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电业务整合受关注电梯+机器人战略渐清晰-美国高斯国际有限公司
以电梯作为主营业务的上海机电,在今年房地产市场疲软的态势下,年内业绩预期仍然向好似乎很难具有说服力。上海机电方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力求业务拓展以寻找新的盈利点。这看似容易,然而新业务要带动占据80%份额的电梯业务来提升公司业绩言之过早。那么,上海机电如何变通呢?
剥离高斯国际提升业绩预期
上海机电通过多年的整合并购,业务涉及电梯制造、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印刷包装机械制造、液压气动设备、人造板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焊接器材和电机设备共九大业务板块。同时,该公司与世界顶尖的跨国公司合资组建企业的方式,在相关领域都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但是,由于高斯国际近年来的亏损,导致印机业务下滑,影响公司利益非常明显。因此高斯国际面临淘汰。
7月28日,上海机电公司公告,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和子公司上海机电对高斯国际的债权进行债转股。交易完成后,母公司仍然作为美国高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而子公司上海机电由原来持有的100%股权变更为6.37%,至此,上海机电完成了对印机业务的剥离。
然而才刚刚剥离了印机业务,上海机电又因房地产市场疲软面临电梯业务下滑的风险。据了解,电梯业务在该公司成本比例、利润比例等均占到80%以上,电梯业务一旦下滑,该公司将陷入困境。因此,上海机电业务转型迫在眉睫。而从目前看,电梯业务在该公司的份额无可替代,因此该项业务仍作为上海机电首要发展对象。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盈利业务成为上海机电的重要议题。
电梯业务仍需深度拓展
在九大业务板块中,电梯业务一直占有上海机电80%以上的收入。旗下上海三菱电梯无论是品牌、技术还是市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论综合实力,上海机电仍是电梯行业的领跑者,但由于该公司发展速度略低于行业,市占率有下滑趋势。如三菱电梯的竞争者日立和通力以更积极的态度追赶,近两年的差距已经非常微小。
其次,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疲软,新建项目增速大幅降低,整体处于消化库存的状态,今年表现尤为突出,电梯销量也随之下滑。多家券商给予上海机电评级时,在风险提示中提到“电梯需求较大幅度下滑”。海通证券认为,考虑2015年房地产增速放缓,预计2015年电梯收入增长5%左右。因此判定电梯业务将呈下降态势。
不过,随着《特种设备安全法》正式执行,到了2015年后电梯维保市场将爆发式增长,电梯维保将成为公司业务亮点。长江证券认为,电梯受维保、保障房、公共设施、出口业务、旧电梯更新、维修保养等需求拉动,仍将维系稳定增长势头,预计今明两年增速将在10%左右。
长期来看,随着国企改革临近,上海机电资产重组注入预期强烈。业内认为,资产重组主要路径可能包括两个方向: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整体上市,将上海机电作为核心业务合并,实现集团优质资产打包上市;依托现有上海机电的上市平台,母公司将旗下优质资产注入,特别是机器人及自动化资产,实现集团优质资产上市的目的。
从业内提及的重组预期来看,电梯业务是作为“保护”对象,而机器人业务被纳入优质资产行列。由此看出母公司更重视其新兴业务。自2014年以来,国内产业资本开始布局机器人行业。在关键部件领域,上海机电子公司今年2月联手机器人减速机龙头企业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涉足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机,开展工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由此可以看出,上海机电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电梯+机器人”欲突破瓶颈
我国机器人发展较发达国家起步晚,基数低,再加上近年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用工成本快速提高,倒逼企业加速机器人采购以抵消人工成本提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机器人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国内机器人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的进口依赖一方面限制国产机器人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高额的零部件进口成本使得国内机器人厂商不堪重负。
自2013年4月起,上海机电增资扩股纳博特斯克传动设备商贸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精密减速机在中国业务并探索和开拓工业机器人市场,为精密减速机及相关产品在中国研发、组装生产、制造及服务打下基础。合作至2月,双方更进一步合资设立了纳博特斯克精密机器有限公司。纳博精机计划形成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的产能,预计精密减速机产品明年正式投入生产。
而作为主营的电梯业务仍占据公司主体份额,摒弃该业务显然是不可行的。但上海机电是上海国企改革的重点公司,享有改革及发展红利,若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整体上市,将上海机电作为核心业务合并,那么该公司电梯业务将无后顾之忧;若依托现有上海机电的上市平台,母公司将旗下优质资产注入,那么,上海机电在资金方面也受到很大的扶持。因此,上述资产重组两个方向均使得电梯业务受惠。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核心零部件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梯制造业本身就属于高端装备制造,转型机器人领域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技术基础实现产业化。
上海电机的“电梯+机器人”战略逐步清晰,国企改革进程加速推进,新的盈利点由此应运而生。长江证券认为,伴随亏损业务的置出、机器人减速器业务的落地,未来“电梯+机器人”的新增长模式逐渐浮出水面。此外,上海国企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未来公司顺应变革的可能性较大,市场化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