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pageinter公司和microsoft公司有什么关系吗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research page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inter公司和microsoft公司有什么关系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inter公司和microsoft公司有什么关系吗on both side of造句我想申请美国留学,如何写好美国本科申请中的personal statement?如何在ssci收录的期刊投稿?inter公司和microsoft公司有什么关系吗展开全部
NO要是同一家的话,那世界电脑市场岂不是被软硬兼施全部垄断
英特尔是电脑最重要的硬件CPU生产商
微软是电脑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生产商
如果你想有进一步的了解,请看下边:
英特尔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35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公司的未来,而且对整个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这个世界。
2002年2月,英特尔被美国《财富》周刊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一,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候车亭媒体轻松填问卷开心拿大奖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声,美国《财富》杂志根据各公司在2002年度业务的表现、员工水平、管理质量、公司投资价值等六大准则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这一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同时,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尔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国最佳雇主”名单,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名列第八。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业周刊·中文版》通过一项联合举办的企业内部员工调查结果评选出来的。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收入为31亿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尔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回顾说:“35年来,我们不懈地追求优秀与完美,这为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创新理念并保持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英特尔能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努力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值得庆祝的。”
英特尔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今天,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不仅正在改变商业运作的模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英特尔在中国的机构英特尔在中国(大陆)设有13个代表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济南、福州、南京、西安、哈尔滨、武汉。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英特尔在中国亦设有研究中心,即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中心组成,于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该中国实验室主要针对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促进中国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此外,英特尔中国实验室还负责协调该实验室与英特尔全球其他实验室的研究协作,以及资助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的开发工作。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领导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的工作。
英特尔在中国的使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在中国,这一战略可从英特尔在中国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反映:*技术启动:英特尔在中国设有英特尔中国实验室,由4个不同研究领域的实验室组成。如英特尔中国实验室,隶属于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面向微处理器和平台架构的相关工作,推动英特尔处理器架构(IA)技术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10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该中心面向中国计算和通信行业的OEM与ODM厂商,旨在满足他们对世界一流设计与校验服务的需求,并帮助他们为客户开发更出色的产品英特尔亚太地区应用设计中心(深圳)将为亚太区包括深圳和中国其它地区的客户就近提供先进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协助亚太地区及中国的客户强化其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并且促进这些客户相互间的合作。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IntelCapital)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英特尔的战略投资事业部已向亚太地区进行风险投资近6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投资近30家。*技术生产与制造:今天,英特尔在上海设有投资5亿美元的芯片测试和封装的工厂,为快闪存储器、I845芯片组和奔腾4处理器提供基于0.13微米工艺的世界一流的封装与测试,并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处理器产品;同时,也培养了大批的国内掌握世界一流芯片生产制造技术的知识工人。