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的“老胡同”按下了暂停键——况晗铅笔画下的绝美艺术
况晗1961年生于江西宜丰,现定居北京.198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首届徐悲鸿奖学金。199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毕业分配至北京,住在胡同里,对胡同产生了情感。他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对即将拆除的民居情有独钟,从日常生活的景物中发现诗意和美的韵致,在探索中创造出宽线条铅笔来描绘北京的胡同。
在当今中外画坛,以铅笔素描作为学习绘画及写生的基本手段已属于每个画家的必修课题了。其中有许多蜚声国际的实力派画家,其铅笔素描作品亦具有极高的水准和价值,可以独立地成为完美的作品并被人们珍藏及传世。但是,能把铅笔素描发展成另一个成熟的画种,不仅有独特的风格,而且有着高难度的技巧,这种成功的例子在国际画坛却非常罕见。
然而,偏偏在北京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美术岗位上,就有着这样一位实力雄厚的画家,他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凭着一支铅笔和虔诚的心,创造出铅笔画的一片新天地,成就了铅笔画领域闪闪发亮的一家。这位画家便是况晗先生。
事实上, 况晗的铅笔画需要有极高的造型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同时需要有深厚的功力和强劲的臂力。这些综合修养和实力并非短期内可以形成,而是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和探索,凭着悟性和执着才能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高难度技法。况晗这种甘于寂寞而又进取不懈的艺术家精神令人敬重,亦是他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况晗独创的铅笔画,往往喜以扁平的笔触,力透纸背的力度,富于韵律的节奏,虚实相应的变化,构成明快而层次丰富的画面。他的作品一方面有着严谨的造型和细节的深入刻划,但同时用笔却相当概括及精炼,没有多余及琐碎的笔触。令人欣赏其作品时如在朗读一首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并感受到那种痛快和淋漓尽致。
宽笔铅笔画是一种新画种。宽笔铅笔画可以说是况晗的发明,此前仅有个别外国人拿来作速写,真正当一种正规的艺术创作手段的还没有。况晗摸索了很久,终成气候。这种宽笔铅笔画讲究笔触,一笔是一笔,不可涂抹,颇像中国画、中国书法、木刻和水彩。画时手臂必须很用劲,一笔下去,画纸上会留下一个凹沟,摸起来颇有立体的质感。这种画吃功夫,不大的一张画,要耗时整整七至十天。况晗是个壮汉,连续画画,七天下来,竟大病一场,可见耗精力之大。如此看来,这部图集可算是一部身心投入的力作了。宽笔铅笔画看起来和常见的铅笔画一点都不一样,猛一看,还以为是水墨的呢,感觉很好,很美。
况晗认为,铅笔画不单是绘画的基础训练,更是一种独立的绘画技法。它不褪色不变形,是最好保存的画种;它与水彩画、油画或其他技法一样,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它又是最本色的艺术,所以它表现的意境与效果,有时甚至是其他绘画技法所无法比拟的。
况晗爱上了胡同小院里的一切,爱上了邻家大爷大妈,也爱上了北京四季分明的变化。他决定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这里的一切。这些爱,都通过他的画笔,一笔一笔地渗透到他的作品里。
一开始,况晗用水彩和速写画自家的门窗、院子,后来又一步步延伸到长长的胡同。他利用空闲时间背着画板,骑着自行车,清晨出发,摸黑才回家,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地跑,一条胡同一条胡同地串,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个门楼。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很多胡同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