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家银行扎堆救西贝但更多求救需求却被银行拒绝了
30多家银行“扎堆”救西贝但更多“求救”需求却被银行拒绝了
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终于可以先松一口气了!
不久前,他曾公开叫苦,西贝的现金流只够撑3个月的,一时间引发业内的关注。目前已有国内30多家银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贷部门陆续主动找到西贝沟通融资支持,部分西贝原有的融资合作银行还表示要为企业争取行内优惠政策,一起共渡难关。
西贝得到了银行们的弛援得以喘息,那更多的无处发声的、不出名的“西贝们”又怎么样呢?银行业还能为中小企业做些什么?
尽管多位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不会改变,但短期内,经济将面临一定阵痛和挑战。经济决定金融,开年之初,这只黑天鹅将会对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银行又会如何应对?
纾
困中小企业,基层仍缺失落实细节中小微企业这次受疫情影响严重,特别是餐饮、旅游、电影等第三产业服务消费行业。
近期,无论是监管机构、地方还是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制定推出各项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从内
容上看,近期央行及其派出机构的政策要点主要体现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合理调度金融资源,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建立“绿色通道”,切实提高外汇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等方面。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月11日中午12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以及企业恢复生产的信贷支持合计已超过3490亿元。另据了解,为支持疫情防控,目前六大行皆已开通定存自动延期。
对于中小微企业,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机构,均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采取了相应的纾困措施。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出台相关政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疫情防控的相应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等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等提出,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减免逾期利息、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支持。
不过,《商学院》记者亦注意到,目前银行的信贷支持主要围绕疫情展开,基本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科研等领域客户。不过,有银行信贷员工向《商学院》记者透露,即便是与这些领域相关,也有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申请贷款时遭到银行“拒绝”。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的经营一直就是一种审慎稳健的策略,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对受这次疫情冲击的企业,要分成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时间内,比如西贝经营出现问题,这是因为短时间没有客流了。对短时间受冲击而出现问题的企业,银行一定要给予支持,不能抽贷款,同时可以发展新的客户,给他们投放新增贷款或者续贷。但是,就像以前一样,很多企业可能本身就是一些落后产能、产能过剩或者不适应市场需要,那肯定该市场出清的时候就要出清。所以银行一定也是趋利避害的,对于救助的企业也是要有所取舍。我们不能盲目要求银行贷款像撒胡椒面一样,这是不合理的。当然对于一些但有前景的、短时间内受到冲击的比较大的这些企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可以适度宽松一些。比如,可以增加额度,或者降低贷款利率。但是,银行本身是一个商业机构,所以做自己合理的风控把握还是很有必要的。”
据北京某银行业资深风控人士介绍,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要考虑企业的现金流是否稳定、是否有抵押物等因素,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授信额度都用不完,但如果疫情继续,估计得反过来求银行提供资金,但按照银行的审批流程,很难及时‘灭火’。当下,很多遭受冲击的企业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信贷支持,而且即便是延期还款、减免逾期利息和租金等措施,对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也就是能够再扛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于企业当前困境及相关措施效力问题,上述银行业资深风控人士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因为疫情导致停工停产,金融行业所谓的续贷、降低利率等措施,只是维持企业不发生名义上的违约,但是企业的成本不仅仅是资金成本,还包括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单纯依靠金融支持毕竟有限,企业更需要的是有订单和进项科目;其次,差异化的、定向性的信贷政策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尚需要配套的技术和人力支持,没有信贷调研,出现了违约事件,信贷人员依然要要承担责任,这是客观情况;再次,银行目前也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全部工作,很多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疫情对银行业影响短暂且有限
疫情之下,银行的信贷投放也受到影响。后置的信贷需求、部分贷款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也将对商业银行息差、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企业、政府、居民的负债都直接或间接的集中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从防范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能力来讲,央行和监管层可以对银行的负债端进行救助和管控。但是,对于银行的资产端风险却是办法寥寥。如果疫情危机造成企业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失控,那么,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风险就会大幅上升,进而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就会上升。
经济的压力会传导至银行的经营层面的压力。不过,此压力对于银行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影响是短暂性的,冲击有限。他认为疫情可能从资产质量和净息差两方面影响银行的净利润,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资产不一定会立即形成,因为贷款不会马上到期,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的后续政策支持,预计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其次,信贷需求方面,随着疫情继续发酵,从事消费、商贸、服务等行业的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大概率会走弱,但未来疫情结束后,信贷需求会随之快速反弹,影响是暂时性的;此外,净息差方面,央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企业进行政策性倾斜,这可能导致信贷供给增加与信贷需求减弱叠加,信贷利率大概率进一步下行,从而对银行业净息差可能有一定影响。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将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1)对息差的影响,体现为让利实体经济。疫情之下,央行货币政策更加宽松,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导致银行息差收窄;2)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有短期冲击。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业、线下娱乐等行业受疫情冲击大,企业偿债能力下降,银行资产质量或恶化。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疫情冲击对大企业信贷质量影响
较小。中小微企业受影响大,尤其是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预计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贷款率短期将上升。不过,如上文所述,此次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只要其贷款客户没破产,银行的营收受到的影响就相对有限。若本次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一次性的,那么企业的现金储备会成为最先受到冲击的部分。也就是说,企业的现金储备会成为银行的安全垫,只要疫情在3个月内得以控制,相关受冲击的行业的贷款质量就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为应对新冠疫情,浙江、江苏、上海等多地监管部门都在鼓励银行加大信贷供给、减费让利的同时,陆续提出提高不良容忍度的要求。2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和江苏银保监局相继发文。
而对于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前述银行业资深风控人士分析认为需要关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舆情风险。他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当前,众多银行都向零售转型,消费金融更是突围重心之一,但短期内居民短期消费需求下降,因而需平衡好消费金融短期风险与长期经营的关系。
第二,新兴业态蓬勃兴起,考验金融机构轻资产客户服务能力。当前也存在一些融资需求大幅增加的机会,金融机构对于医药卫生等行业服务较有经验,但对缺乏足额抵押担保物、异地全网展业的网络娱乐、在线教育、信息科技、电商等快速发展的轻资产企业往往难以适应。如何把握轻资产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业务特性,做好信贷金融服务,将考验传统银行的创新能力。
第三,线下业务冲击巨大,金融科技真正应用将迎来春天。尽管各家金融机构都宣传重视金融科技,但在实践操作中参差不齐。经此一“疫”,金融机构将由表及里,从战略角度和实践角度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的真实价值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