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铝合金门窗定做电话多少
文章目录:
1、“短短的20多分钟比一辈子还长”电器小店一夜被薅7000万?律师解读2、一查吓一跳南京同一房屋竟被注册数十家公司3、苏州:96岁“网红”书叟守望122岁“文学山房”
“短短的20多分钟比一辈子还长”电器小店一夜被薅7000万?律师解读
9月2日
“小天鹅被羊毛党
一夜薅走7000万”
登上微博热搜榜
引发网友热议
小店挂错价格被“薅羊毛”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因“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出现价格设置错误,自己以超低价格买到了洗衣机,甚至还有不少人以该价格下了四到五单寻求转手。而这些“羊毛单”将这家已经开了近十年的县城小店几乎逼上绝路。
据“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公告,8月28日凌晨,由于店铺新开的运营人员对平台活动规则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导致全店洗衣机产品以远低于市场价(是成本的四五折)的价格被错误地设置并售出。
该店铺称,他们于12时20分发现问题并进行了下架处理,短短的20多分钟比一辈子还长,被拍了近4万单(其中绝大部分是一人多单多台的情况,非常的专业),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多万元。
事件发生后,该店铺目前已下架所有商品链接,同时在首页发布一则运营人员的视频致歉,视频中该运营人员称,店铺发现异常时已过20分钟,目前店铺保证金赔付已经超过几十万。她表示,“本人真的倾家荡产都没有办法赔付得完”,希望购买者同意退款。
9月3日,“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发布公告。
公告称,小天鹅品牌决定为该店铺提供过百万元的专项支持,用于补偿因此次事件受到影响的消费者。对于已经下单的消费者,赔付形式将采取10元现金红包+100元无门槛优惠券的方式,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不满与损失。
该网店非常诚恳地感谢每一位之前主动退款顾客的理解与宽容,并承诺:“我们不会关店”。如有任何需要,可直接联系其客服团队。
律师:恶意“薅羊毛”涉嫌违法
“标错价”的商家是否可以直接解除订单?对此,北京鼎世律师事务所庞理鹏律师表示,如果商家确系因对平台规则理解错误而标错价格,导致被消费者大量下单,在法律层面,属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
此外,庞理鹏还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或者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数量等产生错误认识,按照通常理解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行为人就不会作出相应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重大误解的相关规定,商家可依据前述法律规定行使撤销权,即可以重大误解为由直接解除订单,将钱退还消费者。合同撤销后,商家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庞理鹏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成立信息网络买卖合同关系后,商家可以基于对发布商品价格存在重大误解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张撤销合同。针对部分消费者恶意“薅羊毛”的行为,即利用优惠活动或漏洞获取不当利益,通常被视为不当得利,恶意“薅羊毛”情节严重或数额巨大的,涉嫌违法犯罪。
庞理鹏建议,商家应做好与消费者的解释和沟通工作,商铺平台也应在查证核实后,协助商家与消费者协商退款。从维护商铺形象的角度考虑,商家可以事先发布公告声明并致歉,可通过赠送购买优惠券等方式说服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
转自:央广网
来源: 小强热线
一查吓一跳南京同一房屋竟被注册数十家公司
南京的赵先生有套房屋,地址位于江宁区东新南路15号480室,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经过在“企查查”等软件上查询,发现该地址竟然被26家公司或个体工商户同时注册为办公地址,最多的时候有40多家。从去年起,赵先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但没有解决。
(图为赵先生本人提供的查询结果)
7月17日,江宁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戴先生通过江苏新闻广播《政风热线》回应称,前期确实接到过赵先生的投诉,这些企业按照正常流程已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具体情况还需联系相关分局。
