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做门窗的厂
文章目录:
1、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2、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东台市一地块,成交价112524万元3、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与南京乌龙潭的不解之缘
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 题: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江苏系统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新华社记者陈刚、赵久龙
江苏省加快改善苏北农房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2019年改善10万户农房的基础上,江苏省提出,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深冬寒意重,新居暖人心。
走进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新型农民社区,村民王英梅一边擦着窗户,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里坐坐。“添了约10万元,现在楼上楼下都是三室一厅,有小车库,还有个小菜园,别提多高兴了!”王英梅说。
“一门两窗、六十平方,前面柴房厨房、后面猪圈茅房”,是苏北旧农房的典型场景,多为砖木结构,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
在宿迁市新庄镇朱瓦村新型社区村民张裔清看来,以前房子矮小,窗户透风漏雨,路边沟渠堆满垃圾,一家人只花了几万元就住进两层小楼,“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江苏全面小康短板在苏北,苏北短板在农村,农村短板在住房条件。2018年的调查显示,苏北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房就有近50万例,其中大多数是年代久、面积小、质量差的单砖房,甚至还有危房。
2019年,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当年省级财政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改善了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同时完成9691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农村危房改造。
如今,穿行在苏北乡间,不时能看到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那便是改善后的新型农民社区。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表示,绘出“住有宜居”新蓝图,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迁新居,也留乡愁
在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黎明村,银杏、紫薇、枇杷等乡土树种随处可见。
为留住集中居住点中心位置3棵40年树龄的白杨,黎明村邀请专家规划保护,围绕原有树木、竹林等,增加景观绿化,实现了见老树、解乡愁。
在加快改善苏北农房过程中,江苏省积极引导设计大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设计师参与农房改造,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乡土味道,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
在盐城市,盐都区借鉴古村落民居,打造“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红门庭院、绿篱花香”的特色建筑风貌;东台市按风情水乡、典雅古韵、盐渎渔家3种风格,分类设计农房建造方案。
“我家住房我设计。”由江苏省住建厅牵头、面向公众开放的“农房建设服务网”2019年5月上线运行。群众可自主查询农房设计图集、政策文件解读,还能选择喜欢的户型和内部设计。
为保障农民利益,江苏省提出,顺应城镇化和村庄发展规律,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坚决杜绝与民争利,不搞强拆强建,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求搬迁进度、土地指标,让群众“放心搬”。
“住得好”更要“过得好”
整齐的书架倚墙而立,几名村民在书桌旁安静地翻阅书籍。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馆,农民洗脚离田,在这里读书看报。
“新型农民社区既要让村民集中居住,也要充分考虑配套服务。”社区党委书记陈先扬说,目前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乡情馆、文娱活动室、污水处理厂等已陆续投用,还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乡土人才志愿服务队等,服务社区群众。
江苏省提出,各地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产业长远发展、乡村风貌塑造等实际需求,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居住形态的改变,正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涟水县成集镇党委书记黄勇介绍,有10多名本地村民在条河村食用菌示范基地打工,栽培食用菌,每人一天能赚七八十元。
在盐城市,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靠工业园区的68个、农业园区的88个、旅游园区的8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把改善住房条件,让农民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作为苏北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江苏省的计划是,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东台市一地块,成交价112524万元
金融界7月4日消息,东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4年7月4日至2024年7月9日挂牌出让2024(工)2号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单位为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成交价1125.2412万元。
据了解,2024(工)2号地块,位于人民路东侧、东区二路南侧。土地面积43614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工业,出让年限为50年。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3月28日,注册资本4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徐广龙。经营范围包括门控技术研发,自动门控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屏蔽安全门、室内金属钢质门、钢质防火门、金属墙板、金属隔断、金属门窗(含喷涂)、五金制品生产、销售,钣金件加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该公司由徐冀持股25%,徐广龙持股50%,夏新国持股12.5%,马龙云持股12.5%。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与南京乌龙潭的不解之缘
在南京城西,群山之中镶嵌着一颗明珠:它是一座集自然山水与历史人物景观为一体的古典文化园林,名叫乌龙潭公园。虽小,占地七万平方米,其中水面2点69万平方米,但名气很大,它承载着近代中国首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优秀代表,尤其是魏源等大家的奋斗史迹和传说。想当年,两江总督陶澍在金秋之夜约魏源泛舟,潭上赏月,陶诗兴大发:“乌龙美景,秀色可餐”。魏和之曰:“有此处,何必西湖从此,这里便有了小西湖”之美誉。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在1832年即清朝道光十二年,仕途失意之后,经过反复考虑,他决意辞别乡亲父佬,即来到南京,相中地处城西清凉山下乌龙潭边,称诗巷的龙蟠里东侧购地建三进草堂,起名“小卷阿”,此名源自《诗经: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 阿者大也”。从此他便长居此处:撰写成《海国志》以及《海国图志》50卷,以此探讨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他在书中提出“以夷攻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及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清军,力图战胜外国入侵为此,他便向清政府提出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制轮船、火器,达到官民联合抗战外国入侵的目的,诚为当时改良思想的先驱!
我每次从无锡回到南京,总要从这里穿过乌龙潭去省人民医院体格检查。检查后即到此休息,思考和体会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得笫一次从汉中门旁走进乌龙潭没多远,便看见一铁铸魏源全身站像,旁为其泥砖墙瓦屋。不知哪年,这里变了样:北边围墙上呈现出一长排花岗岩砖雕画面,内容全是描绘魏源各个时期经历的场景,其画面气魄十分恢宏,令无数游客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清朝的科举制度决定了魏源的仕途:九岁赴县学应童子试,考官指着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口袋里两个麦饼巧对曰:“腹内孕乾坤”! 考官一听,大为惊呀,惊呼其为神童!31岁,他就江苏布政史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不久, 魏源庚午科取秀才、中举人,后应礼部会试,与同考龚自珍双双落第。自此,魏源断了仕途,但心有不甘。1844年他50岁时再次参加礼部会试,获进士及第,皇上以知州用,即分发江苏,先后任东台、兴化知县。新官上任三把火: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且编成《海国图志》50卷,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讨。
不久,皇上授其高邮知州,在任上公余之时完成《元史新编》,时年己逾六旬,便辞去官职,潜心研究佛学, 著有《净土四经》,1857年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
魏源之后,与乌龙潭有缘的文人还有袁枚、吴敬梓、曹雪芹、图书馆之父缪荃孙,以及在此筑“薛庐”,举办惜阴书院的薛时雨等文人雅士,他们在此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了不少人才。才子袁枚为当时词坛之主,其父亡后,辞官养母,在此购废园建随园居住近50年,著有《随园诗话》。缪荃孙晚号艺风老人,是清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一生撰、编、校、刻书无数,曾任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监督,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综上所述,这里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积殿之丰富大雅, 在江南地区并不多见,值得发扬光大!近年来,鼓楼区政府在此立碑,叙述近年化巨资重修、恢复了原有房屋、门窗、庭院等180多年前的模样,尤其是魏源当年手植的蜡梅树,编号为该园树木排序的578号,仍然年年开花结蒂,令游客观后顿生抚今思惜之慨,留恋忘返,不觉游兴大增!(魏辅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