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口普查的几个关键词
做好人口普查的几个关键词
做好人口普查的几个关键词 更新时间:2010-11-3 7:39:1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昨日起正式开始登记,意味着全国性的、与人口状况密切相关的国情国力统计和调查正式拉开帷幕。
人口普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力图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就在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针对此次人口普查专门发表电视讲话。他指出,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就业和流动状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通过普查了解最新情况。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这个讲话,清晰地揭示了人口普查的主要意义。
现在的关键是,在面临许多现实困难的情况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如何能够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眼下的诸多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经济社会的多元化、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当前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给普查员入户登记增加了难度。同时,整个社会对人口普查的意义,以及公民对于普查的义务等认知度不够,也直接增加了人口普查的难度。
这个时候,需要强调三个关键词,即依法、科学与义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大事,不能马虎,不能随意,整个普查工作须在行政法规的约束下进行。如果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不能坚持依法普查,势必会导致部分公民的逆反心理,不愿配合;科学普查则直接关系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与完整——若数据不真实、不准确,则普查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义务是相对于普查对象而言的,每一个公民对此义务认知越完整清晰,普查的成功概率就会越大。
回顾过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过5次全国人口普查。这5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应该说,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普查时间更为清楚且规范,开始每隔10年普查一次。当然,今年早些时候通过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则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普查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这项条例的及时出台,更是此次人口普查能够依法推进的重要保证。
强调人口普查要依法进行,实乃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许多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则,就难以保证普查的严肃性。比如,《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这项规定关乎的正是许多公民关心的个人隐私问题。保密工作做不好,对于普查对象来说,确实会担心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
又如,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这个规定则颇有“专款专用”的意味,人口普查是调查人口国情,不是在查案破案。比如有的居民超生了,入户的时候应该填报,但是不能因为填报了就处罚,不能以人口普查的信息作为处罚的信息。普查机构唯有厘清自身职能,将人口调查结果与其他职能机构的任务区隔开来,普查对象才会更有提供真实、准确资料的意愿。
人口普查在注重依法的同时,还要强调科学。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会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普查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近些年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备受社会质疑,也给政府统计部门增加了不少压力。强调科学普查,不仅是要为人口信息统计与国情国力调查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也是在矫正过去统计方面一些偏负面的形象。而要确保科学普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普查政策,避免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中国是人口大国,一次人口普查涉及到4亿多户家庭,其中的任务量之大可想而知。要想此次普查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还需要全体民众的配合,认真履行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普查对象须如实回答问题,不隐瞒情况,不提供虚假信息,不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也唯有每个家庭和居民都认真履行义务,如实提供普查涉及的信息,普查数据才能真正确保真实、准确与完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