(图为不动产权证上的房屋用途为商务办公用地)
已经列入异常经营名录
“空挂”企业正在公示中
7月21日,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东山分局周局长在直播节目中表示,经查,目前江宁区东新南路15号480室在册公司12家、个体工商户5家。经赵先生确认,其中只有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是和他本人有关联。对于注册的其他11家公司,工作人员核查并不在现场经营,拨打注册登记信息上的电话也联系不上。
周局长还透露,按照《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这些“空挂”的公司已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目前正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等待企业负责人前去变更地址后,企业才能移出异常经营名录。
(楼房外部为商业广场)
提供材料应当备注权限
要找有资质的机构代办
同一地址被注册多家公司,广大业主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东山分局周局长周局长提醒,业主在给中介机构或者承租方提供相关材料的时候,有必要备注“此份材料仅限于办理此次XX手续”,能有效规避一些风险。另外,对于想要从事商业经营的广大市民,一定要找有诚信、有资质的代办机构。
江苏台记者 陈 军
《政风热线》节目组
微信:江苏政风热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苏州:96岁“网红”书叟守望122岁“文学山房”
2021年5月,江澄波在家中整理古籍。 王道摄
“五一”假期,深圳《晶报》总编辑胡洪侠和夫人作家姚峥华,来到苏州后,忙不迭地赶赴钮家巷深处一家旧书店。见到今年96岁的“掌柜”江澄波先生,夫妻二人颇为激动。因为他们上一次见面还是14年前,那一次,他们在这家名为“文学山房”的书店买了不少书,还被推荐购入几锭徽墨,至今还引以为幸事。
再次见面,江澄波先生依然认得这对“老顾客”。他还记得当时他们手里钱不够,又跑到银行去取了现金……
胡洪侠和夫人姚峥华都是“书痴”,不但自己藏书、写书,还发起了影响较大的“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活动。此次到苏州,他们除了淘书、访问书人,就是回访江澄波。他们购买了江先生新再版的两部书,并特地请他签名上款。胡洪侠说,96岁还在开书店、守书店,这在深圳是肯定找不到的。如今,每天前来拜访江先生的,还有很多外地读者。胡洪侠感慨,真想不到,江老先生成“网红”了。
五代书店人,接力经营
江家人的书业故事从江澄波的曾祖江椿山开始,这位浙江湖州男人因为战乱来到苏州,就在苏州阊门“扫叶山房”书店做店员。江家早在原籍地就擅长古籍研究,因此后辈多从事此业。
扫叶山房始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苏州阊门内,店主为苏州洞庭山望族席氏,书店直到清初仍是生意兴隆。江椿山之子江杏溪在13岁时就进入书店业,先是在嘉兴孩儿桥旧书铺做学徒。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江杏溪来到苏州,决定自立门户,创立“文学山房”书店。此时的苏州正处于古旧书店业的辉煌期,一直延续到抗战前期。位于苏州护龙街嘉馀坊巷口的文学山房经过两代人的经营,已经在江南大有名气。
吴中自古以来藏书家众多,而聚散无常,尤其是经历各种战事之后。文学山房传至江杏溪之子江静澜手中,他精于收购古籍旧书,而且收到了很多名家散出的藏书,黄丕烈、潘祖荫、毛晋、叶昌炽、冯桂芬、管礼耕、谢家福、沈秉成、单镇、刘之泗等名家藏书有很多珍本都曾在文学山房过手,其中不乏名人稿本、抄本以及插图善本。
江静澜不只是买书卖书,而且还将收的书版重印发行,并曾经出版过活字版丛书。如《江氏聚珍版丛本》4集28种。此书原版珍贵无比,又得影印再版,从而成为很多藏书家的铭心之卷。
江澄波打小耳濡目染,对古籍旧书很有兴趣,曾多次随着祖父、父亲外出收书。对于修书,江澄波先生更是练就一身真本领,目前国内藏书机构和个人藏家遇到此类“疑难杂症”也都乐于求助于他。
20世纪50年代初,江澄波开始参与编著人生的第一本书。此书名为《文学山房明刻集锦》,数量极少,出版后还曾引起一阵争议。江澄波回忆,此书受到了名家编书的启发,特别是顾廷龙、潘景郑两位版本学家合编的《明代版刻图录初编》。“我想如果能把明刻残页装订起来,加以说明,不是更好吗?”江澄波说。
当时,文学山房已经与很多名家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如章太炎、李根源、黄裳、叶圣陶、钱穆、顾颉刚、阿英、郑振铎、胡绳等。江澄波去上海四川北路大中国图书局拜访了顾颉刚,把书店出书的想法告诉了他。顾颉刚大加赞赏,表示愿为此书作序。后来,这部由顾廷龙作题签、顾颉刚作序的限量本出版后,大部分都入了各家图书馆。
顾颉刚在序中谈及:“苏州文学山房夙为书林翘楚,江君静澜及其文郎澄波积累代所学,数列朝缥缃如家珍,每有所见,随事寻求,不使古籍有几微之屈抑。近年故家所藏,大量论斤散出。江君所获之本,屡有残篇。积以岁月,得明刻百六十种。存之则不完,弃之则大可惜。爰师观海堂杨氏《留真谱》之意,分别部居,装成三十余帙,俾研究板本学者得实物之考镜。不第刻式具呈,即纸张墨色,亦复一目了然。其于省识古文献之用,远出《留真谱》复制之上,洵为目录学别开生面之新编。得是书者,合版本图录而观之,有明一代刻书源流,如指诸掌矣。”
