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缺经理研究员越俎代庖
基金缺经理研究员越俎代庖
基金缺经理研究员越俎代庖 更新时间:2010-3-15 23:57:52 某基金公司被曝并无基金经理职权的投研人士对该公司旗下一只基金下达交易指令,引起业界震惊。实际据记者了解,这种情况在一些基金公司早有先例。在人才荒愈演愈烈的基金业,这种研究员越俎代庖的事情并非孤例,反而大有蔓延之势。 研究员频频越俎代庖 深圳某基金公司有一位以稳健着称的老基金经理,其管理基金长期业绩稳居前二分之一以内,获得了众多持有人的青睐,规模稳中有升。但据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该基金经理另外兼任股票投资总监职务,其管理的3只基金中有1只其实在长达1年半的时间里是由该公司一位研究员打理。 公开资料显示,随后这位研究员接连升任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和前述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该基金。而在近期,上述基金改由刚刚荣升的研究员一人掌管。 另外据记者了解,深圳一家成立不到4年的基金公司,此前也有一只股票基金由该公司投资总监挂名、首席策略分析师操刀。随着这位分析师转正为基金经理,公司再一纸公告将基金的掌管权合法地交由该分析师。 尽管从公开渠道无法统计基金公司到底有多少只基金挂着基金经理的名字,由并没有基金经理职务的内部投研人士在掌管,但据记者多方了解,由于业内人才紧缺,这种由研究员或基金经理助理越俎代庖管理基金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挂羊头卖狗肉”何时休 有业内人士透露,非基金经理人士掌管基金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新基金越发越多,老基金经理大量挂冠而去,基金业内的人才梯队搭建远远跟不上现实的需求。尽管人手不够,但面对新基金首发的宝贵时机,基金公司被迫用老基金经理名号吸引投资者,实际操作却由资深研究员担任。从监管上来说,由于基金公司的投研平台共享,即使是平时由研究员在打理基金,也无从查证。面对这个监管空白,基金公司则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以老带新”来应对。 “对于靠诚信谋得生存与发展的基金公司来说,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实际上对持有人是一种变相的欺骗”,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基金的业绩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基金经理自身水平和努力程度决定,一只基金由基金经理名实相副地来打理,基金经理的压力就会更大、责任感也会更强。” 记者统计发现,上述深圳一家由研究员打理的基金,在2008年时业绩排名倒数,尽管该基金在2009年的小牛市中涨幅领先,但这种大起大落的风格和“挂牌”基金经理的稳健操作风格大不一样,因此这只基金去年三季度时被赎回了9%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