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并现日本地震令中国进出口业有“震感”

“危”“机”并现日本地震令中国进出口业有“震感” 更新时间:2011-3-21 7:48:47   地震、海啸、核泄漏,日本遭遇三重灾难,而中日贸易也因此受到波及,“危”与“机”并现。

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对日本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左右,而中国13%的进口来自日本。但在增量方面,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31.3%的同比增幅中,日本只贡献了1.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8.9%的同比增幅中,日本只贡献了4.6个百分点。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云洁认为,今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速将由13%下降至7%,拖累总出口增速下降0.6%,若日本因核危机而衰退3%,则中国对日本出口将下滑15%,中国出口增速降至15%。

电子产品供应短缺长期化

具体门类方面,日本对华出口是贸易顺差,主要是高技术产品、机电设备、精密仪器等。地震直接重创受灾区域的主导产业,石化、电子、汽车零部件供应锐减,在交通瘫痪的情况下,由于产业分工和集群的深化,令日本其他地区产业也无法正常运营,造成供应不足,这会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初步评估,未来两周内,基础设施问题将导致日本电子行业出货放缓或中断。但是,对于受到日本地震影响的电子元件,全球供应链有大约两周的过剩库存。因此,预计3月底或4月初以前不会出现供应短缺问题。同样,短缺现象及其对价格的影响可能持续到第三季度。

齐鲁证券分析师刘启元认为,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灾后重建拉动国内出口机会

而我国对日出口品主要是部分食品、服装、通讯设备等,震后日本国内需求可能会有所提高。在2010年,中国煤炭出口的36%、原油出口的21%都是运往日本。

在解决核电站问题之后,日本预计将于6月左右逐步开始灾后重建工作。各界根据1995年阪神地震灾后重建投入分析,此次重建投入金额预计将超过30万亿日元,其中绝大部分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日本灾后重建对建材和钢铁有巨大需求,日本电力短缺可能使得本土企业难以满足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建材、钢铁生产国,名列世界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东方证券分析师周凤武认为,从日本地震灾害特点来看,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推土机等土石方机械将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机种。“通过此次海啸的洗礼,预期日本可能采用更多的混凝土钢结构房子,因而混凝土机械也将成为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灾后重建将立足于地震海啸地区的灾害垃圾处理、灾民安置以及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因而从工程机械产品需求来看,2011年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推土机等机械将有较大的需求。

刘启元认为,日本地震也凸显出在日本生产的风险,特别是太平洋板块进入地震活跃期,许多此前不愿意向我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会考虑至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我国相关产业可能因此受益。

光学测量系统

光学影像仪

影像测量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