但此书出版后也曾引起“破坏文物”的争议,为此藏书名家韦力先生曾专门撰文提及:“也有人撰文批评该书,说用实物做书是破坏文物……后来,我在天津图书馆的善本库中,看到了《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初编》,我觉得那部书编得的确很好,并且书装也很漂亮。善本部的李国庆主任赞誉此书很有用,他说看这种实物书远比看照片要真实得多,可惜没人能继续下去。”
自此书之后,江澄波坚定了把古籍经营事业继续下去的决心。文学山房被并入苏州古旧书店之后,他仍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四处奔波搜购珍本善本。他的女儿江娟娟也进入这个行业,收书、修书,成为江家古书业的新一代接班人。
保存善本,书尽其用
3月16日至4月底,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参与的“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苏州图书馆展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迷前往观展,江澄波特地电话祝贺。
苏州图书馆馆藏的一些珍贵善本,和他有着很深的渊源。如现藏于苏州图书馆的一部宋刻本《容斋随笔》。据江澄波介绍,此书是他1973年在苏州前埂子巷一户居民家偶然收到的。此书作者为宋代进士洪迈,为宋嘉定五年(1212年)江西章贡郡斋刊本,字体端严,写刻精绝。此书流传有序,书后有藏书家缪荃孙的题跋,书中印记多多,其间曾一度流于日本,后归于浙江南浔张氏。
早年间,江澄波走家串户,在废品回收站、废纸堆中“抢救”古籍书,有些书就成为图书馆的稀见版本。有些古籍还被保存进了国家图书馆,如毛抄本《梅花衲》一卷、《剪绡集》一卷,汲古阁影抄南宋棚本,毛晋、毛扆、汪士钟递藏,与苏州图书馆馆藏宋版《容斋随笔》是同一藏家。当时国图原就藏有翁同龢旧藏毛抄本,但江澄波过手的这些书上有毛晋、毛扆父子藏印,还有毛扆手校本,应该说比原来的藏本更好。此书也受到了国图文献学老专家赵万里先生的肯定,为此他还与江澄波在苏州有过一次长谈。
受到赵万里称赞的还有一部书,即钮树玉著《说文新附考》,手写稿本,书眉间有清代藏书家顾千里亲笔批注。此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收于苏州东山叶氏,后来给了苏州市文管会。1962年初春,赵万里从北京到苏州,鉴定此书为罕见的地方文献,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藏书家阿英的女儿钱璎,致力于中国昆曲和苏州戏曲艺术的保护和弘扬,她主编《中国戏曲志》(江苏卷)时,因为当时资料匮乏,求助江澄波,没想到他手里的资料很丰富,尤其是有不少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珍稀史料,以及明末江南戏曲资料,可谓是帮了大忙。江澄波还想方设法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找到了戏曲文物戏文和图片,并主动帮着一起考证古代戏曲名人李日华、张大复的同名之误,使得江苏卷的内容编纂格外精确和丰满。钱璎说,父亲阿英生前就与江澄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在父亲的万卷藏书捐赠给芜湖图书馆后,曾专门委托江澄波先生帮忙整理书目。江澄波对苏州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碑刻博物馆、苏州图书馆等文化单位的文献收集都有过贡献,他收到好书后总是第一时间通知公家单位,希望它们能够留在公共文化单位,发挥其传播作用。
江澄波至今还记得他最早收到宋本的情形。当时是在苏州人民路一家鱼竿店里,由苏州一大户人家寄卖的,书名为《东莱吕太史文集》,是宋嘉泰四年(1204年)刊本。他买下后很快就转售给苏州文管会,目前存在苏州博物馆,成为苏州古籍文献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善本。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苏州过云楼的藏书。2012年,苏州顾氏过云楼所藏宋版《锦绣万花谷》(部分)在拍卖场上创下了2亿多元的最高纪录。对于这次拍卖,江澄波认为,一些古籍善本是无法用金钱价值衡量的,他认为应该归于公共文化单位,而不是在拍卖场上显示其价值。
对于这部宋版书的另一部分,江澄波先生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苏州古旧书店工作。时任江苏省主要领导的柳林嘱托:“一定要把过云楼藏书留在江苏”,因为顾家过云楼藏书在分家后由多家保存,其中一部分就在苏州顾笃璜兄弟手里,南京图书馆一直想要购藏。江澄波找到顾笃璜先生,但对方并没有立即答应。后来江澄波又找到钱璎女士转述意见。没过多久,顾笃璜就通知江澄波去取书,上海顾家的书也一并转给南京图书馆,当时价格也不算高。2012年那场拍卖会后,江澄波偶然遇见顾笃璜先生,就对他说:“那时我做的那件事(把书送给南图),现在想来,有些过意不去。”顾笃璜说:“同你不搭界,书都归到南图,你又没有拿我一分钱。”江澄波说,由此可见顾笃璜兄弟都有着爱国主义情怀,令人尊敬。