*市场教育及应用普及:英特尔公司始终把协助推动中国计算机工业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在中国的首要策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始赞助ISEF中国区联系赛事。这一赛事被称为“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与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2001年,中国派出16名学生参加在美国加州硅谷举行的第5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赢得了17项大奖,包括奖品、奖金及奖学金共计87000美元。2002年,英特尔ISEF在中国区的联系赛事在各地共吸引了1500万名中学生参加,其中有21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将被选派赴美参加5月在肯塔基州举办的第5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2000年7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中国启动。
经过一年的时间,到2002年底,拟在中国共培训教师达100,000名,该项目已经在全国的18个省市展开,北京市、长春市、重庆市、甘肃省、海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淄博市开展实施了,得到中国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获得各地教委和参加培训的老师的热烈欢迎。另外,为了更好地普及电脑教育,英特尔自1997年开始与国内电脑厂商合作,在全国16个城市开设了“英特尔电脑小博士工作室“,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阳、青岛、温州、杭州、济南、西藏、哈尔滨、无锡、南京,共培训家庭130万人次。*广泛的业界合作:英特尔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便将“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视为己任。与国内OEM厂商、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讯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无线通信厂商进行了密切广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尔每年在中国召开春秋两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DeveloperForum),与国内业界及时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在中国与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它为移动计算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完全摆脱线缆束缚的“无线自由”的集计算和通讯之融合的体验。
了与RISC领域的对手以及在PC领域与居于垄断地位的“Wintel”对抗,1991年7月,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共同签署了一份技术合作协议,联手开发PowerPC芯片和基于该芯片的系统,从而开始了PC历史上的第三轮较量。
PowerPC(PowerPerformanceChip)是一种RISCCPU,但战胜Intel的关键还在于足够的软件支持,因此PowerPC尽量使80x86的软件也能在它上面运行。
微软
微软是美国的公司
创建于1975年的微软公司是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领袖。微软公司为用户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优秀的软件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进行沟通的能力。
微软于1975年4月4日由威廉.H.盖茨和保罗.艾伦合伙成立,并且于1981年6月25日重组为公司。总部位于雷特蒙德,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产品套件流行的基础上,微软现在正在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公司的.NET平台将使商务活动更加协作,并且提供了一个空前的集成范围和用户化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使客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想获取信息就能得到。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快速增长的软件业务,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
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BobMuglia领导,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Mehdi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eShop,MSNCarpoint,MSNHomeAdvisor,theMSNBCventure,Slate和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Allchin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
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Raikes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Ayala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Rashid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MicrosoftResearchWeb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Belluzzo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的财政、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部门。
on both side of造句Everyoneisonbothsides,bythesideofhappiness,thereisasadness.
每个人都是两面的,由幸福的一面,也有悲伤的一面
。Youonlyneedresinononesideofeachsection,notboth.
您只需要在树脂上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区段,二者不能同时使用。
Placeyournavigationbarontheleftsideortopofyourpage(orboth).
把导航条放置于页面左端或顶端(或者两端都放)。
Thistextcarriedontheanalysisandresearchfortheproblemofthisbothside.
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Thistextcarriedontheanalysisandresearchfortheproblemofthisbothside.
