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让假代维远离刚需
多管齐下让假“代维”远离刚需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本是资本市场上成熟投资者的“自我修养”。然而,理想与现实差距总是太远。
在金融机构的江湖中,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可算是颇为特殊的存在。在虚假维权频繁“碰瓷”的机构中,又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中招”为甚。无他,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正是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主营业务模式。在遭遇投资失败之时,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人”设定自然难以维持,在怨天怨地怨市场之外,投资顾问自然成为被埋怨的重点对象。因此,代维机构“不退款就投诉”的商业模式才有可乘之机。
从定义来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辅助客户作出投资决策的经营性活动”。理论上讲,非代客操作,客户就需要风险自担。即便是超级牛散、百亿私募当家人,也不能保证“稳赚不赔”。而遭遇投资损失后,无论是投顾服务还是课程软件,都被投资者弃如敝履,喊出“退费”的口号。
当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遭遇大量抹黑,也有其自身原因。回顾以往,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野蛮生长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曾有大量违规之举,“庄托”、“黑嘴”乃至“传销式”展业等屡禁不止,缺乏资格的非法荐股机构也一度给行业带来严重冲击。
近年来,监管部门曾多方整顿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并推出多份规章制度予以规范。但仍有不少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因虚假营销、违规承诺收益、工作人员不具备业务资格等原因遭遇监管处罚,甚至被暂停新增客户。在行业已有“污点”的情况下,代维机构的闻风而来也在意料之中。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市场业态的细分,针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激浊扬清也在进行中,多家机构凭借多牌照协同发展和技术创新走在了市场前沿。但身正也怕影斜,在历史包袱和别有用心者的“碰瓷”之下,如何还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持牌机构一个“清白”?
从监管层面来看,提高执法力度、准确识别虚假信息是当务之急。之所以代维们“威胁举报”的伎俩能够奏效,正是由于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监管的惧怕心理,生怕大量投诉累积招致处罚。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应避免“按闹分配”的心态,正确看待投资咨询的服务属性。即便是需要投诉,也应采取正规渠道,而非全盘听取代维唆使。
此外,网络空间的净化同样势在必行。完善互联网实名制度,对网络虚假信息发布者进行严惩,让“似是而非”的代维广告消失,留下真正的投资者心声,方能实现对机构和投资者的真正保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