各党员干部上街道铲扫淤泥,派出所民警值了整整一夜班,但他们不顾疲劳,没有一人缺席,各自或拿上铁锹或自制清淤工具,自觉加入到主街道清淤工作中,民警刘克亮、赵陶手上磨出了水泡、肉里扎入了木刺,看一眼、甩一下,神奇的“好了”,继续干。
参加完主街道的清淤工作。该清理民警自己的“家”了,派出所约700平米的院子,同样的淤泥,同样的厚度,同样的难度,五名民警没有停歇整整清理了一个下午,院子的淤泥没有了,虽然还没有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在派出所大门口,这五个平均年龄34岁的老男孩手扶着清淤工具,将被泥巴裹满了的脚围成一圈,孩童般地自拍了一张,不是炫耀,不为网红,更不是矫情,只因为他们的毅力,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团结,他们做到了救人与自救,他们战胜了洪水,高兴。“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他们不曾这样想过,但他们正这样干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