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35的CPI属合理
世行:3%5%的CPI属合理
世行:3%5%的CPI属合理 更新时间:2010-11-4 6:44:44 11月3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把2010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调高到了10%,2011年的增速为8.7%。并认为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的目标水平。《季报》主要作者高路易告诉记者:“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通胀很正常,3%、4%、5%是可以接受的。”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亦认为目前主要的担忧是资产价格上升、地方财政紧张和银行呆坏账,而非通胀风险。
对于未来的通胀形势,高路易不认为有大幅上涨的危险,但也不认为通胀会回到2001-2005年的低水平。他列举了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首先,新兴经济体经济随时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3%、4%、5%的通胀水平都是可以接受的,而用一些手段控制通胀并不好,比如电力价格的调整或者压低工资水平。”高路易说。
“从前景来看,关注通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原材料产品的迅速上涨。但根据我们对于全球经济的预测,目前全球的供给多于需求,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未来也会保持这一水平,中期内商品价格的价格上升空间不会很大。”
“另一点就是关注核心通胀率,这主要来自于制造业中工资的压力。根据我们的统计,单位劳动力成本在中国的表现很好,可以吸收生产率水平变化引起的工资上涨。工资上涨水平高于过去,这不太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为这是市场导致的,而不是政府干预造成的。”
对于工资的上涨,报告中的另一种表述是:“工资成本经过了90年代中期以来长达10年的下降以后,最近5年的小幅回升并没有对生产成本造成压力,这与工业利润率的数据是一致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从1997年-2003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15%-20%的速度提高,国企裁员结束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2005-2009年以每年10%-12%的速度增长。虽然自2000年以来平均工资迅速增长,近年来低端工资的增长进一步提速,但2009年后工资上涨的幅度大为放缓。
换句话说,工资的上涨幅度和生产率的提高是一致的,而工业的单位劳动成本并没有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工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不但没有增加,而且从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下降,近年来已经触底。“单位劳动力成本被用来衡量单位真实产值的工资成本。将工资和生产率的增长综合起来看,单位劳动力成本显示下降,到2004年触底,随后略微有回升。”世界银行报告称。
对于美国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高路易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采取的措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一些冲击,但是不会构成通胀压力。他进一步解释道:“我的意思是,相比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受到的冲击小得多。中国采取资本账户管制的政策,不允许外国购买中国政府的债权或者中国的金融资产。”
韩伟森也赞同这种看法,虽然流动资本对通胀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比起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情况好得多。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贸易顺差和FDI的增长造成的。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由国内的流动性产生。”
然而在同一天上午,花旗环球金融亚洲中国研究主管沈明高称,中国未来几年可能面临高通胀。“未来十年中国为解决结构性问题将主要有三点变化,工资通胀、城市化进程以及制造业整合……我们看一下台湾地区、韩国有十年的高工资增长,我们认为工资的通胀,包括CPI,在台湾差不多是4%,在韩国差不多是9%。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我看一下CPI,也许在下一个十年中差不多是4%-6%之间。在今后的几年当中,可能会有一些高通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