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在囤货:输入型通胀再度光临?

上游在囤货:输入型通胀再度光临? 更新时间:2010-4-4 0:01:34   陆佳所在的一家钢铁进出口贸易公司,在3月份将进口库存又提升了5个点。“两年之前我们也像这样囤过货,但这次不会错。”陆对记者说。

陆的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但这似乎是场集体性的图谋。记者调查发现,依靠铁矿石、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进口的国内生产商和贸易商们,出于对未来产品价格上涨的预判,自去年以来一直伺机增加原料进口和提升库存比例。

官方数据似乎也在提供佐证――4月2日,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北京出席一个发布会时表示,3月份贸易数据尚未出来,但可以预判逆差可能性较大。如果数日后海关数据如是发布,这将是6年来的首次贸易逆差。

原材料上游出现囤货之风

一边捂盘,一边进矿,这是张天昊的公司近两个月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公司上个月增加了12万吨的进口量。”张任职于长三角地区一家矿产贸易公司。铁矿石涨价40%的预期让钢厂心悸,却让这个行业的贸易商们看到了机遇。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从该海关进口的铁矿砂及其精矿,数量及金额同比均增加了将近150%。

囤货之风已在层层传递。由于带动产品涨价预期强烈,钢材经销商囤货惜售的现象也非常明显。

记者发现,在以国际大宗商品为生产原料的其他产业领域,情况与此类似。

“公司的燃料油采购量同比去年增加了60%,常规库存也调高了10%。”4月2日,上海市金山区一家精细化工企业的采购经理王力军告诉记者。

这家企业的经营在去年同期陷入低谷,而现在订单已经恢复到接近2008年的同期水平。

“市场情况转好只是一方面。”王力军说,调高库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公司对未来数月原油价格上涨的预判。

经过持续几天的上涨,4月2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突破85美元。

“从去年底以来,国家和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原油的储备。”一位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四个国家战略原油储备基地都已经满仓,而中国企业亦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屡屡扮演“多头”角色。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2月的原油进口量达1851万吨,同比增加45.8%,而进口金额则增加了164.1%。目前,原油进口金额占全国一般贸易总额的一成以上。

输入性通胀复至?

作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采购方,中国的钢铁、化工等领域均感受到了外部传递进来的价格热度。

而记者从政府储备肉管理机构了解到,自去年年底以来,有关机构便通过国营贸易渠道悄然加大猪肉进口力度,作为政府储备进入官方仓库。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尤其是大型贸易商,均在近期做出“输入性通胀”的预判,纷纷加入加大原料产品进口和提高存货水平的决策。

“确实,有一些进口产品的上升,是由于经济形势转好、内外销都出现的恢复性增长。”这位人士举例,如运输工具、机床等生产性机电产品的进口,以及汽车等直接消费品的进口。

而另一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更多是为了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到来。这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宗商品原料及初级产品上。

“除了玉米和大豆以外,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已进入上涨通道。”申银万国期货首席分析师张敏杰对记者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级经济师高伟则表示,经过一年的低谷,目前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才刚刚抬头,企业总体存货情况相对比较稳定。

“但如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突破100美元,输入性通胀的局面将会真正到来。”高伟说,但届时中国的出口增速将会超过进口,逆差只是暂时现象。

“此前,美国等国家增加的流动性主要集中在银行领域,但随着经济回暖,这些流动性将充分释放出来。”东方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高义表示。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光学系统测试

上海影像仪官方

三维测量

测试光学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