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我想申请美国留学,如何写好美国本科申请中的personal statement?想写好一篇好的个人陈述(personalstatement),要先从避免PS写作误区开始。
很多中国学生都已经知道申请文书的重要性,当你和其他竞争者在学术背景和成绩都差不多的时候(注意这点是前提!不要寄希望于文书能扳回全局),你的文书就是那个成败关键。
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以下是我发现国外申请学生最常见的误区:
文书上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以及细致的构思。我的学生经常来找我要“标准答案”,然而这种东西并不存在。有一点有些学生很难理解,因为这跟他们一直接受的教育大相迳庭——你的文书里是写什么都可以的,只要它们足够个人化(不然干什么要叫个人陈述),不管你是想写你喜欢的星座或者你最爱的奶奶,随便你。
把那种“一定存在某个标答”或者“我必须怎么怎么写”这类的想法统统丢掉。不要再拿着你的文书去跟往年优秀案例做对比。是,你手上那些题目和案例在去年,或者前年,或者大前年都发挥过用处,但它们现在已经老掉牙了。也不要拿你的文书跟你小伙伴的做比较,因为那是ta的故事不是你的故事啊。你需要找到那么一个适合你并且只适合你的题材。
这里给一些最最常见的错误:
01百度或谷歌以前的文书你可以在自己下笔前搜两三篇读一下,感受一下一般来说你大致应该写成什么样子,然而,这个过程最多持续一两天。写作是个人化的,你的故事是你自己的。读太多“别人家的文书”会让你丢掉属于自己的感觉。
02各种套话空话除了向招生官们展示你是谁,你的文书同时也是用来展示你的写作功底的。缺乏内容的言之无物,或者语言表达欠精练,都只能说明你连上大学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够。
03揣测招生官的心意而刻意迎合举个栗子。之前跟一个马来西亚的学生(ACT28,IB双语言)在一篇essay上讨论琢磨了很长时间,该文书不算完美,但是起码很真实,并且对于“他是谁”有细节例证。问题在于,他并没有挖掘到令人真正眼前一亮的点,仍是无法立体化那些在我平日与他聊天交流过程中,所感知到他最闪光的那些部分。于是我让他继续修改。结果又过了一星期,他交给我一篇新的东西,很开心地觉得这篇总行了吧。而我……这一篇里面充满了类似“Itwasn’tuntilIvolunteeredatthehomelessshelterthatIreallyunderstoodhowimportantitistoserveone’scommunity…”(直到后来加入了一个为无家者提供蔽身之处的志愿活动,我才真正明白了为社区服务的重要性……)该学生很无辜地告诉我,他觉得第二篇更好,因为这一篇写的是“有意义”的东西。
这类题材(或者说这种写法)事实上早已被用烂了。招生官们早就读过这种文章,还会再读无数遍,而且搞不好这辈子都得在读这些玩意中度过。所以,没人会记得它们。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写志愿活动这种“有意义的事情”,但你必须用独特的写法,通过你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写。想要用好事来打动招生官,是最陈芝麻烂谷子的一招了。
后来我和我的学生又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一遍,第二篇到底能不能代表他这个人。结果是他重新回到了第一篇。
(该学生最后被BatesCollege,罗切斯特大学,还有KalamazooCollege录取,他最后去了Kalamazoo,因为有奖学金。)
讲这个故事想说什么呢?
PS一定要写得有意思,要写出你自己的风格。这是硬道理。
04不懂得运用叙述手法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你可以直说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人或者你的想法,但如果没有具体的记叙体事例来支撑,说什么都是废话。招生官们更喜欢通过一个详细的故事来了解你这个人。
05交一篇还带着错误的文章至少得有两个人以上来校对(proofread)你的文书,这一点应该不用说了吧。
06打算把你的一生都写进文书里去别忘了你申请的剩下所有部分,都是用来告诉招生官你的成绩和课外活动的,完全没必要占用文书宝贵的几百字重申一遍。同时,文书作为呈现你的个性与观点的唯一渠道,应该像一扇窗,瞥进去的那一眼便看见生活的活色生香,而不是一份大而化之的房屋草图,再怎么详细,都只是平板的苍白的单薄的。
文书的写作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所以一定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观照自身、写作、修改……再重复以上步骤。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我致力于帮助国际学生消除因文化环境差异产生的种种留学误解及申请疑难,尤其希望减少这个市场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不公与遗憾,使真正的优秀者各得其所。若我可以帮助到你,欢迎与我联系:Kvanderweert
如何在ssci收录的期刊投稿?SSCI期刊投稿步骤及其经验总结
(一)投稿程序
1、SSCI/SCI/EI期刊的选择----ChooseajournalofISI。结合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所读文献、引用资料,已经2008或2009年度影响因子表,同时结合与国外友人交流的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同时,并进入相关期刊查询系统,检索近年来SSCI/SCI/EI的文章发表,接受以及投稿走向。
2、下载Guidetoauthors和Introductionforsubmission,这一步,只需要进入各个杂志的首页,点击submitpaper,进入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Guidetoauthors和Introductionforsubmission多为PDF文档,这两个文件,一定要精读。同时进入此期刊所收录的数据库系统,如sciencedirect,Welly,interscience等,下载将要投稿期刊的样本文章,一定要多看几篇这样的文章。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A、文章的结果,我们知道不同期刊,文章的结果完全不同;
B、引文方式;
C、参考文献的格式;
看清楚这些,对后面的准备稿件极其重要;
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orjpg等)、Coverletter,有时还有Titlepage、Copyrightagreement、Conflictsofinterest等。准备好后,一定要反复仔细精读,尤其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A、文章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如果没有国外相对专业的朋友帮你看,一定要找专业的传思公司为你的质量进行把握;
B、文章的结构排版,如果没有把握,一定要找相对专业的人员为你看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朋友,建议你找专业的传思公司为你的质量进行把握;如果你是中文编辑,让一下写作水平都不如中国小学生的为你写文章,你的感受如何?一个字:拒!
