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义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辽源市2020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复工2、中国市长访谈录|专访辽源市长程宇:升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辽源模式”3、吉林省东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2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第4期)
辽源市2020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复工
4月15日,辽源市在辽源欧亚购物中心二期项目现场举行辽源“三早”行动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辽源日报记者 夏景明 摄
辽源日报讯(记者 王茵)4月15日,2020年吉林省“三早”行动启动暨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长春举行,我市在辽源欧亚购物中心二期项目现场同步举行辽源“三早”行动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市委书记柴伟通过音频连线,向长春主会场报告辽源“三早”行动项目集中开工情况。
当日,辽源市“三早”集中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复工项目9个。总投资6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6亿元。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
市领导柴伟、孙弘、李兆宇、刘立新、韩阳、蔡宏伟、胡永为、张凤林、汤艳、徐晖、吴波,欧亚集团董事长曹和平、副董事长于惠舫、副总经理邹德东参加集中开工仪式。
开工仪式上,孙弘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并参与辽源转型发展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当天集中开工的各个项目单位表示热烈祝贺。
孙弘指出,年初以来,全市上下主动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把握新政策动向、主动强化新资源意识、主动搭建新动能平台,谋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51个“三早”项目,总投资283.1亿元,涵盖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重大民生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为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经济总量壮大注入强大动力及崭新活力。
孙弘强调,项目工地就是阵地、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要全力以赴突破项目建设瓶颈,着力打造最优质的营商环境,实行集中审批、限时审批、高效审批,保证项目快建设、快突破、快推进,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要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聚焦“五大改革”,构建“六大体系”,立足“211555”产业格局,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辽源。要全力以赴促进项目落地,强化要素保障、专班推进、统筹协调。要推动项目建设定节点、定措施、定责任,抢时间、赶进度,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严把安全质量关,确保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取得双胜利。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宏伟主持集中开工仪式,辽源欧亚购物中心二期项目负责人、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轨道客车大型铝合金型材及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负责人,市发改委、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和经济开发区主要领导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
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党委政府和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项目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及工作人员近百人参加开工仪式。
中国市长访谈录|专访辽源市长程宇:升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辽源模式”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宇:
? 2023年,辽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3.2%。
?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辽源初步构建了“钢铁+冶金建材产业”“袜业+现代纺织产业”“蛋品+农产品加工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高精铝+轨道列车产业”“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七个主导产业方向。2016年,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调研交流会在辽源市召开,国家发改委把辽源的转型经验誉为“辽源模式”。
? 2023年,辽源市在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中取得东北地区最好成绩;在省政府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 辽源将以“一区、四转型”为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这里曾因以纺织袜业为代表的轻纺行业发达而被誉为“东北小上海”;这里也因首开中国人工驯养梅花鹿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不仅如此,辽源还有着120年煤炭开采史,曾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逼着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2008年,辽源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从那个时候起,辽源就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宇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近年来,辽源的产业绿色、现代化转型发展卓有成效。2016年,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调研交流会在辽源市召开,国家发改委将辽源的转型经验誉为“辽源模式”。2023年,辽源市在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中取得东北地区最好成绩。
如今的辽源正紧紧抓住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转型机遇,提出“一区、四转型”的新目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升级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辽源模式”。
辽源市城市夜景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对话程宇: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政策为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
澎湃新闻: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大背景下,辽源的发展迎来了哪些新机遇?
程宇:当前,东北振兴进入20年以来最为重大的发展转折期、历史机遇期、政策叠加期。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亲自审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若干政策,既给东北振兴赋予了新内涵、新使命,又为吉林率先突破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
具体说,就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带来的东风效应、国家支持政策带来的激励效应、社会预期提振带来的磁吸效应。
推进三个转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澎湃新闻:作为历史上的资源型城市、现在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请问辽源在探索转型发展的路上,取得了哪些成果?积累了哪些好的经验?
程宇:历史上,我们确实是资源型城市,有着120年煤炭开采的历史,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过去,辽源有过因煤而兴、因煤而立的辉煌历史。
但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我们面对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阵痛期。
2008年,辽源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从那时候起,辽源就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主要是推进了三个转型:推进产业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推进生态转型,修复东辽河源头的绿水青山;推进城市转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
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懈努力,辽源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业重构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初步构建了“钢铁+冶金建材产业”“袜业+现代纺织产业”“蛋品+农产品加工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七个主导产业方向,培育壮大了食品、铝业、汽车、药业等领域的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2016年,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调研交流会在辽源召开,国家发改委把我们的转型经验誉为“辽源模式”。
2023年,我市在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中取得东北地区最好成绩。
二是生态转型取得重要突破。辽源作为资源型城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历史包袱重、欠账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辽河流域治理作出重要批示。辽源作为东辽河的发源地,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东辽河流域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经过5年的努力,东辽河水体稳定在三类水体及以上,全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去年,辽源作为全省唯一“环境治理”典型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三是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全面推动棚改、旧改、水电气热路改造、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城乡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三个转型”的推动下,辽源的区域发展活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2022年,辽源市成为东北三省首个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地级市,连续四年获评“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吉林全省最好地区之一。
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将辽源纳入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在国家发改委的主导下,启动了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我们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对外开放合作创造新的载体和平台。
以“一区、四转型”为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澎湃新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接下来,辽源市在进一步推动转型发展方面,以及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计划或考虑?
