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孩子们真正领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力量_1
注:该文内容主要来自当事人口述,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随着生活的现代化,人们逐渐和大自然变得疏离,只能从网络、书本上了解,鲜少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今天要讲述的,正是一位唤起孩子们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力争让人们回归自然的成本降低的女性,她也是2022年度WWF注册环境教育讲师。
文|马舒啸
排版|鹅子
供图|陈竹
风趣、敏锐、清晰,是陈竹女士在聊天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从2014年创立自然介到如今入驻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中心,陈竹一直坚守着保护自然的初心。
这一份初心就源自于陈竹童年时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回忆起儿时记忆中家门前那条潺潺的小河,陈竹欢快而昂扬,她说别看小河不大,一到夏天自己和小伙伴们在其中就在里面摸爬滚打。
那是一条非常清澈的小河,透过涓涓的流水,能看到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似乎所有的美好的回忆都与之息息相关。
也正是在小河里度过的多彩童年,在陈竹成长的道路上给她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给予她不竭勇气。
但亲眼见证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小河和很多美好自然的消逝,带给陈竹极大的触动。由于上游开了印染厂,产生的污水全部排入小河。慢慢地,河水不再清澈。
陈竹女士
“本来我们可以在里面抓虾子、鱼烤来吃,到最后这条河干脆就不能再下去了,肉眼可见河水一片黑一片红的,还泛着臭味。”
回忆到这里,陈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她继而提到自己几年前曾采访过的一位60多岁的重庆老者,他也有着相同的经历。
在重庆,山多,水也多,老爷子回忆起自己往昔的岁月,能清晰地讲出得当年在重庆哪个地方有什么峻峭的山崖、哪个地方有什么蜿蜒的河流。
但是年过古稀再看这片土地,山也好河也好,大多都被城市化的进程覆盖、被填埋,不复存在了。这带给陈竹极大的冲击,于是在这之后,生态保护也就成了她心中放不下的情怀。
陈竹与自然介团队伙伴一起在野外探究
在成立自然介之前,陈竹从事的职业都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关,分别做过天然林保护和气候变化。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意识到,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是自然保护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她从事林业工作时,国内正逐步认识到城市发展进程对生态的影响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启动了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等工程,使得我国的生态在近十几年内快速转好。
陈竹在山林间考察
但普通民众的总体环保意识仍有待提高。陈竹讲到,自己有时候会接触到一些人,他们不容易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
“你跟他们讲环保,人家没觉得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比如什么物种消失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是条鱼嘛,吃不到这一种了可以换一种吃,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对于像陈竹这样对大自然有着浓厚情感的人来说,他们在察觉到自然境况出现恶化时,会表现得更加焦灼,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让陈竹感到欣慰的是,她在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光芒。对于孩子来讲,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下,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与自然接触。
陈竹提起自己正在上四年级的孩子,说他在语文课堂上读到很多与自然相关的课文,比如《花钟》就是讲不同物种的花会在一天的各个时间开放。
但是,直接把这样的知识点摆在课本上,对于小孩子来说非常片面而单薄,孩子们没有对这样美好事物的直观感受,当然会觉得枯燥厌学,觉得书本上的文字不过一段又一段需要背诵的作业。
陈竹与孩子们的户外课程活动
正因为这样,自然介的志愿讲解会更注重把孩子们真正领进大自然,向他们介绍每个物种本身的生存智慧,通过背后的故事来启发孩子们,去真正理解自然的神奇,感受生命的力量。
这样在自然的环境中,打开孩子们的感官,去亲身接触自然,逐渐建立起人与自然链接的桥梁,赋予相应的情绪价值,在下一代的心中种下美好自然的种子。
陈竹说:“现在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们对于自然保护的意识甚至要更强,我带着他们进入保护区的时候,孩子们会把所有的垃圾都收好,会时刻提醒你不要干扰当地的生态。我想比起空喊口号,教会他们把生命的宽度与自然挂钩,他们会更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陈竹与孩子们的户外课程活动
讲到帮助孩子们回归自然,陈竹认为,人类对于自然的亲近,本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中,这本该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下,人们会感到更加平静,幸福度更高。讲到这里,陈竹举了她自己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自然介每年会向社会招集志愿自然导赏员,这些志愿者们经过培训后,再带领着当地的小朋友们一同接触大自然,当然全程都是免费公益性质。
志愿者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讲解
在对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陈竹发现:“这种能够充分与自然接触的志愿工作是非常有疗愈作用的,特别是志愿者中有很多在职场上拼搏的人,平时压力大、工作忙,还要连续两三个周末参加培训。”
“虽然身体上非常疲惫,但是志愿者们由衷地觉得非常舒爽,热情也很高涨,纷纷表示在大自然中能让人彻底地放松。”说罢,陈竹表示自己就时常在自然中感受治愈,获得新的生机。
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逐渐和自然变得疏离,这使得大家获取有关自然的消息只能从网络、书本上了解,没有办法亲身体验,与自然接触的第一手经验就变得格外珍贵。
目前有很多盈利性机构,提供引导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作为业务之一,这令自然教育有了更高的参与门槛 —— 好的自然项目动辄好几万,便宜的也要几千,等于说家庭需要一定的支付能力才能够接触到自然教育。而当人们接触自然的成本变高,对于自然的了解就更少了。
针对上述的现状,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组织,自然介希望在做深度的自然教育的同时,能够加强普惠性,让人们回归自然的成本降下来。
志愿者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讲解
一方面,志愿者组织“黄丝蚂蚂”的设立不仅能够将保护自然的理念不断向外传递,同时还能保证接触到更广的群体。
另一方面,自然介选择入驻公益性质的展览展示场馆作为自然科普的阵地,目前入驻的仙女山自然教育中心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陈竹自豪地说到:“场馆就像是一个骨架,是自然教育的硬件设施,像我们这样公益组织的入住,就是想为这样一个充满意义的场馆赋能,通过讲解、活动、和景区社群的互动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我们希望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能有更好的体验,让展馆更加充满温度。”
仙女山基地合影
目前在开设的课程中,除了野外体验之余,同时将提高孩子们素养的活动也纳入了课程体系,从多个角度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增强体能……
“通过全面的教育,孩子们不仅能明白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也更明白如何去保护大自然,这样就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对于未来的展望,陈竹充满信心,她笑着表示无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写在最后的干货:
Q:不知道陈女士有没有可以推荐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有关自然的书籍或者纪录片呀?
A:其实与自然相关的书籍、纪录片都非常多的:
比如关于自然教育对孩子的意义的书《林间最后的小孩》,特别推荐李元胜的《昆虫之美》、《旷野的诗意》等书,图文俱美。
对昆虫感兴趣,一定要读一下法布尔的《昆虫记》,从绘本到简写本都有。适合各种年龄阶段的孩子。
对植物感兴趣,个人特别推荐《植物王国的奇迹》系列三本,这套书比较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看,图片很美,对植物智慧的阐述非常简洁到位。另外英国邱园很多关于植物的书,都很美。DK也有关于植物的详尽的科普书籍。
黄一峰的《自然观察达人养成术》、《自然野趣D.I.Y》也很棒,书中介绍了很多到自然中去开展观察,利用自然物进行创作的方法。
纪录片的话,比较推荐《地球脉动》系列、《蓝色星球》、《鸟的迁徙》;最近新出的《绿色星球》等都很不错。
往期回顾
他的鸡场损失惨重,
反而保护起了罪魁祸首
五年多的"零浪费"实践,
她眼中的环保是什么
童年的梦成就一生热爱,
以自然教育传递环保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