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本科生笑对生活的科研迷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本科生:笑对生活的“科研迷”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2016级本科生:笑对生活的“科研迷”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MBAChina网讯】出生于国家级贫困县――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自幼家庭遭遇变故,但这个高高瘦瘦,笑起来特别阳光的男生却以自己的方式笑对苦难,勤勉学习,乐享大学生活,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2018年度校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大数据建模总决赛一等奖,专业排名稳居年级前五……他是我校计算机学院2016级本科生孔昊。
以热爱报生活之痛
5岁时,孔昊去爷爷奶奶家生活。爷爷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生活,每一份关爱都感动着孔昊。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奶奶担心孔昊和姐姐在回家路上受凉和滑倒,便早早将饭菜做好,送到学校。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很长的泥泞的路,雪天的路面更加湿滑。当奶奶把饭菜送到学校时,孔昊发现奶奶脸上有伤。追问之下才得知,奶奶一个人拿着两个饭盒,连伞也没有打,还在路上摔倒了好几次。奶奶稍显佝偻的背影、慈祥的面庞和不住地念叨着“没事没事”的表情深深印在了孔昊的脑海。从那一刻起,要早日成为一个能照顾奶奶,照顾家人的人的信念在心中萌芽。
成长路上,孔昊遇到过许多乐于帮助自己的人。小学时,他特别喜欢看书,经常跟在管理图书的老师后面,“求”老师借书给自己看。老师不厌其烦地为他找书、推荐书目、交流读书心得;五年级的班主任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在冬天来临之前,送给他一件羽绒服御寒;一个高中的朋友送了他一个装满备用药的家用医药箱……孔昊说:“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被人所爱和爱我所爱的人’。我觉得我生活的意义便是怀着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给我带来的温暖,并把这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高考结束后,孔昊外出兼职补贴家用。在打印店安装材料,做家教,在工厂做装配工,在南京大排档做服务员……这些他都经历过。曾经,在工厂流水线上做装备工作的他,一天需要工作8到11个小时,从早晨一直工作到晚上,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在工厂里解决午饭和晚饭,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一天的流水线工作下来,他的手臂无比酸痛,拿笔时手都会颤抖。回到家中躺在床上动也不想动,恨不得再也不去了。可休息好后,他总是给自己打气,继续爬起来去兼职。孔昊说:“人生的不公平随时存在的,但公平都是相对的。比我家境好的人很多,但也还有很多家境还不如我的人。不公平的境遇已然存在了,怨天尤人是不能改变的,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学习、踏实工作才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方式。我是幸运的,遇到了这么多愿意帮助我的人,我也愿意去传递这份爱心。”
在课余时间,孔昊会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在图书馆、博物馆当志愿者,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有一次在南京图书馆当志愿者时,一个小女孩着急查询一些资料,因为没有带身份证而没法办卡进去看书。孔昊不想看到她失望而归,便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一张卡,让她如愿进去看了书。孔昊的求学得到了部分助学金的支持,他还曾设想过,将来如果自己有能力了,要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哪怕数额不大,也要帮助一些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孔昊特别喜欢读书。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为书不够看,孔昊经常去和低年级的同学打交道,以交换或低价购买的方式,让自己看更多的书;初中以后,他用两年的时间,把学校图书室几乎所有文学类的书籍通通看完了。《悲惨世界》和《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最喜欢的两本书,因为书中的人物虽然经历曲折,但仍引导人们去寻找真善美。当学习任务紧,兼职工作有点累的时候,孔昊会听音乐来放松自己,比如卡门,贝多芬的音乐。他说:“艺术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是潜在的,这比金钱等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和同学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和他一起上过课的同学说:“孔昊文艺体育都很擅长,是一个挺热情的人,脾气特别好,是一个容易相处的朋友。”
以科研承载情怀
孔昊是个科学迷。让孔昊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是儿时舅舅送他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厚厚的一本书,小小年纪的他读得如痴如醉,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向往科学的种子。他至今仍记得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星星会眨眼”,里面解释了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看完后,孔昊特意跑出去借助天文器材,观察天上的星星,发现的确如此,也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孔昊特别喜欢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初三开始,他便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一些自己的创意想法。有些想法已有人去实现了,比如为色盲患者设计的眼镜;而有些想法仍在研发阶段,如裸眼3D技术。到现在,孔昊仍会在小本子里面记录一些新的创意,本子也被翻阅得有些旧了。他说,进入大学,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之后,便越来越发现以前想法的幼稚与不足。以后也会继续学习研究,赋予这些想法更加务实的意义。
在去年年末,孔昊和另外两位同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大数据建模总决赛,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据了解,孔昊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么多大数据,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困难,而且题目从公布到最终提交也只有三天时间。于是,他便从图书馆借书,提前学习数据挖掘,学习如何对数据分类,聚以类分;经常和同学在一工,因为要讨论遇到的难题而熬夜到一两点,即使走路也要讨论题目,最终通过团队的合作努力取得了好成绩。
智能科学专业的孔昊,也对人工智能十分感兴趣。一开始,他是被人工智能外在的一些现象所吸引,比如AlphaGo打败了围棋冠军;而自己深入学习后,更被它内在的一些模型所吸引。当谈及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人类的工作时,孔昊若有所思,他觉得,目前人工智能只会代替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而它的发展也会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去学习新的技能。曾经,孔昊也在考研还是工作的问题上纠结过,最终他选择继续读研深造,沉淀自己,并且励志在本科阶段打好基础,未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方面,专门研究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
除了专业学习外,孔昊会经常与导师交流,进行课外的扩展学习。而老师们传达给他的,除了问题的解答,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孔昊说:“我的老师们会关注中国的实时状况,比如近来的中美贸易战,然后在课堂上和我们说,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我们学生来实现。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除了关注技术上的发展,更关注精神上的成长,做一个有情怀的科研人。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采访的最后,孔昊表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自己的能力逐步提升时,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对家庭,对社会,还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