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守住气候谈判阵地

发展中国家守住气候谈判阵地 更新时间:2010-12-14 7:15:41   马拉松式的坎昆气候大会在一片欢呼声中落下帷幕。大会最终达成的《坎昆协议》获得了与会194个缔约方中的193个缔约方同意,成为决议。

对国际社会而言,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是重建了国际社会对多边谈判机制和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重建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哥本哈根会议上,各方分歧严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之间都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情绪。此次会议,墨西哥吸取了教训,国际社会也没有对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抱过高期望。正是这种务实态度,以及本着由易到难、分步骤解决问题的原则使部分分歧得以弥合、信任得以重建,使国际社会对今后的谈判重新树立起信心。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则是守住了《京都议定书》这个主阵地。《议定书》是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中、关于减排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从谈判到签署用了12年。《议定书》规定附件一缔约方,即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目标,而附件一非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自动减排,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具体化。

去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双轨制”变为“单轨制”,也就是取消《京都议定书》,因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而未获通过。此次会议,日本再次公开表示“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并得到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响应。《议定书》是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框架中最基础的部分,放弃《议定书》意味着摒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意味着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起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实际是发达国家推卸其历史责任,为自己争取更多排放空间。这是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的,《议定书》能否延续下去,已成为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一个主阵地,如果这个阵地丢失了,其他问题如资金、技术等即使有所收获也不足以弥补在此问题上的损失。

所幸的是,经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斗争,日本态度有所缓和,最终的决议在第二承诺期问题上采取了较为模糊的措辞,称“特设工作组应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档”。这一说法认可存在第二承诺期,但并未给出第二承诺期的具体时间表和减排目标。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勉强守住了主阵地。明年在南非的谈判,能否做到在两个承诺期之间“不出现空档”还有很大悬念。

虽然主阵地守得艰难,但发展中国家在一直十分关切的资金问题上小有斩获,这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坎昆协议》巩固了哥本哈根协议上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即在2010年至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该资金将优先用于生态最脆弱的发展中经济体;在长期资金问题上,协议同意建立一个全球“绿色气候基金”,用以帮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金将有一个新成立的24人委员会进行管理,委员会成员一半来自发展中国家,一半来自发达国家。基金主要由发达国家募集,到2020年筹集资金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

明年气候大会的主办方南非在多个场合都表示,希望坎昆会议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进展,为明年在德班举行的谈判打下基础。南非环境部长埃德娜・莫莱瓦12月9日在坎昆代表南非政府发言时说:我们必须在这次会议上作出选择,是坚持有法律约束力的、巴厘路线图下的双轨谈判框架,还是选择一个没有约束力的,每个国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的框架。

坎昆会议选择了前者,但留给德班会议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并不比这次选择更轻松。

机构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3次元测量仪

三维光学测量仪

3d显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