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是为了更好的扬帆。

筑梦与追梦,期冀东河区更精彩的明天。

回眸即将过去的2014,对东河区而言,是意义不同、成绩斐然的一年。这一年,东河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后劲十足。这一年,东河区齐心协力实施好各项重点民生工程,让全区百姓乘坐的幸福快车,朝着更幸福的方向驶进。这一年,东河区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增加群众的满意度……

关键词 经济

主导产业

日前,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又传喜讯:我市与中国铝业公司50万吨合金铝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合作签约,对于推动包铝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铝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前景持续向好。铝业园区作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园区,经自治区批准面积扩大至7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30家,截至目前,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5亿元。今年包头铝业产业园区成功申报自治区唯一一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努力打造自治区“千亿元级”铝产业园区,全面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

重点项目

近年来,累计实施了总投资达856.7亿元的156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80亿元,61个项目完工。包铝2×33万千瓦自备电厂及15万吨铝综合技改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具备了电解铝55万吨、铝轮毂300万只、铝型材10万吨、铝合金棒35万吨、化成箔2200万平方米、铝合金汽车配件75万件的生产能力,铝的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为主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现代物流

东河区建成了东兴、古城湾、国际无水港等物流基地,现入园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122户,铁路发运货场7家。呼铁伊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华资40万吨国糖储备库、中石油30万吨管道油库等项目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初具成效,成为东河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农业

全区蔬菜保护地面积达3.5万亩,果树、葡萄种植面积达9千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万亩;建成年供种苗3000万株的现代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和134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了佳园、沙尔沁、南海黄河金翅鲤鱼、永富村“农家乐”、莎木佳“葡萄园”、祥利丰“农产品电商平台”、华鹿农业特色种植“薰衣草”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一村一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蔬菜、果葡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逐步壮大,蓄势待发。

科学思路“掌舵”发展路径。今年以来,东河区如何立足区域实际,考量发展现状,让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主要领导展开密集调研,下乡镇、走企业、进部门、访百姓,重新审视区情、集纳民意。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四个基地”,优化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两个环境”、抓好“七项重点工作”的“1427”发展思路与定位,为建设新东河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同时,坚持规划引领、龙头带动、产业支撑,完成了《东河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包头市东河区南海公园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巴彦塔拉大街城市设计》等10个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设计方案,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 民生

北梁棚改

2014年,北梁棚改完成了5.5万户、10.9万人、45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拆任务,取得了征拆工作的全面胜利。目前,北梁新区南一区、南三区的4236套一期安置房交付使用,有4000多户北梁居民实现“宜居梦”。同步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18条道路及配套管网设施、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

教育发展

全年共投入1.3亿元用于教育,消除1.4万平方米D级危房校舍,配备260套多媒体电子白板,新建6所学校塑胶操场。投入26辆崭新的校车。将东部河东和沙尔沁地区的17所小学和4所中学整合为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区教育质量显著提升,90%的中小学都有自己课改的新课题。

文化事业

利用丰富的文化志愿者资源,开展“乐享西口情”文化走亲活动,累计组织20多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北梁棚户区及两镇各行政村送文化上门,累计演出40多场。重点实施鄂尔格逊、沟门、沙尔沁二村、沙尔沁三村、大巴拉盖等8个村文化室的建设任务,配备活动设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为北梁安置区争取10套全民健身路径。目前,各健身设备已在北梁新区等安置区陆续安装使用。邀请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北梁新区建立了4个社会体育辅导站点。

卫生设施

2014年,东河区筹资标准提高到425元/人,共有75248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全区共为30.55万名居民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3.9%。“十个全覆盖”工程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共19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新、改建任务按计划全面完工,实际建设规模1557平方米。全区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个镇卫生院及47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沙尔沁中心卫生院、莎木佳卫生院开展“自付起付线,住院全报销”政策试点,使农民住院补偿比例大幅提高。

社会保障

推进项目建设精品化、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区委党校、区教育系统学校等资源,建立了失业人员培训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开发了1500个公益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再就业,并按政策给予社保补贴。坚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贯彻实施“三支一扶”和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的转变、从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的转变,这是东河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项具体举措。

“十个全覆盖”

2014年,东河区重点对18个条件相对成熟、交通相对便利、人口集中、产业项目易于布局,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行政村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让住在危房里的村民真正圆了安居梦;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喝不到放心水的村民,喝上了甘甜的健康水;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改造后的街巷道路,不再是弯弯绕绕的羊肠小路。6.23公里的农电网改造升级,2800户户户通的配套安装,可为周边5个自然村180名幼儿的入园需求提供服务的2000平方米莎木佳公立幼儿园。投资24万元,实现15个村的便民超市全部提标升级。投资5324万元,着力解决目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

基础设施

东河区以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为契机,抓住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实施了巴彦塔拉大街21.3公里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时,巴彦街沿线24.6万平方米的维多利新天地广场一期项目竣工正式投入运营,9.4万平方米的古邑人家、76万平方米的维多利大商城商住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5万平方米的蓝泽大金城项目一期已封顶。并对18条总长约30公里的道路及配套管网进行建设,目前,哈屯高勒路东延段已全线贯通,青山路内环路至中环路段已建成,利朗路、纬五路、经一路已全线通车,康复路、东河村北路、盛达路、副食品厂路、纬四路、东脑包路已部分通车,全面提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

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外墙保温涂料、屋顶保温防水、塑钢窗户更换、分户供暖等改造,同步实施小区硬化、绿化、亮化和线路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目前,东河区已改造老旧小区41个410栋、160.36万平方米,在和平路东一区、南圪洞北小区、胜利路北小区等12个老旧住宅小区试点实施准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完成健康水覆盖1.02万户;取缔城区燃煤散烧小锅炉53个、供热面积193万平方米;实施西五街、星月家园、铁西征费局等14个区域、100万平方米二次管网改造。

城乡环境

东河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指示要求,集中开展了铁路沿线、G6高速沿线、110国道沿线和高速出口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举全力打造高标准、园林式绿化,推动沿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多重效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独具特色的绿色走廊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程规划绿化总里程为112公里(一侧),共实施绿化总面积10645亩。截至11月底,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完成绿化面积13841.5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30%。

借鉴北梁搬迁改造模式,引导市场资本进入,以办事处、社区为主导,实施河东镇、二里半街道办事处、南圪洞街道办事处2000户集中连片棚户区,开工建设安置房2000套。

城市管理

出台了《东河区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方案》,城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已经形成,道路分为严管道路、监管道路和规范道路三个等级,各大广场均按严管道路等级要求进行管理。按照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实施全天候、全区域、无缝隙的管理。推进城区主干道“新亮美”工程,实施了巴彦塔拉大街、南门外大街2条景观示范街“新亮美”工程,集中清理整治违章广告、占道摊点2036处、1.93万平方米;粉刷和修补西脑包大街、巴彦塔拉大街两侧楼体外立面6.57万平方米;对北梁新区南区、北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进行统一规范设置。

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