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IPO:上交所、深交所融资额分列全球一二位,港股仍低迷-香港有多少只股票
近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表现及前景分析。
报告分析称,以2023年上半年的新股融资总额计算,两只芯片业超大型新股推动上交所成为全球新股融资额排行第一,深交所位列第二,纽交所凭借今年上半年最大新股重返三甲,香港交易所排名第六。
德勤预计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将会有174只新股融资2095亿元,相较2022年上半年的169只新股发行上市融资额达3119亿元,新股数量同比上升3%,而新股融资额下滑33%。融资额下降主要系中国移动(600941.SH)和中国海油(600938.SH)2只“巨无霸”上市,合计募资843亿元,大幅提升了当年的新股融资金额。
今年上半年,全球十大上市新股中,有3只来自上交所,分别是中芯集成(688469.SH)、晶合集成(688249.SH)和阿特斯(688472.SH),IPO募资金额分别为110.71亿元、99.6亿元和69.06亿元;深交所有1只,陕西能源(001286.SZ)IPO募资72亿元。
上述4只大型新股分别来自半导体或能源资源行业,中芯集成和晶合集成为国内头部晶圆代工企业。阿特斯为国内最早一批光伏组件厂商,自公司申请上市科创板后,耗时两年才注册生效。至此,在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企业中前五强齐聚A股,包括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
分上市板来看,创业板IPO数量领先、科创板IPO融资金额领先,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北交所的新股数量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分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新股数量有所上升,TMT和医疗医药行业有所下降。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科创板IPO融资金额领先,但今年上半年科创板的平均融资规模为1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8亿元有所下降。而沪市主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平均融资额分别为13.2亿元、12.4亿元及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平均融资规模7.6亿元、12.2亿元及1.5亿元有所增长;深市主板的融资额较去年持平,为8.9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科创板的市盈率进一步下降,目前处于历史最低位。报告显示,截至6月16日,科创板市盈率为41倍,今年一季度为49倍,在2022年一季度之前,其市盈率从未低于70倍。
对于今年上半年A股IPO节奏,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华东区A股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赵海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欣然看到股票发行注册制于2023年第一季度全面实施。注册制实施的意义不只是预期会带来更活跃的新股发行,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给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了通过IPO募得资金、改善治理、最终壮大发展的机遇。同时更多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将会提升它们的质量,使得市场上有更多优质的企业让投资者参与投资。此项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将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强大的支持。”
另一边,港股新股市场持续受到外围市场因素影响而放缓,延续去年以来的低迷表现。上半年,港股新股融资总额为过去十年以来低位,数量为31只,合计融资178亿港元,去年同期两项数据分别为24只、177亿港元。
对此,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鲍捷表示,“全球银行危机、美国持续加息和美国债务上限协议令到环球资本市场变得更波动。由于市场表现乏力、投资情绪欠佳和估值处于低水平,很多投资者都将资金从股票中撤离。但是中国香港资本市场也完成了多项令人感到振奋的改革,包括推出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机制和今天推出双柜台证券,因此在等待主要数据公布以及市场估值回暖的同时,很多公司仍然积极进行准备在香港上市的工作。”
截至2023年6月15日,已经过会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计有258家(包含179家创业板、北交所19家、科创板44家、上海主板10家、深圳主板6家),与2022年上半年的232家(包含118家创业板、76家科创板、北交所11家、上海主板9家、深圳主板18家)相比有所增加。
展望下半年,德勤预计,随着稳中求进的各项经济政策以及注册制全面的实施,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保持常态化发行,2023年A股IPO有望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全年A股市场将有430至510只新股,融资大约6200亿元至6990亿元,相比2022年的新股数量为424只,融资额为5868亿元。上海科创板可能有120至140只新股融资2400至2750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