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一栋高7.2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的双层办公楼,在河源龙川完成主体结构打印,这是“世界首例原位3D打印双层示范建筑”,标志着原位3D打印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国家级课题的施工单位是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二局智造公司”)。

该司参建了深圳地王大厦、香港新机场3号候机楼、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民中心、厦门联芯工业厂房、大亚湾岭澳核电站、迪拜双子塔楼等国内外大型建筑工程。

湾区地标龙川制造的案例越来越多

中建二局智造公司总工程师苏铠介绍,该司是国内集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于一体的EPC建筑工业一体化承包商,主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加工制作、铝合金模板以及建筑3D打印研发运用等业务。公司先后参建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2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10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国内领先水

平8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产业工人1000多人。

为扩大产能,2017年该司投资20亿元落户龙川工业园,项目占地总面积800亩,2017年4月开工建设,其中一期高端制造基地、铝模板生产基地约384亩;二期PC构件厂、高端材料检测实验室、金属屋面板加工基地项目约416亩。2018年4月,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年钢结构加工产量10万吨、铝模板制作年产量10万平方米、PC构件年产量10万立方米,2019年产值9.4亿元。

“目前,我们公司正进行二期项目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税收超1亿元,带动1500人就业。”苏铠说,二期项目是为响应国家战略而打造的核心核电生产基地,将建设国家级金属材料检测实验室和土建实验室、核级焊工培训中心、钢结构加工车间。项目建成后,将为龙川打造国家级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中建二局与中国建筑技术中心联合立项,在中建二局智造公司完成“国际首例原位3D打印二层示范建筑”国家级课题,标志着建筑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与现有施工技术相互补充,助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产业化和智能化迈进。苏铠介绍,我国3D打印技术的材料、设备、工艺及控制软件均为自主开发,今年该技术获得“国际先进科学技术”认证。

“3D打印建筑能节省工期及劳动力50%以上,将推动现代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自3D打印项目落地以来,已有来自广州、北海、珠海等多个地方的潜在意向合作客户,希望将3D打印建筑技术应用于机场围墙、农家小院等建造,目前相关合作业务在进一步洽谈中。

“3D打印技术将为龙川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更强劲动力。”苏铠说:“去年我们承接了珠海横琴口岸交通枢纽工程,今年连续中标中石油集团项目、珠海新机场T2航站楼钢结构工程项目,三个项目总额近6亿元。如今,湾区地标龙川制造的案例越来越多。”

5天完成60吨钢构件支援抗疫一线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方舱医院成为收治患者重要场所。2月3日,中建二局智造公司接到援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新冠病毒肺炎医用隔离宿舍项目的紧急任务,60吨钢构件需在2月12日交付运往现场。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做好钢结构车间工人复产工作,该司向地方政府申请提前复工、组织工人加班加点作业。

老家在河南的王学福是中建二局智造公司安全总监,老家离公司1600公里,今年春节是他第三年留在厂里值守。回忆春节期间与同事加班加点支援抗疫一线的情景,他说:“60吨钢构件虽然数量不多,但要在这么短时间赶制出来,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王学福连夜赶制复工安全防疫方案,一边向龙川工业园管委会报备提前复工申请,一边开展疫情防控,召集龙川本地以及春节留守的50名工人组队开工。

连续奋战5昼夜,60吨钢构件如期运往建设现场,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通讯员】曾祥太 谢祖敏

【实习生】钟文俊

【作者】 黄敏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高端系统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档别墅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