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布防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上海银监局布防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上海银监局布防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更新时间:2010-3-10 0:07:13 一场针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排雷”运动,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3月5日,上海银监局召集在沪各家商业银行分管信贷的负责人,要求各家银行在6月30日前,完成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风险的排查。
上海银监局要求,加强和完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风险防控,总体原则是“解包还原,重新立据;风险分类,保全有力;加强协作,整体评估”。这也意味着,占据上海市贷款余额四分之一强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会被逐笔打开梳理,逐笔排查风险。
“加强金融机构对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的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控制集中度,对贷款对象要严格进行审核,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提高贷款的质量,切实防范风险。”3月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
上海信贷“四分天下有其一”
知情人士透露,此前上海银监局对部分融资平台的抽样调查显示,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90%,一些公司存在诸如治理结构不健全、运作不够规范、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渠道狭窄、贷款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市新增的人民币企业贷款中,投向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增加718.2亿元。在一些券商分析师看来,此类贷款一般可视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实际上,去年上海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增量应不止这些。上海某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在2009年上海新增贷款结构中,融资平台贷款占比约30%,近1500亿元;根据人行和银监会的统计口径,上海市、区两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余额已超过全市贷款的1/4。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149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540.3亿元,可以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总计为2973.5亿元。根据上述银行人士提供的数据测算,2009年末,上海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为当年GDP的50%,并达到可支配财力的2.5倍左右。
上述银行人士称,此前监管部门指出,虽然融资平台的最终界定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但“各银行必须认识到,融资平台公司发展是参差不齐的”。
“近年来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扩张太快,再一个就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尽规范的地方。”谢旭人指出,怎么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非常重要。
3月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 “融资平台也是复杂的,一部分融资平台的融资是有明确的偿还能力的,不值得太大担忧。但也有一部分值得大家关注。”而后者主要分为两类。
他认为,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凡涉及到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未来当土地的价值下降的话,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另一类就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也就是说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的,这里面蕴含着城市政府以及财政性的风险。
三种贷款分类处置
“政府融资平台企业风险防控是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防范的重点之一。”上海银监局强调。目前,该局已布置银行业金融机构先行排查,预计于6月底完成。
所谓“解包还原、重新立据”,是要求在沪银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客户业务,了解客户风险”的原则,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2009年底贷款逐笔打开梳理,对每笔贷款逐个重新评审,进行严密的风险排查,对项目贷款重点审核报批手续、环评结果、用地审批、项目资本金到位、银行内部审批及担保落实情况等要求;对流动资金贷款重点审核贷款资金实际用途、银行内部审批及担保落实情况等要求,同时逐户登记造册、按企业建立信贷台帐。
“风险分类、保全有力”则是要求在沪银行在“解包还原”和“重新立据”的基础上,根据贷款实际风险状况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分类,并及时采取风险保全措施。
上海银监局表示,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分类按照还款来源主要分为3类,并采取相应风险保全措施。第一类,对于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可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第二类,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应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还款有保障。第三类,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置的贷款,要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尽早回收。
“打开平台不等于不放贷、不支持,而是根据对项目的评估情况进行分类处置,该支持的继续支持,不能支持的争取能够明确处置的政策,如重组或收回。”上海银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再者,“加强协作、整体评估”是要求在沪银行加强沟通协作,完成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整体风险评估工作。
由于目前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在两家及两家以上银行办理业务,上海银监局将推动银行采取主评审行制度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开展整体风险评估工作。即贷款参与行要及时准确地向主评审行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主评审行在全面收集和分析其资本结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以及融资情况等信息的基础上,做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对企业风险状况作出整体判断和评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