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金融素养高不高?央行调查给消费者金融水平打分

  央行13日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下称“报告”)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在不同人群、城乡间和区域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特征,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对银行卡、信用和储蓄的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在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所谓金融素养,包括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

  报告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金融素养要高于农村居民,本地人的金融素养要高于外来人口。

  同时,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通常而言,教育水平能够增强消费者对金融领域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而言,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0%,金融素养指数得分可以提高1.67%。小学生毕业后继续上初中直至毕业,金融素养得分较之前提高83.5%,初中生升学至高中直至毕业则可以提升55.7%,是提升速度最快的两个时期。因此报告也建议,应考虑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引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家庭收入亦是金融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拥有较高收入使得金融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资产,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偏好更强,认识也更加深刻,不断积累金融技能,促进了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

  报告还显示,消费者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2.72%、49.08%和53.82%,而在银行卡知识、信用知识和储蓄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4.52%、64.49%和 64.49%。

  2017年为央行首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18600个样本。此次调查选择金融机构网点作为调查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等。(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