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电机组连续爆炸 核辐射暂不影响中国

日核电机组连续爆炸 核辐射暂不影响中国 更新时间:2011-3-16 10:38:17   深陷危机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其4号机组未能幸免,在昨日爆炸。随后,日本首相菅直人就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电危机发表告国民书,要求国民保持冷静,同时表示,受损核电站还有进一步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可能。  日本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是否会影响中国?中国环保部昨日上午10时的监测报告和下午4时的监测结果均显示,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影响。  这是环保部第三次就核电站爆炸放射性物质释放情况予以说明,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2个省市均加强了辐射环境监控力度。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即便未来两三天内风向转向中国,其带来的辐射物质对中国本土影响也有限。  后续风险仍在发酵  14日,我国环保部向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确认,北京时间14日12时25分,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丧失水冷却功能,安全壳内部压力持续升高,堆芯水位开始下降,直至堆芯完全裸露,此后通过努力向堆芯注入海水,堆芯水位有所恢复。  但当晚11时左右,堆芯再次完全裸露,昨日凌晨6时左右,现场发生了爆炸,爆炸情况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专家经初步分析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和3号机组反应堆状况趋于稳定,但2号机组极有可能发生了比1号和3号机组更严重的情况,估计反应堆堆芯现已部分熔化,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完整性可能已遭破坏,增加了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至环境的风险。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日本当地时间15日下午1时发表的核辐射监测报告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超过往常20倍,且处于继续上升趋势。日本埼玉县政府也发表报告说,该县的核辐射量比平时增加了20倍。  对此,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现在测出来的只比原来高了20倍,这还是微毫系数级的,实际上距离人体伤害的程度还远,所以没必要恐慌。”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向记者表示,核电站爆炸后,日本将所有办法都用上了,但效果不明显。  暂不威胁中国沿海  环保部称,截至昨日上午10时,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昨日下午,环保部及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主任、气象专家周庆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现在正在实时监控,无论是污染物浓度还是风向,都对我国还形不成影响。  “即便吹到中国,剂量上会减少,因为经过很长距离,加上大气的稀释,很难说这种辐射物质会影响到多少。除非以后出现大规模的长期的辐射物质释放。”冯毅说。  昨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该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斌说,放射性污染物在中低层大气主要朝东北方向扩散,在高层大气未来60小时内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60小时后转向北方扩散。受其影响,从15日至17日,日本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  不影响我国核电发展  日本核泄漏并非由于地震而是因为海啸引起,而我国核电站也多分布在沿海一带,会否也存在这个问题?  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汤紫德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海洋研究部门公布的结论,海啸对我国大陆的影响较轻。我国沿海地带从海边到海底为慢坡,即斜度很小的坡,相对比较平滑,不像日本那样有着很深的海沟,有直上直下的陡坡,一旦海啸发生,将会直冲岸边。因此,我国从地理环境来看,缺乏产生巨大海啸的条件。  另外,即使形成巨大海啸,由于在我国东海有着许多岛屿,海啸经过这些岛屿后会缓解下来。目前日本海啸浪高10米,在我国台湾地区仅为50厘米,而到了大陆地区的沿海一带,就只有30厘米高了。  日本福岛出现核安全事故的核电站采用的是第二代核电技术,我国采用了哪种技术?会不会面临这种难题?  汤紫德表示,日本福岛1号机组是1971年投产的,采用的是第二代核电技术,需要启动备用电源系统进行冷却,而目前核电技术已经从第二代跨入第三代。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不存在日本福岛核泄漏电站所存在的问题,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汤紫德还表示,福岛核泄漏事件不会响我国核电的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在于能源能否持续供应,尽管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但总有一天煤会挖完,油气也将会采完,而核电利用核聚变可以带来稳定的能源供应。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将大量使用核电。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如此。不过,通过这一事件,今后在发展核电时,应该进一步加强核电安全防护。  作者:李泽民 周晓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股票知识

汽车

环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