除了为各单位收集珍贵书籍史料外,江澄波还注意把自己的从业经历记录下来,出版了《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书,记录自己经眼的古籍梗概、江南藏书家的兴衰历程、中国藏书家的小传,还有与众多藏书名家的交往和书札来往。如今这几本书都再版,销量也都不错。
书店是城市的眉毛
文学山房最早由江杏溪借贷三百元开业,贩书买卖只能说是勉强度日,女眷就以刺绣补贴家中用度。最终文学山房在江南地区打开了一片天地,徐世昌还为文学山房书写过店面匾额。曾在苏州经营来青阁书庄的杨寿祺在《五十年前苏州书店状况》文中记录:“直至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之前,支持苏州旧书业的,仅江杏溪之文学山房一家而已。”
遭遇战乱和社会变化,文学山房也一度被隐去名称,成为国营书店的一部分,江澄波和父亲都曾进入苏州古旧书店工作。后来,江澄波与女儿在古旧书店工作多年,为国家收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并为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提供了珍贵史料。
进入新世纪后,已是古稀之年的江澄波决定恢复家中老书店。因为子女负担重,孙辈又在上大学,当时他只想着要增加点收入补充家用。但是在取店名时却遇到了问题,因为文学山房已并入古旧书店,无法使用,先取“文育山房”(苏州话同音)作店名,后得以恢复原名。店址也最终固定在了古城区钮家巷中,对面就是藏书名家潘世恩故居(状元博物馆)。店面不大,只有二十多平方米,三四排书架,古籍、当代书共处一室。
经过江澄波的多年经营,新的文学山房渐渐在业内有了一些名气。江澄波安坐书店中,每有来客,问起苏州历史或是书人书事,他总是热情解说,其中不乏旧书业的名人轶事。如历史学家钱穆曾躲在耦园撰写《史记地名考》,遇到要引用的内容就直接从线装书上挖下来贴在稿子上;又如著名学者顾颉刚约请他人一起收购旧书,总是先请别人挑选,然后剩下的全部打包买下……
江澄波肚子里储存着一本大书,他用苏州普通话努力向人们介绍着书与人的传奇,乐此不疲。他还有一个可爱的举动,就是每天随手抓一把糙米喂麻雀,这个善良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二十余年。他曾把书店比作一个城市的眉毛,他说对于一个人来说,眉毛看似并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着也乏味。因此一个城市不能没有书店,这或许是他坚持把店开下去的理由。
从业八十载,书叟成为“网红”
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江澄波除了视力大不如前外,与人交流毫无障碍。他有时一个人坐在店中的桌台前,默默收拾古籍残页;有时会坐在门口,看看日新月异的周边建筑和街景。
各地慕名而来的读者络绎不绝。前段时间,江老先生坚守旧书店的事迹上了外文报纸,看着自己在书店里的照片周围都是英文语句,江老先生像个孩子似的请年轻人给翻译一下。后来,这篇英文报道又进入了高中的英文试卷,一下子引起了很多年轻人对这位老爷爷和书店的关注。
今年4月,《大学生网报》的大学生记者们来文学山房进行社会调研。“这家书店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传到我手上是第三代,到现在有122年了。”江澄波又一次耐心地讲述着他和书店的故事,“我平时一直在搜集古书,搜集来之后,我就修复、重新装订,然后收藏起来。我干这个好久好久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似乎正在从新生代视角,寻找一位耄耋老人坚守传统书店的原因。
近年来,许多媒体前来报道江澄波坚守老字号书店的故事,一些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也来找他录节目,人们都说江老先生成网红了。江澄波总是淡然一笑。问起书店的收入时,他有点激动地说,我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一个月退休好几千,最近又涨了,子女们也都有退休保障,孙辈都工作成家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现在最好了!”老人在卖书时,总会贴心地在折扣上再抹点零头,如果是熟客前来修复古籍,他只是象征性收点工本费。
文学山房,在繁华的苏州城市中心,虽显得有点孤独,但周边到底还有三四家旧书店,而且它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道风景。
胡洪侠夫妇带着江澄波那几本厚厚的著作回到深圳后,仍感激动,胡洪侠专门撰文记录这次重逢:
十四年前我在苏州文学山房买过平装签名初版本。彼时江澄波先生八十有二,满面红光,气定神闲,安坐在一壁线装书墙前,静静地看着胡同里的车来人往,像遗世的高人。此次匆匆重过山房,见江老先生脸上并无增添多少岁月流过的痕迹。谈论世间人事仍是那么达观,说起眼前见闻,消息还是那么灵通,唯一变化不大的,是一口“苏普”依旧让人易听难解。他在我买的每一种书上签名时,都特意写明“九六老人”。写这几个字时,他一定是满心淡然而又欣然的。(王道)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