程宇:尽管我们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辽源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抓产业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东北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转型机遇,以“一区、四转型”为目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推动辽源全面振兴、率先突破。其中,“一区”即创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四转型”即以新能源引领产业结构转型、以新业态引领传统工业转型、以新文旅引领生态环境转型、以新生活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澎湃新闻:请问围绕“一区、四转型”的发展目标,接下来辽源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程宇:我们定下来了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第一个,是要以新能源引领产业结构转型。新能源产业是朝阳产业,是辽源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探索。我们将抓住吉林全省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辽源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
一方面,要建设绿电产业园区,放大绿电优势。通过借助辽矿集团由煤炭供应企业向绿电供应企业转型,在高新区建设低碳乃至零碳产业园区。未来,不仅园区电价将有望大幅度下降,还将实现电力供应上的低碳或零碳。
另一方面,要开发氢能全产业链,用好我们的风光优势。通过抓好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同步推进风光伏发电、制氢微网和科普基地等项目建设。
第二个,是要以新业态引领传统工业转型。我们计划狠抓新农业、新袜业、新装备、新材料、新建材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力争在5年内传统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
在现代新农业发展方面,我们要围绕“大食物观”谋划中央“大厨房”,发展“小品种、大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梅花鹿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梅花鹿、毛驴的养殖规模,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阿胶生产基地、开发梅花鹿观光旅游。
二是重点建设东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金翼蛋品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带动全域做大养殖链、延伸加工链、配套物流链,构建预制菜、溏心蛋、卵磷脂等“食品+医药”蛋类产品结构。
三是扶持松籽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建好东丰松籽产业园,推动松籽产业实现从种植、加工、销售到仓储物流的全链条发展。
四是做大肉牛产业,抓好东丰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提升肉牛屠宰加工能力。
在现代袜业产业集群打造方面,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是全球级专业棉袜生产大型工业园,入园企业1210户,棉袜产能在35亿双左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围绕扩规模、强品牌、抓转型、促开放,加快解决“有产品、缺品牌,有产量、缺产值”等突出问题。同时,我们将抓好可容纳500户企业的东北袜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研发、原料、印染、袜机制造等环节补链企业,提升全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在新装备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将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配套、高精铝加工和冰雪装备产业发展。一个是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既有产能释放,推动更多的零部件企业纳入一汽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同一汽集团及各整车厂战略合作,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还有一个是抓好汽车轻量化产品布局,发挥好既有高精铝优势企业带动作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相关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另一个是,抓好冰雪装备产业发展,依托纺织袜业产业优势,把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市场机遇,打造冰雪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冰雪袜、滑雪服、滑雪靴、滑雪板、滑雪板打蜡车等功能性产品。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辽源目前有碳纤维生产企业18户,年产能1.2万吨左右,产业规模10亿元。其中,亿达碳业是国内仅有的能生产沥青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等产品的企业。下一步,重点建设碳纤维制品产业园,深化与吉林化纤对接合作,推进碳纤维辅助材料生产加工项目进驻园区。加快亿达碳业增量发展,推动企业与中南大学液态电池电极研发中心共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抓好储能液流电池毡、纤维保温材料等项目建设。
在新建材产业方面,我们将抓好鑫达超低排放改造、年产180万吨热轧带钢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第三个,是要以新文旅引领生态环境转型。去年以来,我们探索环境优化和文旅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启动建设了东山体育公园、超级碗体育场、悦动辽源欢乐荟、天陆山滑雪场等特色文体项目,拉动综合性消费超1.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体育和生态两个主题,一是要打造环东山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抓好环东山文旅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导入篮球、滑雪、乒乓、排球等赛事经济新IP,把辽源打造成赛事名城。二是要抓好采煤沉陷区生态旅游开发。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重点抓好黑金小镇、鹿鸣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那兔主题乐园、天楹重力储能科普基地等6个项目建设。
预计今年7月,那兔乐园将开业运营,花海、梅花鹿园、孔雀王国也将同步开放,我们还要举办一场大型文旅嘉年华活动和为期5天的第五届辽源国际琵琶文化艺术周,打造琵琶、梅花鹿等新的文化IP,把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疮疤”变成新时代的“城市名片”。
同时,我们还要建设东辽河绿色生态屏障。我们的想法是由省级层面统筹,协同四平、公主岭整体规划、系统实施,加强东辽河流域的综合生态改造和旅游资源开发。
第四个,是要以新生活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我们将围绕构建高品质生活体系,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一方面,着力抓好城市更新,以办好民生“关键小事”为导向,把握国家政策机遇,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路、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实施城市供水供电供暖等领域补短板工程,增强车位、厕位、充电桩位等功能性供给。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城市供给服务,全面增强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健全“12345+舆情+网络+信访”四位一体的民生问题发现机制、“窗口+行管部门”前哨预警机制和“接诉即办”快速反应机制,探索“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管护机制。
吉林省东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2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第4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吉林省东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2022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第4期)。
本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共计117批次,包括食用农产品、普通食品。经检测:东辽县白泉镇天伟调料摊床、东辽县白泉镇淑娟调料摊床销售的土豆粉条,检验项目铝的残留量不合格;东辽县安石镇孙红君蔬菜水果商店、东辽县安石镇吴东蔬菜水果熟食商店销售的生姜,检验项目噻虫胺不合格;东辽县安石镇刘家金百利综合商店销售的白花生米,检验项目酸价不合格;辽县凌云乡张宏福蔬菜水果综合超市销售的韭菜,检验项目氧乐果不合格;东辽县凌云乡宝发蔬菜水果生鲜超市二部销售的寿光韭菜、东辽县安石镇刘家金百利综合商店销售的土韭菜、东辽县欧德福生活购物广场有限公司销售的韭菜,检验项目腐霉利不合格。
东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选购食品要选择具有经营条件和良好经营环境的场所,食品经营场所要远离污染源。如冷藏冷冻食用农产品必须具备冷藏、冷冻设备;直接入口的食品要具备防蝇虫防尘条件;食品从业人员应在经营场所公示其健康证明等。
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第四期)公示(全部).xls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