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精简优化债券业务规则,机构:为债券融资提供了极大便利-国泰君安微融资比例多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上交所2月13日发布公告称,近期阶段性完成了债券业务规则精简优化工作。该项工作是上交所落实债券市场注册制改革,坚持质效并举、服务市场的重要举措。
精简优化后,债券业务规则数量从127项减少至73项,“简明清晰友好型”的债券规则体系已初步建立。上交所本次精简工作,旨在为市场各方参与主体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夯实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国泰君安证券债务融资部高级执行董事张睿在受访时表示:“上交所贯彻落实注册制改革相关要求,全面制定并完善了公司债券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通过优化服务、简化审核流程等方式,激发市场参与主体活力。目前上交所债券条线已形成了覆盖全业务条线的完整独立规则体系,对券商在债券业务的全流程环节都给予了清晰明确的指导。进一步简化审核流程,优化审核指引,明确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审核重点,也有利于券商更好地协助发行人申报注册债券。”
提升便利性
上交所积极贯彻注册制理念,按照“体系逻辑清晰、内容简明易懂”的思路,加大“立改废并”力度,对现行债券业务规则梳理、归并,搭建形成符合债券市场实际、方便市场主体使用的“四条线三层次”规则体系。
据悉,“四条线”是指按照债券业务内容区分规则条线,形成了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上市挂牌、交易管理四个板块;“三层次”是从规则效力的角度简化规则层次,构建了基本业务规则、规则适用指引、业务指南三个主要规则位阶。规则精简优化后,全部通过上交所官网公开,便利投资者直接查询使用,切实提升了上交所债券业务规范化、透明化程度。
“我司申报的‘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一个月就获得了注册批文,为发行人的债券融资提供了极大便利。”张睿说。
据了解,债券市场注册制改革以来,上交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持续优化精简公司债券相关规则内容,聚焦行业特征与市场关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分类、分行业引导产业企业债券融资,引导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的领域,不断推动债券品种创新,提升产业企业债券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二是提升优质企业债券融资效率,着眼实体稳步拓宽知名成熟发行人范围,不断提升审核效率,便利文件签章、财报披露等要求,助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三是制定公布城投企业审核标准与关注事项,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要求,根据城投企业的不同经营与业务规模相应规范标准与披露事项,推动城投债券结构性转型。
四是聚焦风险特征,重点揭示发行人所处行业政策变化、治理失范、生产经营激进、财务业绩指标重大异常、高杠杆过度融资等负面情形,划清风险底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债券条线规则精简优化以来,公司债券的注册、发行及交易操作要求均随着各项法规的升级更新迎来了系统性优化,在全面贯彻注册制精神、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信息披露义务、充分保障投资人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公司债券的全流程操作路径,使监管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读性进一步提升,为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参与公司债券业务提供了更多便利,各类主体参与公司债券业务的热情不断提高。”
发挥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已完成《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对产品全流程作出全面性、基础性规范,这受到了机构的广泛关注。
据悉,2022年以来,资产支持证券业务逐步搭建形成“1+4+N”规则体系,促进发挥资产证券化市场功能,助力盘活存量资产。上交所已完成《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发布4项业务指引,分别为:
一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明确申报文件信息披露和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强化市场内生约束;二是规范债权类、未来经营收入类、不动产抵押贷款3大类7小类基础资产准入标准,针对市场比较关注的互联网小贷、破产隔离效果较弱的未来收益权、涉及主体风险隐患的供应链等大类资产,明确重点关注事项,强化资产信用和破产隔离安排,加强发行准入监管;三是明确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分层分类监管机制,提升优质项目融资效率;四是规范8个特定品种资产支持证券准入要求,深化对国家战略的支持力度。
华泰证券资管结构融资部相关负责人对此指出,本次资产证券化的第2号指引明确了三大类8小类资产的审查要求,可以更好把握主体准入、资产筛选、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第3号指引践行扶优限劣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市场机构挖掘优质资产,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第4号指引对于重点支持的七大类特定领域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适用要求逐一明确,更好地引导市场机构开拓符合政策导向的基础资产,进一步丰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产类型,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资产支持证券方面,挂牌条件确认规则适用指引全面梳理并规范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材料编制、资产审核、分类审核流程及特定品种认定要求,优化制度设计,通过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则,引导企业和计划管理人等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建设市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