4、网上投稿-Submita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ArticleType、EnterTitle、Add/Edit/RemoveAuthors、SubmitAbstract、EnterKeywords、SelectClassifications、EnterComments、RequestEditor、Attach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it。
5、不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NewManuscript、SubmissionsSentBacktoAuthor、IcompleteSubmissions、SbmissionsWaitingforAuthor'sApproval、SubmissionsBeingProcessed、SubmissionsNeedingRevision、RvisionsSentBacktoAuthor、IcompleteSubmissionsBeingRevised、RisionsWaitingforAuthor'sApproval、RevisionsBeingProcessed、DeclinedRevisions。
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therevised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manuscript、responsetothereviewers、coverletter,还有其他修改的相关材料。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manuscript、responsetothereviewers、cover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it。
7、校样-Correctthe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如一次Jpinealresearch。校样后通过E-mail寄出即可。
8、版权协议-Copyrightagreement和利益冲突-Conflictsof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二)投稿经验总结
1、正确选择对口的SSCI/SCI/EI期刊。原则上是先投递高影响因子的杂志,然后不断降低IF,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改投一种杂志,我们可能光改变格式可能很长时间,除非你采用了文献管理软件。我认为也不能盲目投递杂志,应该要结合专业知识、2008或2007年度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然后再进入该期刊文章查询系统查询近年来的文章走向,包括专业内容、种属等。
2、不能进行一稿两投。这种投机取巧之事最好不要做,因为许多杂志之间的编委是相同的,一旦同一篇文章两次发到同一个编委或审稿人手中,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尤其那些投递手稿时就需要转移协议的,切记主要版权问题。
3、如何正确选择必需推荐的审稿人?一般编辑不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但你还是尽量选择同行中的小专家。但这也与你的投稿目的有关,若十分自信文章的创新性和中肯意见,你可以从参考文献中挑选大专家。
4、如何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我曾经在ToxicologicalSSCI/SCI/EIence上投一篇文章,2个月时我“很不礼貌”地向编辑咨询稿件状态,其实不是有意的,只是写英文信的口气完全按照中文语气,不委婉。后来次日编辑就回信说rejectthepaper,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带着性格。但与人相处时,是存在感情因素的,尤其是可以accept或者也可以reject时,很有用。
5、如何提高一次投稿的成功率?文章本身的创新性是第一位因素,对口期刊选择、文章格式完美、语句通顺(尤其符合英文习惯)等也很重要。
6、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以免被编辑发现时的尴尬。
7、尽可能参照投稿说明,认真修改手稿格式。这一点是衡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严谨程度,建议大家认真阅读Introductionforsubmission,逐条地改正,以防延误同行评审时间。
8、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标题、摘要、coverletter等。
9、要了解此刊是否需要审稿费和版面费?大家都知道版面费一般都是用美元衡量的,建议最好选择不需要版面费的(不用彩图也收版面费的)。但是有些杂志,如Endocrinology等杂志就需要版面费,多数杂志若有彩图印刷都要版面费的,大家谨慎选择。
10、一般外文SSCI/SCI/EI杂志的审稿周期是1-3月。大家一方面耐心等待,若2月左右没有消息,可以通过e-mail咨询一下稿件状态。我的感觉是好一点杂志审稿周期短一点,而往往是差一点的杂志却老是拖,曾经遇到一个IF2.5的杂志3个多月后咨询:原因是找不到审稿人,多少审稿人推脱最近很忙。
最后,我们需要提醒广大科研人员,最为重要的几点:
A、SCI论文的投稿周期极其漫长,如果你的时间紧的话,建议不要轻易冒险,尤其是对于没有经验的人,因为你我们的时间耗不起啊。
B、我们好不容易做出一篇文章,建议你不要轻易浪费每个期刊的投稿机会,如果你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将文章投中,实际上,已经给对方留下了一个极其不好的印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