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都不敢喝自来水,泡茶、煲饭,都是用桶装水。现在就用回自来水了,细细品味,还有一丝丝甘甜。”石碣镇梁家村村民梁伯这样评价现在的自来水。

这一变化得益于东莞正在全力推进的镇村水厂资源整合工作。像梁家村水厂这样一家又一家老旧村级水厂被整合后,供水水质和服务水平均获得了较大提升。

2018年初东莞市共有96座水厂,其中村级水厂48座。为了持续深化供水行业管理,强化供水保障监管,东莞市加强对老旧镇村水厂资源的整合。2018年经市政府同意,东莞市水务局印发了《东莞市镇村供水资源整合工作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关停整合设施老旧严重和水质不稳定的59座镇村级水厂(镇级15座,村级44座),2018年涉及的19座镇村水厂关停整合任务已全部完成。

今年计划关停整合11座村级水厂,前三个季度已整合10座。从基层的实践来看,村级水厂关停整合,带来了互利共赢的可喜成效。

预警

村级水厂水质成重灾区

“不达标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余氯、二氧化氯、三氯乙醛、浑浊度、铝、锰。我局已按照相关规定对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置。”在东莞市水务局公布的最新三期水质公报中,村级水厂的水质再度引起公众的关注。

这三期水质公报分别是东莞市水务局今年5月至7月对全市水厂出厂水水质的监测结果。5月的抽检结果显示,发现6间水厂出厂水水质不达标;6月的抽检结果显示,13间水厂出厂水水质不达标;7月的抽检结果显示,有6间水厂出厂水水质不达标。

从不达标“黑名单”来看,出厂水水质不达标的水厂全部是村级水厂。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从具体指标来看,村级水厂不达标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余氯、二氧化氯、三氯乙醛、浑浊度、铝和锰等。

“水质不达标,不是因为工作疏忽,而是因为设备普遍老化,工艺严重落后。”一位村级水厂的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分析道。

历史

最高峰时全市有300多家

如今几乎成为落后代名词的村级水厂,昔日却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者。

在1970年代初,对东莞人来说,很少人知道什么是自来水。“那时都是直接到东江里挑水,或者在村里打井取水。”石碣镇自来水公司经理何孔成回忆说。后来,一些村子将河边砂滤井的水通过一个水泵,泵上一个水塔,就变成简易自来水了。在石龙镇,1970年建成了第一间自来水厂。全镇居民捐铁、挑沙、运沙,义务劳动,共同参与。

进入19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对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时期,村级水厂在东莞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村民委员会、村股份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并组织经营,是村级水厂普遍采用的模式。

东莞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1987年,全市水厂数量超过340家,其中大部分是村级水厂,遍布厚街、中堂、万江、高埗、虎门、石龙、石碣、石排、茶山等地。这些水厂主要依赖于东江及其支流取水,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做出了很大贡献。到1989年,东莞的供水企业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多达393家。

进入1990年代,村级水厂进入调整期。在这一时期,一大批技术先进的镇级水厂建成投产,许多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村级水厂随之被淘汰。至2007年,全市村级水厂数量降至100多家。

关停整合

三十年老厂重获新生

1980年代,石碣镇各村开始陆续新建自来水厂,先后建成13家村级水厂。石碣镇整合村级水厂的工作起步较早,在2015年就开始推动。从石碣镇中心区沿滨江东路往东1公里左右,在一个岔路口右拐进去,就能看到一个老旧的大铁门。推门进去,就来到了东江边的水南水厂。这家水厂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为石碣镇水南村的居民和企业供水。

水厂仍在继续运转,数百平方米的水净化处理池被水泥墩一个一个隔开,看上去就像一个大作坊。在一个水池里,几条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这些都是已经过时的净化工艺了。”石碣镇自来水公司的技术人员指着水池中央一根生锈的圆筒对记者介绍说。

大约再过一个月,水南水厂就将停止运转了。按照计划,石碣自来水公司将关停水南水厂。关停之后,水南水厂的原有用户均由该公司统一供水。水南水厂是石碣镇自来水公司整合的第9家村级水厂。

