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开发进入海洋时代
中国油气开发进入“海洋时代”
中国油气开发进入“海洋时代” 更新时间:2011-1-4 9:59:39 2010年岁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外宣布:公司所属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 多位能源专家就此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海油“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表明,中国海域已成为陆上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步入“海洋时代”。 跨越 海洋已成为我国油气开发接替区 “如果说从1976年至2002年连续27年稳产原油超过5000万吨的大庆油田是中国石油史上的奇迹,那么中海油2010年实现油气产量突破5000万吨则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董秀成介绍,我国石油开发经历了三次战略转移,第一次是从西北转向东部,开发出大庆油田实现石油自给 , 继而开发出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第二次是从东部转向西部,开发出塔里木油田等;第三次是从陆地到海洋,并实施海陆并重的发展战略。 “中国海上石油开采远远晚于发达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说,在上世纪中叶,当石油工人驾三只小船驶进位于海南岛莺歌海,钻了两眼20多米深的浅井,捞出150公斤原油的时候,距美国钻成世界首口海上探井已过了73年。此后20多年间,中国海域油气高峰年产量也只有9万吨。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出向海洋油气资源进军的步伐。 “从陆地走向海洋,这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我国石油工业做出的重大决策。”董秀成告诉记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庆、胜利等东部主力油田的产量虽相对稳定,但多数已到生产峰值,勘探开发难度增加,成本不断上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油气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在确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石油开发战略的同时,以中海油为主力的石油新军开始“挺进海洋”,向蔚蓝的大海探求油气资源。 数据表明,中海油成立近29年间,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海油目前已开发建设80多个油气田,2009年油气产量达到3925万吨油当量,2010年则突破5000万吨。 “从9万吨到5000万吨,这不仅仅是个数量的变化,而且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在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技术和大型装备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说,“我国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上百年完成的海洋工业历程,目前已建成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谈及“海上大庆”的意义,中海油副总经理 、 新闻发言人吕波说,一方面,这意味着中国海域已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另一方面,海洋石油工业也成为拉动原材料、机电、通讯、装备制造、造船、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支撑 “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 5000万吨的油气产量来之不易。吕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海上大庆”的建成,一方面靠的是国家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则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据了解,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三大特点,在海上钻探一口井需要的资金是陆地钻井的5至10倍。 1982年初,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立法形式授予中海油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开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新局面。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石油公司。据统计,从1983年中海油与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签订首个在南中国海找油合同算起,截至2008年底,中海油共与21个国家的77家公司合作过,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 2006年3月,中海油和加拿大哈斯基公司发现荔湾3—1大气田,成为首个在中国领海内发现的深海油气田。 2008年9月,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宣布,斥资171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挪威一家海洋石油钻井公司的整体收购。傅成玉坦言:通过收购和创新,中海油深海油气勘探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据介绍,几十年来,中海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专业配套齐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海油投资150亿元建造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深水起重铺管船等大型装备。 最让中海油骄傲的当属自主研发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 “这是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中海油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告诉记者,平台重3万吨,高136米,相当于45层高楼;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设计了可容纳160人的居住区,甲板室顶部配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堪称海洋工程领域的“航空母舰”。该平台2010年2月26日在上海顺利出坞,计划在2011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前景 走向深海实现“蓝色梦想” 1968年,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的东海是“另一个波斯湾”,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资料显示,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量超过300亿吨,被誉为第二个“中东”。 向海洋要资源是几代中国人的“蓝色梦想”。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曾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指出:“海洋蕴藏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这些资源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海底,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中海油“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让几代中国人的“蓝色梦想”接近现实。据翟光明介绍,从增长幅度看,近10年全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达到85%。他说:“海上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正成为我国原油产量上升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从全球视野来看,5000万吨“海上大庆”的实现,还只是中国人“蓝色梦想”的一个开端。 一方面,中国海洋油气探明率还很低。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世界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为73%,而我国仅为12.3%;世界海洋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60.5%,我国仅为10.9%。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大多集中在周边浅海区域。据董秀成介绍,目前全世界共有1.4万个海上采油平台,全球石油产量的1/3以上来自海洋,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达到45%。 “中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势必走向深海。”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中心研究员岳来群说。 来自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的消息表明,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升温和国内政策的“松绑”,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石油巨头也开始加快“下海”步伐,并将目标锁定在深海油气开采领域。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海油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无疑已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拔得头筹。特别是“981号”平台的建成,将成为其走向深海的“法宝”。据介绍,“981号”平台具有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万米。 现实是严峻的,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油气消费量大幅攀升 , 当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加大。但前景是光明的,以“海上大庆油田”为突破,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中国,毕竟已迎来油气资源开发的“海洋时代”。相关文章:美墨西哥湾新开采令延迟出台使石油公司受损放手油田收益延长石油海外合作伙伴更迭迷雾法国燃气油气生产部门可能IPO潍坊弘润“易帜”中化控股国内第四大地炼厂发改委:取消个别地区对煤炭正常流通不合理限制阿塞拜疆全年石油产量超5000万吨科考人员南海圈定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可燃冰矿体潍坊弘润“易帜”中化控股国内第四大地炼厂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远景乐观通源石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公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