梁家村水厂是该镇第一个“吃螃蟹”的村级水厂。2015年,石碣镇自来水公司与梁家村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更换、维修梁家村水厂的供水区域管网,并关停梁家村水厂由石碣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从2016年起合作正式开始,运行两年多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得到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石碣镇自来水公司经理何孔成说。

按照东莞市水务局的统一部署,2018年开始,石碣镇全面推广村级水厂工作。按照计划,当年顺利关停整合3家村级水厂,2019年则整合4家,2020年整合最后的4家。何孔成说,在镇委、镇政府的牵头下,石碣镇自来水公司根据具体情况,为每一家村级水厂量身定制的整合方案。完善的方案,加上早期的成功经验,让整合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目前,石碣全镇13家村级水厂中,已有9家水厂完成了整合(包括2018年前关停的2家),其中,梁家村、唐洪、黄泗围大洲、鹤田厦和刘屋等5家水厂被关停;单屋水厂和水南水厂被镇自来水公司全面接管,计划10月底关停;涌口水厂、四甲水厂与镇自来水公司签订合作供水协议。

石碣镇水务部门还将协同该镇自来水公司,加强与未末整合的村级水厂沟通,围绕“一村一方案”的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关停整合方案,大力推进关停整合工作,到2020年完成全镇13家村级水厂的整合关停任务。

与此同时,东莞全市的整合进度也好于预期。按照规划,今年全市整合村级水厂共11家,截至9月就已经完成了10家。这些水厂原先日均供水量达到7万立方米,供水服务人口约15万人。

整合设施老旧严重和水质不稳定的村级水厂和镇级水厂,是东莞持续深化供水行业管理、强化供水保障监管的重要举措。2018年初,东莞市共有96座水厂,其中村级水厂48座。按照东莞市水务局的规划,至2020年将完成关停整合59座镇村级水厂(镇级15座,村级44座)。其中,2018年整合19座水厂,2019年整合11座水厂,2020年整合29座水厂。力争2020年底全市保留水厂37座,其中村级水厂4座。计划保留的4座村级水厂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水质水压稳定达标,达到镇级水厂生产管理水平,其中石龙西湖水厂设计规模为4万方/日,高日供水量达2万方/日,供水服务人口约3.5万人,水厂管理水平高,重视工艺升级改造,能持续投入资金,供水管网漏损率能持续控制在10%以内,水厂供水水质、水压均能稳定达标。

成效

互利多赢获各方认可

村级水厂的整合,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东莞市水务局供水管理科负责人分析说,镇村级水厂整合后,不仅优化了镇村级供水资源配置,而且实现了镇村级供水水质提升,还大幅减少了漏损,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水质提升,在每个月的监测结果中就能直观地体现出来。石碣镇自来水公司经理何孔成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纳入该公司统一供水之后,原有的村级水厂供水区域水质明显提升,没有再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以前我们都不敢喝自来水,泡茶、煲饭,都是用桶装水。现在就用回自来水了,细细品味,还有一丝丝甘甜。”石碣镇梁家村村民梁伯这样评价现在的自来水。

漏损的减少,则是节约水资源的有力举措。调查显示,因为管网老化,东莞村级水厂的漏损率普遍较高,大部分都超过20%。也就是说,在村级水厂中,每天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水资源白白浪费掉了。在整合前,石碣镇唐洪水厂的漏损率更是达到58%,非常惊人。石碣镇自来水公司整合唐洪水厂后,第一步工作就是派出一个五人测漏维修小组,连续奋战三个月,对漏损的部位进行检测和维修。2018年起,唐洪水厂原供水区域的漏损率控制在15%以内,降低了40个百分点。

在整合镇村级水厂的同时,东莞市水务局将继续督促属地供水单位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及维护力度,加快实施水厂制水工艺及设备升级改造,确保供水稳定、水质安全。统计显示,已整合的镇村级水厂原供水区域的供水水质和服务水平均获得了较大提升,受益人口达33.4万人。

【记者】程癸键

【作者】 程癸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别墅门窗

隔热门窗

断桥铝门窗品牌

高端铝合金门窗